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42章 再见诸葛亮

作者:玩蛇怪
第42章再见诸葛亮

  第二天沈晨一大早就起床了。

  岘山书院住校的不多,房子又大又空旷,基本上就是一個人住。

  而且在這裡面也沒有人迁就和照顾他,听說新来了一個九岁幼童,学生们都是以好奇的目光,沒有人愿意過来接触。

  毕竟在這裡读书的最少都是十几岁甚至二三十岁的学生,跟一個孩童在一起,也怕被人以为幼稚。

  沈晨倒也沒有在意,起床之后简单的洗漱,他就先去找到了书院的院长宋忠。

  由于是夏天到来,這段時間宋忠就一直在忙活晒书的事情。

  之前他与綦毋闿一起研究五经,为《诗》、《书》、《礼》、《易》、《春秋》五篇儒家经典做注释,撰写《五经章句》。

  所以前段時間他都沒什么空闲授书,到夏天之后,他就必须把书拿出去晒,反倒是比平常多了几分空闲。

  昨天他就叮嘱沈晨,让他第二天就直接過去找他就行。

  来到中厅,正好看到宋忠和王粲在翻箱倒柜,把新的一摞摞都快起了灰尘的竹简从箱子裡倒腾出来。

  王粲打开一只大箱子,灰尘簌地一下涌上来,挥挥手将灰尘驱散开后,从裡面取了一卷书出来,還沒拿到外面,系着书的绳子反倒是先断了,竹片哗啦啦地往下掉。

  “仲子先生,你有几年沒打开過這個箱子了。”王粲一边捡竹片,一边說道:“這篇《骊驹》好像被老鼠啃過,都坏了几片。”

  宋忠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我年少时游学,在各家中抄写了大量文章,因为抄得太多,竹简也多,可能有几万卷吧,沒那么多時間和精力拿出来晒,最近也是看日头好,才搬出来。”

  沈晨凑過去恭敬行礼道:“二位先生。”

  “沈晨啊,你来得正好。”

  王粲见到他,眼睛一亮,說道:“你把這些竹简捆好,這点小事应该能做吧。”

  沈晨心道伱们這是在用童工,但汉代可沒有什么童工不童工的,寻常人家八九岁就得跟着父母下地干活了,只好硬着头皮說道:“能做。”

  “去后院取些绳子来。”

  “是。”

  “记得要细绳。”

  “知道了。”

  沈晨就又回到后院,找书院的奴仆要了一些绳子回来。

  等他来的时候,宋忠和王粲已经把箱子倒腾出来。

  作为当时大儒,宋忠早年游历四方的时候,誊抄了大量各家典籍。

  說起来有些心疼,他抄了那么多书,林林总总加起来可能有那么上百万字,竹简都有好几万卷。

  在当时這些东西就是极为宝贵的财富。

  可放在后世,一個电脑文件夹就能把這些东西全部装下還很富裕。

  那么多典籍后世无数人不屑一顾,甚至看都不愿意看一眼。

  這未尝不是一种可悲。

  但也正是前人无数前仆后继,用无数载岁月孜孜不倦地写下那么多书籍,才有了华夏文明数千年的璀璨歷史。

  电脑文件夹装的东西再多,又如何能够比得上這些书籍所能够承载的重量和意义呢?

  沈晨走過去,王粲就指挥他让他先把箱子裡散落的竹片清理出来。

  宋忠则用麻巾沾水,擦拭着一卷卷竹简。

  三個人忙活了一上午,宋忠负责清洗,王粲负责摆书,沈晨负责把王粲整理出来的竹片按照他布置的顺序重新串在一起。

  花了差不多两個时辰,才搞了一箱子,而令人绝望的是,宋忠和其他大儒名士,再加上刘表送来的书籍還有数十箱,各类儒家典籍以及其它家的书籍不胜其数。

  好在宋忠和王粲也沒那么丧心病狂地這么使唤一個孩子,忙活了一個小时就安排了早饭,又趁着闲暇功夫,宋忠亲自给他教书授课。

  两個人面对面地跪坐在席上,院子裡有一颗大树,阳光虽然炙热,可大树下颇为阴凉,再加上岘山北面和东面临近汉江,南面是江汉平原,西面是秦岭余脉,山风徐徐而来,十分凉爽。

  “今日教你小篆。”

  宋忠取出一卷书,对沈晨說道:“這是《史籀篇》,乃周宣王太史作,全篇二千余字,你可曾听說過?”

  沈晨挠挠头道:“這书我三岁时就会背了。”

  后世這本书已经失传了,不過汉代的时候這本书是与《仓颉篇》齐名的儿童识字书,地位跟后来的《千字文》《三字经》一样。

  宋忠听到他会背,顿时来了兴趣,抚须道:“那你背两句听听。”

  沈晨就背了几句。

  宗族带的典籍都是字数特别少的书,這些儿童识字书自然也都带了,他启蒙的时候,就是由外公亲自教导。

  后来外公病逝,将他推薦给了堂兄邓茂,邓茂十分惊奇宗族有四岁儿童能够认识這么多字,于是把家中其它典籍拿出来教授他,等到六岁的时候,邓茂邓洪這些长辈都已经沒办法教他了。

  听到沈晨真的会背,宋忠很也惊讶,又问道:“《仓颉篇》可会背?”

  “也会。”

  沈晨答道,說着又背了几句《仓颉篇》。

  一旁的王粲赞赏道:“不错啊,才九岁就认识那么多字,看来教你大小篆也更容易。”

  因为他认识隶书的《史籀篇》,所以即便不会小篆,但他却知道那是個什么字,即便是宋忠不教他,他一样能自己琢磨出来。

  就好像你会背李白的《静夜思》,知道床前明月光,也一定会读小篆版的床前明月光,毕竟字還是那几個字,形式不同了,可字数、排序、断句一模一样,再笨也该知道哪個字是哪個字才对。

  宋忠高兴道:“那倒是省事很多,来,我来教你第一個字。”

  說罢把竹简摊开,开始教授小篆。

  有会背隶书《史籀篇》的底子,沈晨进步果然神速,很快就学会了第一篇。

  见他进步飞快,宋忠也很满意,教学速度也加快了几分。

  而接下来的几日,宋忠也沒有吝啬,每天带着沈晨翻箱倒柜拿书出来晒,同时开始教他大小篆书,不過七八日的功夫,沈晨就已经把大小篆书学得差不多。

  只是在学完了《史籀篇》和《仓颉篇》之后,宋忠却沒有教他新的文章,而是让他每日在院子裡走来走去,把已经晒好的书帮他取過来。

  又過了半個月,各类大小篆书体都已经滚瓜烂熟,也知道了宋忠摆在地上晒的书籍是哪些书,会读会写,进步也算是神速。

  這一日因为下起了雨,总算有点空余時間。

  沒想到书院裡的奴仆過来找他,說是他有客人,现在在中庭的厅堂内等他。

  一开始以为是叔祖邓洪,但到了之后沈晨顿时惊喜不已。

  居然是诸葛亮。

  “兄长。”

  “贤弟。”

  两個人一见面就高兴地搂在了一起。

  分开后沈晨上下打量,就看到诸葛亮穿着青色丝绸长袍,头上戴着儒巾,依旧丰神隽逸。

  “兄长一年不见,长高了。”

  沈晨比划了一下,自己才到诸葛亮的脖子处,矮了十多公分。

  史书记载诸葛亮身高八尺,将近一米九,乃是标准的山东大汉。虽然现在還沒到八尺,但如今也有七尺有余,才十四岁就比王粲還高了。

  诸葛亮笑道:“你也长高了,還黑了点。”

  沈晨翻着白眼道:“最近這一個月夫子老让我在太阳底下给他晒书,肯定会晒黑。”

  两個人就坐在了厅内席上。

  外面淅淅沥沥還下着雨,沈晨问道:“兄长怎么忽然来了。”

  诸葛亮說道:“今年年初朱皓来了豫章,果然如你所料一样袁术沒有来救,叔父就只好带着我們来了荆州,本来想去南阳找你,可叔父仕于刘荆州而无法出行,只好作罢。前段時間听闻你来襄阳,本想来寻,但又怕你初入学院繁忙,今日下雨,我就過来了。”

  沈晨看到诸葛亮身上有些地方淋湿了,略微埋怨道:“下次還是不要冒雨前来,万一患了风寒可好,我去给兄长找身合适的衣服换上吧。”

  诸葛亮笑道:“无妨,待会就回去了,這次過来也是看看你。”

  沈晨想了想道:“岘山书院藏书很多,兄长为何不入读呢?這样咱们每日在一起研究经文,岂不妙哉?”

  诸葛亮就說道:“叔父与书院一些人不合。”

  “這样啊。”

  沈晨這才明白,难怪歷史上沒有记载诸葛亮在岘山书院读书,只记载了在诸葛玄死后,他就自己一個人在隆中耕作,每日与石韬、徐庶、孟建等人在一起,原来是這样原因。

  诸葛玄在襄阳也待了很多年,认识了不少人脉关系,比如诸葛亮的两個姐姐能够嫁给蒯家和庞家這两個大家族的人,肯定是跟他们关系密切。

  但同时也会得罪一些人,有朋友就有敌人,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正是诸葛玄就与书院某些人不合,才不让诸葛亮来。

  诸葛亮不想在這個問題上与沈晨多谈,而是转移话题道:“贤弟最近在干什么?”

  沈晨就道:“每日晒书,无聊死了,老夫子也不教我其它经典。”

  “什么都不教嗎?”

  “那倒沒有,教我小篆和大篆。”

  “這不是有教嗎?”

  诸葛亮笑了起来:“贤弟难道不知道,以前的经典都是小篆大篆所写,夫子教你這些,就是准备将来授你经典。”

  “是這样嗎?”

  沈晨纳闷道:“可是這样每天晒书,好像也沒学到什么有用的知识。”

  诸葛亮就說道:“太史公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看上去贤弟沒有学到知识,可找到了学习知识的方向,进入了到了门槛之内,学会了文字,才能通学问,不是嗎?”

  沈晨撇嘴道:“可是我都已经学会了大小篆,夫子還是沒有教我。”

  诸葛亮想了想道:“也许夫子在磨砺你心智,刚刚初通文书,哪有立即就上来学习高深知识的呢?”

  程门立雪,猴王跪山?

  不知道为什么,沈晨想起了這两個事情。

  也许诸葛亮說得沒错,宋忠是在考验他,同时也是在教他学习知识的办法。

  学会了大篆小篆,以后学习知识不就轻松许多嗎?

  想到這裡,沈晨就恍然大悟道:“我明白了,夫子一定是在考验我,以后我不能再抱怨了,应该听夫子的话,终有一天他会教我功课。”

  诸葛亮露出一副孺子可教的表情,微笑着点点头。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