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46章

作者:高天流云《如果這是宋史》讲述了从远古流传至今的歷史,本就是真
而這一点都不会影响他在歷史上的意义。

  他就是一位权臣,一位能臣,一位不屑于文字之间,哪所仅仅稍通半部《论语》的半调子书生。可是他有真才实学,就从這时开始,宋朝开始了它的内部权力設置,這些具体详实别出心裁的巧妙构思,保证了北宋在100多年间,沒有武将作乱,沒有番王造反,更沒有内廷太监作怪,就连后族方面也沒有所谓的女祸发生。

  歷史把這些功劳记在了宋太祖赵匡胤的头上。這似乎无可厚非,但是,就像一座摩天高楼的建起一样,人们记住的投资商和奠基者的名字,但是那一砖一瓦是什么人砌起来的呢?大厦的蓝图是什么人设计的呢?

  人们似乎更应该记住他们,他们才是那座高楼真正的建设者。

  公元960年12月,赵匡胤从扬州凯旋,回到了都城开封。這时候整個宋朝上下所有人等心中一块大石都落了地,担忧的再也不用担扰了,想谋反的也都可以歇菜了。大家都明白,赵匡胤已经坐稳了江山,厌恶他的人,只能祈求上天把柴荣的命运也给他,這样才能把赵匡胤消灭,自己取而代之。

  但是奇怪的是,赵匡胤本人却一反常态,变得整天无精打采。有人问他怎么了,赵匡胤就摇头叹气,显得非常的苦恼——你们觉得当皇上挺容易是不是?唉……比我当节度使的时候差得太远了……

  有点吓人,這让别人怎么安慰他呢?难道满足他的愿望,大伙儿齐心合力再造他的反,把他再打压回节度使原形?开玩笑,于是赵匡胤就只能继续郁闷,直到他的心理变得非常恶劣。

  烦啊,他只能自己找乐,在自己的后花园裡拿弹弓打鸟玩(情趣不太高),但不管怎样心情总算好了些,不料就在這时突然有個官紧急求见。赵匡胤不敢怠慢,以为出了大事,立即接见。结果,這位仁兄說来說去都是些平常小事。赵匡胤火了,问他到底搞什么搞。可這位官一点都不在乎,一句话就顶了回来——臣以为再怎么的,也比打鸟玩急点。

  下面发生的一幕,应该是歷史上第一次有关赵匡胤有手边随时提着一把斧子的习惯的记载。就见赵匡胤武人习性再次暴发,沒有二话,举起斧子就砸了過去,干掉对方两颗大门牙。

  而這個官真是有种,沒哭沒骂,而是慢慢弯下了腰,把自己的牙一颗一颗都捡了起来,小心翼翼地收在了怀裡。

  赵匡胤火還沒消,继续大骂——搞什么?你把牙藏起来,要到哪儿去告我啊?!

  但是這個触了晦头的人似乎真的是個不折不扣的倔头,要顶就下定决心把你顶到底——我是告不了你,可是自然有人都记在史书裡!

  好了,赵匡胤再一次泄气,歷史再一次证明,有了利的人就会要名,尤其是像赵匡胤這样得了天下最大之利的人,他无论如何都不想因为這种小事给后人天天念叨。于是他只好笑嘻嘻地掏钱包,拿出大笔钞票跟人家私了。

  這些都被站在远处,冷眼旁观的赵普看得清清楚楚,等到沒人的时候,他慢慢走近了赵匡胤,您到底怎么了?

  赵匡胤這才說出了心裡话——我在想一件事,你說为什么从唐朝末年到现在,50多年過去了,当過皇上的人有八家,一共都十二個了,這還不算那些称国主之类的二皇帝。這都是怎么回事?這么乱下去,什么时候才是個头?

  他說着,深深地凝望赵普,下面的话還用再說嗎?我,我赵匡胤是第九家了,要怎么办才能不让第十家出现?這难道還是不個值得闹一次心的事嗎?!

  却不料赵普马上就向他深深地祝福——陛下,您能想到這些,真是天地神人之福,真是社稷百姓幸甚啊!這個問題一点都不难办,只要您能定下一個合适的制度……

  就从這一刻起,赵宋三百余年的治国精神就此定下了。由此,百十余年的安定富足从此开始,而之后千百余年来的痛苦衰落,几度沦丧,几次濒临亡国灭种的病根也都从這一刻深深地种下了。

  那天赵普說——唐朝的崩溃,以及五代十一国的纷乱,都只有一個症结,那就是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若想根治,只有削夺兵权、制约钱谷、收其精兵,从根本上打消所有人的妄想,之后天下才能自然安定。具体的办法就是所谓“强干弱枝”……

  一语道破天机,史称赵匡胤恍然大悟,沒等赵普說完就打断了他——爱卿可以闭嘴了,朕都明白了。

  歷史可以证明,赵匡胤真的明白了,几十天之后,他就开始了实践。但是非常遗憾,他明白的是眼前這50余年裡問題的症结所在,以這個病症,那么用赵普的药方就的确是药到病除。而且治得干净利落,不留病根。但是再往远处看呢?

  无论是往身后的远处看,還是往遥远的未来看,這样的解决方式都对嗎?

  让我們回忆唐,或者再往前推想一下隋,又或者再远一些,越過五胡乱中华,直接到三国之后的晋。它们的动乱之源是什么?病根是什么?他们都是怎么总结前人的得失,进而处置本朝国策的?

  晋之衰亡,在八王之乱,之所以会乱到让胡人前所未有地侵入汉家江山,完全就是司马家的藩王都有极强的兵力,可以无视皇帝大杀四方;那么蕃镇之害就已经天下皆知了吧?那么隋唐两代,明君能臣数不胜数,他们为什么就沒有吸取两晋的教训,严格地限制藩镇,不管是亲王发展成的藩王,還是后来作大的节度使?

  有客观的原因,因为他们无法知道后来的节度使们会嚣张到那步田地,而且节度使们之所作大,也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形成,所谓的积重难返,到了火候谁也扳不回来;但更重要的,還是隋唐天子的主观意识。因为他们的自信与强悍。

  天可汗李世民登极之后還和士兵们一起较量箭法,有臣子劝他,唐朝的士兵籍贯杂乱,异族人太多,小心有人暗箭弑君。可李世民哈哈大笑——朕视天下万民皆如赤子,无所分别,何来提防?

  赵匡胤自然非常人可比,但是气度与李世民相较,差得不是一裡二裡之间。他的国家,他的执政之道,从最开始就充满了不得己之处。比如他不是从战场上刀枪拼杀得来的国家,所以从开始就在小心翼翼地提防着反叛和各种不稳定因素的蛛丝马迹。這让他全体保留了后周的官员,以图天下稳定,但是又不能给他们实权,小心他们会造反。那么活儿還要交给谁去办呢?只能交给他的亲信,比如說赵普、李处耘甚至亲弟弟赵光义来担当,但是对他们也要限制,即不给他们以高官位置,哪怕只是暂时。

  這就是未来赵宋天下,官、职、差各立名目,层层设防的雏形。說来冗官、冗兵等等都是不得己的,谁愿意那样呢?

  但是千年之后,我們活在衣食无忧,连被人打個耳光都可以随时报告警察的今天,說实话也沒什么权力笑话赵匡胤的胆量魄力。而且再深一步想,难道赵匡胤和赵普就想不到强干弱枝的弊病所在嗎?

  也许他们早就想到了,選擇削夺兵权、制约钱谷、收其精兵,就会从根本上把国家活力和民族的精气神都压抑住,最后每况愈下精尽而亡。可是選擇强悍呢?即放心大胆地任用臣子藩王,把国家做强做大,那么后果就是复制了晋、唐王朝,到最后一样死得非常难看……人类发展到了宋朝,就算再歌功颂德的人都会承认家天下迟早必亡的吧,怎样都是個死,那么为什么不選擇家裡平安,沒有内乱的死法呢?

  就像俗语所說的——好死不如赖活着。哈哈,不管怎样,我活了320年,晋、隋、唐、元、明、清、你们谁活得過我啊?屈指算来,只有汉朝,两汉加在一起才比我长了几十年……那么,你们为什么還要对我横挑鼻子竖挑眼?

  說干就干,当年3月,除宋太祖赵匡胤本人之外,宋朝最强的军事人物慕容延钊以及韩令坤一道进京述职。這两人来时满心欢喜,一来很久沒见着老领导了,真是有些想念;二来這些年来为赵匡胤东征西讨,从无间断。其间不管赵匡胤是后周的殿前都点栓,還是开宗立派成了皇帝,都从来沒有二话。怎么算他们都是有功之臣,应该再加封赏吧?

  鲜花、美酒、奖金、升职……這些虽然比较老套,但是让人快活,人生不就是为了這些嘛!但是一切都不要急,赵匡胤永远都有惊喜给他们。

  令——罢免慕容延钊禁军殿前都点检一职,出任山南东道节度使;罢免韩令坤禁军侍卫司马步军都指挥使,出任成德节度使。

  一盆冷水劈头浇了下来,慕容延钊和韩令坤当时就傻了,自己做错了什么嗎?真的做错了什么嗎?前思后想,两人相对苦笑了。高啊,到头来還是赵匡胤高明,這样的命令是在两人进京之后突发奇想才决定的嗎?還是早有预谋?可不管怎样,都是在两人进京之后才当面颁发。多么的坦诚,有话当面說個明白,非常方便你们就近提出抗议,可以由皇帝亲自对你们解答……

  等狗自己进了门裡,似乎抓起来就更加容易些,是吧?

  等他们再次出京,去新地点当新官时,才知道韩令坤的侍卫司马步军都指挥使一职,由更贴近皇帝的石守信来接任,而国家第一军衔殿前都点检已经收入了宋朝的歷史博物馆裡,由老东家赵匡胤再次独家珍藏,谁也不给了。

  還能再說什么呢?庆幸吧,還活着。至于石守信,只有羡慕……谁让人家从开始就是部下,而不像我們以前曾和皇帝平起平坐過呢?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