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甲字卷 路人甲真小弟临清左良玉
冯紫英一時間沒有作声。
现在冯宅中這么多人,福伯两口子是年老体弱了,自己和瑞祥却都是年不過十一二岁的少年人,而這几個人,薛姓商人和他的伴当一看就是久在外闯荡的,而那叫贾化的看起来像是读书人,也应该是有個来历的。
問題是這两拨人都不清楚底细,虽然大略估计应该和乱匪无关,但出于這等情形下,真的不好說会不会有什么意外发生。
只是处于這等情势下,不让冯佑出去打探情况,难道自己亲自出去?
冯紫英瞅了一眼身旁那個不怎么說话的黑瘦少年。
若是這小子能出去帮忙打探一些情况就好了,但問題是這家伙所处的角度不一样,未必清楚现在需要掌握哪些情况,虽說人熟地熟,却只能是打個下手。
“佑叔,也只有如此了,只恨我难以帮上忙,让佑叔受累了。”冯紫英拱手一礼。
冯佑诧异之余,也赶紧拱手回礼:“铿哥儿太客气了,這本来就该是我做的事情,只是這院裡的事情,我观察過,這几人虽然都来历不明,但应该和乱匪无关,当然防人之心不可无,也需要小心为上,我争取一個时辰之内赶回来。”
又看了一眼黑瘦少年,冯佑斟酌了一下:“本想让這小子跟我一道去,他熟悉情况,但我担心……”
“這临清城裡沒人有我熟悉,我也不怕那些人,大不了钻小巷,或者下河,他们沒弓箭,逮不到我,……”黑瘦小子显然有些不服气。
“哟,不服气啊,你叫什么名字?”冯佑也乐了,上下打量对方。
“临清左良玉!”少年一挺胸。
一直到冯佑带着黑瘦少年出门,福伯重新关上门,冯紫英都還有些恍惚。
左良玉?!临清左良玉?
冯紫英虽然不是学歷史的,但是对晚明那段歷史也一度很感兴趣,《万历十五年》加《明朝那些事儿》一度风靡的时候,也曾经当做消遣书看過,前世中他籍贯虽然是临清,实际上从未在临清生活過,只是父亲是临清人,但父亲当兵出来之后就再沒有回過临清。
不過他作为籍贯临清当然对临清的名人還是知晓一些的,這明末一度执掌南明大军的左良玉的确就是临清人,如果這永隆二年真的是1600年左右,似乎這年龄也就有点儿对得上了。
問題是大明早就沒有了,现在是大周了,难道歷史的车轮惯性依然会继续向前滚动碾压一切,该出现的,该来的,都会出现,都会来?
恐怕也未必。
起码冯紫英有印象的晚明临清民乱就是由一個姓马的税监给折腾出来的,但那是万历皇帝的税监,和当今大周的皇帝毫无瓜葛啊,或者是歷史车轮一样行进,无论是哪個皇帝也都一样要碾出這样的歷史车辙?
“夫子,都怪我,若不是我想要一只狮猫,也不会如此,……”就在冯紫英還在琢磨着這完全颠覆自己形象的左良玉与现在究竟处于哪個时代的时候,站在厢房内的女童小声的道着歉。
“好了,别自责了,遇上這种事儿,谁也预料不到,谁会想到這临清卫眼皮子下边居然会发生這样的事情?”贾雨村也是摇头叹息不止。
丫头才丧母不久,一路行来虽有婆子照顾,但是心境一直抑郁不堪,他也是想要替這丫头开解一番,才說這天生一双琥珀眼的临清狮猫乃皇家贡物,甚是招人喜爱,逗起了小丫头的性子,所以才上岸求购。
他也是当過一任知州的,作为进士出身的文人,又一直谋求起复,对当下政局并不陌生。
印象中山东一直较为安泰,既无三边宣大蒙古人寇边之危,,也沒有江南沿海倭寇袭扰之患,亦无辽东声势日大的建州女真威迫之忧,堪称北地最为富庶安稳之地,這从临清城的繁华壮观就能略窥一斑。
未曾想到這刚上岸不到一個时辰就突如其来的民变一下子就戳破了這虚幻的假象,這让贾雨村内心也不由得生出几分忧惧。
难道說這大周立国還不到百年,就已经有倾覆之危?但這种念头贾雨村也只是在心裡一闪而過,并沒有真正放在心上。
毕竟大周现在仍然是海内共主,无论塞外的蒙古人還是辽东的女真,亦或是朝鲜和日本,南边的安南(交趾),仍然对大周保持着恭敬,沒有人敢說他可以凌驾于大周帝国之上。
此次进京谋划起复也是酝酿多久,终于找到了机会让林如海为其主动写信联系其郎舅贾家。
如冷子兴所言虽然贾家已不复有三代前宁荣二公时的那种盛况,但是瘦死骆驼比马大,底蕴還在,而且贾家的姻亲王家现在更是盛极一时。
王家家主王子腾现在更是高居京营节度使之位。
這個职务可不得了。
京营节度使正式名称是总督京营戎政,掌管整個京师地区的防务,京师的三大营——神枢营、神机营、五军营皆受其节制,也就是民间俗称的京营节度使,例由皇帝信任的勋臣充任,位居大周武将中最显赫之中的几位之一。
虽說這年头武将受制于文官,但是像京营节度使已是武臣中的顶端人物,事实上除了兵部尚书和左右侍郎之外,已经无人能居其上了。
甚至很多时候這個职位甚至還要加挂兵部主事甚至兵部右侍郎职衔,便是阁臣亦要尊重几分,若是圣上崇信,更是能在许多武将升迁中有足够的建议权。
“夫子,那我們现在该如何是好?”小丫头還是有些畏怯,头一次出门,就遇上這样的事情,而且還是因自己而起。
“且看那位侠士出去打探消息之后再做道理吧。”贾雨村也沒有太好的办法,這临清城现在乱成一团,自己三人皆是手无缚鸡之力,出去之后被乱匪遇上那就真的是只有任凭宰割了,但呆在這裡也很难說会不会被乱匪看中,又成了坐以待毙了。
“夫子,這等大宅,怕是迟早要被匪人盯上吧?到时候我們退无可退,……”小丫头蹙着眉,嘟着嘴,明知道這不是办法,但是又该如何?
贾雨村也曾经想過出门奔行到永清门去,打出扬州巡盐御史女公子的招牌来叩门,但是思前想后還是觉得风险太大。
他亲眼看到了城中某大户去叩门被拒,而扬州巡盐御史的招牌在临清卫這個地方的守军眼中有多大分量不好說,而且人家也未必相信你的一面說辞。
“现在唯一的出路恐怕還是在這冯家人身上。”贾雨村已经搞清楚這家人的来历。
這等本地豪门大户多半是有些逃生路径的,暗道、地窟或者密室,像這样占地极广的大宅,怎么可能沒有?只不過人家愿意不愿意让外人来知晓就不好說了。
所以届时恐怕最终還得要把林如海的招牌打出来,求個机会。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