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36章

作者:高天流云《如果這是宋史》讲述了从远古流传至今的歷史,本就是真
他是如此的伟大,从而,也必须一個人面对整群饿狼。

  而绝妙的是,此人对此毫无知觉,反而认为开封城从政治的上层建筑,到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都平稳有序,绝无异常。他非常的满意,对坊间隐隐流传的各种流言以及他儿子韩微给他的警告毫不在意(可惜了韩微,此人年幼时生病,落下了终生残疾,成了驼背,人称‘橐驼儿’。可他心明眼亮,一眼就看穿了赵匡胤必将成为后周和韩家最大的凶兆。一直在劝父亲早动手,主动除掉赵匡胤),现在一切不都很好嗎?一切都证明了他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就這样下去,要一直平稳地保持着這样的局面。

  就這样,時間過得飞快,转眼间公元959年的年关已经到了。

  那個7岁的孩子

  過年了,多么喜庆的日子,我們中国人从古到今每到這個时候,都会放开一切,尽情地欢娱。但是很可惜,年,往往也是“关”,過年如過关。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一個叫柴宗训的小孩子被早早地叫醒了,他又被大人们摆布着穿上了繁琐沉重的衣服,戴上了更加沉重压得脖子都生痛的帽子。這时他知道了,他又得要去那個又宽又高的大屋子裡,去见那些长着白胡子或者黑胡子的人了。

  听他们讲一些他根本听不懂的话,然后看着宰相们的表情,去缓缓地点头。

  這样的事他现在已经有点习惯了,他不知道這有什么好玩,可是他得做。不然,他死去的父皇就会难過……就在前些日子,11月初,他才把他的父皇安葬在庆陵。

  无法知道,他当时是不是最伤心的人,只是,這個孩子早就沒有了母亲,而父亲,也离开他半年了。

  朝会大典,這個姓柴的小孩子高高在上,也孤零零地坐在了皇帝的宝座上。他听着下面有人在向他叩拜称贺,說是建议在新的一年裡,仍然沿用先帝的年号,为显德七年,希望先帝威灵保佑大周国泰民安……這些他都无动于衷,也真的听不懂。之后的事就非常有趣了,那么多的胡子们一個接一個地向他走来,挨個向他叩头,此起彼伏,真的好有趣……

  但就在這個孩子刚刚露出了些许笑容的时候,突然传来了一個消息,就此把他的欢乐永远地埋葬抿灭——北方边疆的镇州、定州火速发来了警报,說契丹人联合了北汉人,已经突然来袭,要朝廷马上派兵救援(镇、定二州驰奏,辽师南下,与北汉合兵)。

  刚刚還仪典隆重,肃穆庄严的大殿立即乱成了一团,所有的大臣都现出了原形,他们围住了三位德高望重,能力超凡的大宰相,七嘴八舌地讨论要怎么办。

  孤零零坐在高处的小孩子柴宗训茫然地看着下边突然慌乱的人群,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更不知道這些人正在纷乱争论的,其实就是他的命运……

  争论的结果出来了,来者不善,要派出最强的人马迎敌。由禁军统帅、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率大军北伐,即刻起程!

  這個意见被全票赞成、一致通過了,包括最上层的领导——三位大宰相,以及韩通。這個决定非常合适,京城裡是离不开韩通的,而赵匡胤年富力强,正应该多做些贡献,更何况他本就一直在外,他带兵出征,一点都不会造成京师官场的不适应。

  而且是多么的巧合呀,這個不好的消息传来时,赵匡胤也正好就在京城裡,可以马上就带兵出发,一点都不耽误军情。

  第二天,公元960年正月初二,军情紧急,后周禁军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升帅帐调兵遣将,分派如下:

  令——禁军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领前军为先锋,先期北上;调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高怀德、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及侍卫步军虎捷左厢、右厢都指挥使张光翰、赵彦徽率部随自己出征。

  留下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都虞候王审琦率兵在京协助韩通把守京城。

  看到這样的一份军力分配名单,如果還有人要說赵匡胤并沒有包藏祸心的话,那他一定是拿了赵匡胤的钱了。

  把韩通名下一大半的侍卫司兵力带走出征,而留下的却都是殿前司的亲信主力,這說明了什么?但是从表面上看,一切却仍然无可挑剔——殿前司和侍卫司都是部分出兵、部分守城,仍然是劳逸均沾,互相牵制。

  這非常符合已经去世的先帝柴荣的遗证,也足以让现在的朝廷大佬们放心。

  好了,那就什么都不必再說了,马上出兵吧……马上把事儿都办了吧!可是且慢,军情再紧急,也沒有点兵当日马上出征的道理,男人出兵和女人出嫁一样,得选日子,還得挑时辰,哪有那么唐突儿戏的事……于是,這還得等,至少一天。

  在這要命的一天裡,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每一件事都足以让這段歷史上的第二天、第三天按照既定顺序发生的事情流产。要命啊,想想真是后怕,這就像一场战斗首先发生在敌我双方的参谋室裡一样,這一天裡的经历远远比一天之后发生的事让赵匡胤心惊肉跳。

  因为开封城裡突然流言四起,大街小巷人心惶惶,有些大户人家和官宦子弟都在搬家出城逃难了。還是因为那块神秘的木條上的五個字——点检作天子。

  开封城裡的居民是见多识广的,也是记忆力健全的。“主少国疑”,而且“外敌突现”,再加上马上就大军集结,再加上“点检作天子”,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时光倒流整十年,公元950年11月22日的开封,郭威也是带着本国的军队,冲进了开封,那一天无数人家破人亡,血淋淋的教训還历历在目,谁敢掉以轻心?!

  而多么的不巧啊,“点检”,当然是“都点检”,他正在此时的开封城裡,已经在集结军队了!

  流言,有时就是谶言,会让你平空得到人心,进而敢跟着你做任何事——因为老天爷在帮你嘛……可有时流言也会变成杀人刀,把你完美的“阴谋”变成了路人皆知的“阳谋”,让你什么把戏都再也玩不出来,只能等着提前清醒的被算计者预先报复。

  史称赵匡胤害怕了,他在外边的所有场合都呆不住,只好回到家裡,在家裡都静不下心来,不由自主地嘀咕:“外边都在传我要造反了,满城轰动,我该怎么办啊?”(外间汹汹若此,将奈何?)。

  這时候经典的一幕出现了,沒等他母亲,未来的杜太后发话,他的妹妹就冲出了厨房,其“面如铁色,引擀面杖逐太祖,击之(上帝,她真把她哥给抡了),并喝骂——大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来家内恐怖妇女何为耶!”

  将门虎女哈,啥也别說了,我們除了对她未来的丈夫高怀德先生表示担忧并报以同情之外,就只能对她鼓掌欢呼了。歷史证明,真是对症下药,她老哥還就吃這一套。這种强硬摧残式的刺激,远比小心呵护式的鼓励管用,赵匡胤当时默然而出,深深为自己的胆怯行为脸红,转而他就做出了一件极为勇敢并且关键的事来。

  這件事彻底地让他的第二天、第三天得以到来,中国的歷史得以顺利地传承。

  赵匡胤决定主动去见韩通,而且是直接去韩通的家裡求见。

  他明白,作为开封城的军事兼警察总监,韩通对市面上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了如指掌。那個见了鬼的传言一定已经传进了韩通的耳朵裡,而且通過韩通,很快就会再传到三位当朝大宰相外加太后和小皇帝的耳朵裡。要是他再不采取些有效的行动,别說是领兵出征了,就算他想平安地返回到归德府那個小地方,都是痴心妄想。

  《闻见近录》中记载,赵匡胤当天来到了韩通家,韩通真的把他让进去了。可以想象,他的身份让他可以带进去几個跟班的,但除非他的班底都是萧峰那一级别的,要不然,只要韩通不高兴,他活着出来的机率就微乎其微。

  而事实上,他真的遇到了危险。韩微,這個虽然背驼但是心明眼亮的年青人再一次建议自己的父亲就此干掉赵匡胤,一了百了,干净利落!

  可是固执的韩通再一次地让机会从自己的指缝裡溜走。事后几乎历代所有的史学家都认为韩通這时做错了,当断不断,身受其乱,而且把柴荣交托给他的江山断送了出去。可是再往深裡想一层呢?为什么韩通還有三位宰相以及皇太后等人都沒有对赵匡胤下手,并且仍旧让他按时带兵出征?

  問題在于,杀人容易,善后极难。

  想想十多年前的后汉末帝刘承佑吧,他不就是因为莽撞出手,无罪处死的朝中大臣,逼着外面的郭威造反的嗎?這时候赵匡胤毫无反迹,只是因为一些流言就处死统兵大将,开封城外其他的将军们会怎么想?

  還有,真的要杀赵匡胤也不是那么的容易。就在眼前的這三位大宰相之中,排名第二的王溥,据宋人《龙川别志》中记载,就已经向赵匡胤“阴效诚款”,韩通除非是不计后果,說干就干,不然是拿不到批條的。

  唉,瞧见了吧,救人的总比杀人的难,顾全大局的总比造反的费劲啊。于是,那一天赵匡胤還是活着走出了韩府的大门。我想那一刻,在开封城的每一個角落裡,都有人松了一口气。如果刚才真的在韩府裡传出了厮杀呼救的声音,此时的开封城裡一定会刀光剑影,血流成河。

  就算救不了领袖的死活,同党们也要为自己着想,难道要静等着韩通拿着名单来挨個抓人嗎?

  很快的,天黑下来了,一天将要结束,而所有预谋参演的人员也正在向赵匡胤的身边集结。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