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荒山论道 作者:花淡茶浓 暗夜深沉,星月潜行。山脚处松柏参差,无数坟茔落满山坡,突兀的一两声鸦噪狐鸣,将阵阵寒意传遍全身。杨朝夕也不知怎的,便到了這裡。正要拔腿跑掉,却鬼使神差地越跑越近! 這时前方一座古坟陡然裂开,红雾升腾,从裂口弥漫出来。杨朝夕只觉头皮发麻,想要闭上眼,眼皮却失了效果。只看到一方古碑从红雾中显现而出,迎着他便砸了過来。就在避无可避的一瞬,他看到碑上有字!刚隐约认出“水”“似”“剑”等寥寥几字时,便被古碑砸中。一声大喊,却醒了過来,小窗外夜色依旧,身畔牛庞儿鼾声阵阵,才知是一场未及做完的梦。 翌日清晨,天色微明,道观内响起阵阵钟声。钟声有些沉郁,却绵绵不绝。四人便爬了起来,按照黄硕师兄的交代,整理床铺、各自洗漱。隐约听到门窗外“沙、沙”的声响,应是扫帚划過青砖的声音。正要出门看看,却听到几下敲门声,开门一看,是江丰师兄:“几位师弟!公孙真人、长源真人和一众师傅们,已经到紫极宫前,請你们速速過去!”四人闻声,便跟在這江丰师兄身后,疾步往過赶。 紫极宫前,观中道士呈扇形而立,纵横皆齐整。江丰师兄将自己和杨朝夕四人安置在扇形一侧,便站立不动,等候公孙真人讲早课。 公孙真人交手而立、神色淡然,拂尘在御,不怒而自威,声色清朗道:“经云: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三患莫至,身常无殃……”公孙真人诵完一段经文,又逐字逐句拆解,详详细细地给众道士阐述了一番才罢。 卯时将近,早课便已结束,杨朝夕四人又随众道人去到后厨,吃些早斋。今日是黍子软糕,四人也不挑剔,迅速吃完。不多时,众道士又在院中齐集站定,一個猿背、蜂腰、麒麟臂的教习师傅站在前方,一板一眼地打着一套拳法。 這拳法委实奇怪!腿脚腾挪、手臂轮转之间,却沒多少刚猛的气息,反而软绵绵的、像是舞蹈,众道士也随着他的动作而动作着。杨朝夕四人入乡随俗,便有样学样,也似是而非地“舞动”起来,直“舞”得浑身发汗、一股热气要从头顶涌出时,才终于结束。 這时承虚子等授业道士,已在道观东侧的靖室中坐定,等待练拳结束的道人過来打坐讲经。关虎儿、牛庞儿、孙胡念三人便跟随江丰师兄,走进承虚子所在靖室,黄硕等人已在内坐好。几人便也各自寻了圆座,盘腿坐下。 承虚子将拂尘一摇,张口道:“今日有新入观门的弟子,我便将這‘坐圆守静’的第一层要旨,再讲习一番。過往弟子,只当温习罢了。修道之始,首在定心。就是要先坐下来,摒弃杂念,心气平和,不骄不躁。做法便是眼观鼻、鼻观心,轻吸慢呼,气沉于脐下……這等法门,须在每日晨起、午后、睡前勤加练习,方能窥得门径。日后還有‘守一’、‘坐忘’之境,不過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還是得先筑牢道基才行。” 关虎儿三人虽不能全懂,但也各有所领悟,便照着承虚子教授的“定心”之法,自行修习起来。遇到不懂之时,免不了要搅扰黄硕、江丰等人,却也是初入道门之人的常态。 却說杨朝夕练過了拳法,便看到长源真人正手持拂尘,远远地向他颔首,于是随了他进了紫极宫旁的小门,穿過斋院,出了后门,向后山而走。直走到一处峰顶,长源真人才止步站定,转過身发问道:“徒儿,你可知我为何带你到此处?” 杨朝夕想了一想,几個猜测便从心底生出,但又觉得有些荒诞,便老实答道:“弟子不知。” “我辈修道,首先要做的,便是感悟這個‘道’字。天、地、人、日、月、星、水、火、风、雷、草木、山泽……皆由道生,应道而行。生灵见之,心有所感,由感而悟,悟而生智,智便御形,形销化气,气冲而和,和则近道,道心初成。這便是修道的一般路径。”长源真人却不藏私,将自己多年体悟和盘托出,也不去管杨朝夕能听懂几分。 杨朝夕此时方觉這“倒贴”而来的师傅,委实有些不同。既然不同,便一定不是要考较自己记性如何,便有一說一:“那么师傅携弟子過来,便是要在這荒山之上感悟‘道’嗎?如果這样,弟子倒是好奇,除了方才师傅讲的路径外,竟還有别的路径可以修道嗎?” 长源真人笑道:“却未料想你能提到這個,果然有些灵根!道门‘坐圆守静’是修道,但修的是常道;‘云游体悟’也是修道,修的便非常道。要感悟‘道’,靖室清谈是常法,入尘躬行便是非常法。道虽生一,却衍生万物,既衍生万物,万物便皆可近道,岂会只留出一條路径来?” 杨朝夕有些愕然,小小的世界观顷刻遭到颠覆:“师傅的意思是說……不光人能当道士,虎、狼、狗、豕都能当道士咯?” “话虽偏颇,道理却就是這么個道理。”长源真人点头笑道,“便是世人口中的狐仙鬼怪,也是向道而行,只不過因利乘便、所使的一些修行之法,不为人族所接受罢了。” “师傅,我辈既然做人,而不是田牛舍犬,便只教给我做人的修道法子。其他的法子,能不学便不学了吧?”杨朝夕這时也听出了古怪来,惟恐师傅教些古怪法子给他。這时在脑海裡,却已勾勒出自己如同牛、马、鸡、狗一般行止的画面来。 长源真人听罢,哈哈大笑:“徒儿過虑了。道不离经,离经便是叛道,不论常法或是非常法,首当其冲的、還是诵持经文。今日开示明义,却须从《道德真经》讲起。我诵一句,你便诵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杨朝夕见进入正题,便专心随着长源真人诵持起经文来。诵過一段,长源真人便详细解释一番,看到杨朝夕听得懂了,便又接着诵持下一段经文。师徒二人教学相谐,全然忽略了時間。直到白日当空,杨朝夕腹中鸣响起来,才恍然得知已是中午。 长源真人也不心急,慢慢叮嘱杨朝夕平日要常诵持经文,经读百遍,其义自见,日久年深,便可得其精微要义、自在法门。 杨朝夕虽然饥饿,心裡却惦记着昨晚做了一半的噩梦,忍不住道:“师傅!徒儿有事需請教……”便将昨晚的噩梦、关虎儿讲的那“如水剑”的故事,一并說了出来,然后满脸忐忑地望着长源真人,又小声加了一句,“世上当真有那‘如水剑’嗎?” 长源真人看着一脸稚气中、有着几分坚定的杨朝夕,笑着叹道:“年纪虽小,想的不少!虽說日间所思、夜必成梦,你能梦到那石碑,倒和這事有些因缘。那‘如水剑’自然是沒有的,不過你们說的那個洛军爷,该是個有些学问的人。能将江湖风闻杜撰成這么個故事,還引申出一個‘不争’之道,却是颇有些见地。”杨朝夕有些赧然地挠头笑笑。 长源真人顿了一顿,似乎思索了一下,又道:“不過這‘不争’之道,终究是牵强附会的說法。若以我之所见,即便有這样一把‘如水剑’,也该是以柔克刚的道理。天下柔莫若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故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唯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所以‘不争’,只是水的一個秉性,却不是‘以天下至柔克制天下至坚’的道理。” “弟子受教了。”杨朝夕虽仍有十之七八听不懂,却从這话中感到了坦荡与真诚,便恭敬拜道。 “至于那石碑上的字……大约是‘水似剑般韧,剑似水般柔’這两句吧?” 长源真人說完,径自转過身,向着道观踱步而行,只留下杨朝夕目瞪口呆地站在风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