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五十岁的李靖(求追读!)
李渊满脸的不信,一個五十的老头,年岁都快赶上我了,有這才华能拖到现在?
“有沒有才,外甥帮您试试呗。”王运淡淡一笑。
“哈哈,可,李世勣已经在归来的路上了,再有一日估计就能到蒲州,李靖现如今是秦王府三卫(亲卫、勋卫、翊卫),应当在长安,朕会召他前来。
你可以告诉他,若是他能立下功劳,那朕与他之间的事从此既往不咎。”
他俩之间的過节說深也深,說简单也简单,最主要是李渊這個人比较记仇。
当初起兵之时,李靖把李渊给告发了,虽然沒有造成大麻烦,但是把他可是给吓得够呛,吸引了不少其他人的注意力。
攻入长安以后,李渊就把李靖给抓了,要砍了他,被李世民给救下了,安排在了秦王府三卫之中。
后来跟着李世民在洛阳之战立下了功劳,但是李渊還在记仇,只封了一個无职的小散官。
然后就把他给派到了南边益州地界的夔州辅佐李孝恭。
李渊這父子俩也都是伯乐,提拔重用了不少的人才,但是在李靖身上属实是印象流了,這时代的五十岁啊,土埋到了下巴的人。
所以這事实說明,你除了有才华,還要活的够久。
然后李靖走到荆州,废物点心庐江王李瑗,也就是王君廓逼反,然后一刀砍了赚功劳的那個人。
他正在金州平叛,打的是蛮兵,把路给堵了,李靖沒办法,只能出谋划策打赢了這场仗,但却耽误了几個月的時間。
等他到了峡州,刚准备逆流而上通過三峡到达夔州的时候,发现萧铣把河道给锁了,又耽误了下来。
這你三番五次的耽误時間,李渊不就抓住了机会嗎?
诏令峡州刺史许绍把李靖给砍了,但是许绍和李靖相处几日以后,发现這人有大才。
所以他仗着是李渊老哥们,老同学的面子把李靖给保下来了。
有意思的是李瑗那是一句话也沒說,而更有意思的是沒過几個月许绍就死了,果然是天命之人啊!
李靖不敢再耽误,冒死来到了夔州,而這时候的李孝恭正在对付益州本地被萧铣蛊惑的蛮兵。
人家打到了城下,這…李孝恭這個猛人能忍他?
李靖沒劝住,然后被人家给揍了回来。
這时候李靖就献策,骄兵必狂,我們可以夜袭,再带一支兵马于他们的必经之地伏击,可以一战功成。
李孝恭可想而知有多郁闷,所以自然要反驳,你怎么知道夜袭有用,道路四通八达,你怎么知道他们要走哪一條?
那李靖這么多年的兵法也不是白学了,分析了一通,李孝恭觉得有理,他此时心中有气,人也是蔫坏。
既然你出的主意,那你带八百骑兵去夜袭万人大营吧,我带着三千兵马去你說的地方伏击。
五十岁的李靖看了看自己壮实的身板,行,我去就我去。
然后一战功成,蛮兵首领被斩杀,斩首两千多,俘虏四千多。
整個传檄而定的益州因为這次反叛有些不太安稳的场面立马稳定了下来,李孝恭又威胁了一番,把各部落首领的儿子当人质,经营了一段時間,稳的不行。
日后顺流而下平萧铣的稳定大后方也有了。
而李渊這边,看到這李靖有才,直接就开始夸奖,不過除了夸奖也沒什么。
直到李靖献上了大名鼎鼎的平萧铣十策,李渊才知道這人是個大才,說出了那句真实含义明显就是我俩的事一笔勾销的名言。
然后就封他为李孝恭的行军总管,說李孝恭不会打仗,军中之事一切以你为主。
不過這一世嘛,有着王运的帮忙,李靖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挫折了,而且从此以后,李靖身上会打上他的印记。
就算是李靖日后去了南方立下了大功劳,那王运也永远会压他一头,老上司和提拔之恩,還有可能是救命之恩你得记着。
管你是什么军神不军神的,日后我要当大帅,凭借我的身份和对你的恩情,你只能当我的副将。
周边异族就這么多,不抢你的事迹,我怎么名留青史,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
等两人商谈完了事情以后,李渊又立马传令召集重臣开始商议事物。
商议的還是河东道大行台的事情,至于王运带兵去北边的事情,只需要通知他们一下,让他们做好准备就行。
毕竟王运此次目标明确,除了给刘武周搞事以外,最主要就是打突厥,這方面得做好准备。
至于大行台的事,早些晚些其实差别不大,只不過大战過后对王运来說更好一些,对他来說更稳一些。
但现在也无所谓了,王运去往北边,需要有一個名头和一個合适的官职来收复失地,招兵买马。
這個大行台就可以适时的拿出来了,而且给外人看来也有一点补偿的意思,更容易接受。
這個补偿有两個方面,李渊重视亲人众所周知,给個官职安慰一下很正常。
另一方面,你不让人家尽孝,派人家去战场,你不得做一些补偿啊?
是的,沒错,李渊是一個极其重视名声的人,李世民這方面也算是一脉相承,玄武门又刺激了一下,那就更重视了。
但谁让他就剩這一個外甥,心中還是满满的愧疚呢,這個骂名他背了。
当然,他也不愿背骂名,所以他给王运透了透底,准备明日演一场戏,弄不好就是一個好名声。
而李渊与重臣一直商谈到了深夜,期间沒有重臣反对,因为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
就算是几個关陇贵族出身的将领想反对,這么多人支持他们也不会反对。
李世民已经被封为大行台了,而且位置還是他们的腹地,但不管你這個大行台是谁,麾下用的還是我們這些关陇将领。
而此时,李世民率轻骑也来到了蒲州城,王运同样通知了他,李渊這個圣人来到河东地界,也算是前线,他這個大帅怎么說也要来拜见一下。
他直接进府正好撞上,和李渊等人一起商谈了起来,本来众臣以为李世民会反对,毕竟這地方是他收复的。
但李世民却一万個赞成,他为什么要反对啊,他早就认定王运就是他的人。
而李渊对李世民的态度也非常满意,這是他最愿意看到的,一家子人抢什么抢,一起对付外人不好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