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9章、名傳許都的三字經,驕傲
登馬車的荀彧並沒有回到自己的家中。
而是拿着三字經去往了荀攸的府邸。
荀攸的府邸內,叔侄兩人面對而坐。
荀攸的手中捧着的便是那捲曹丕抄錄的三字經。
“叔父,您說這是一個六七歲的孩子所寫?”
看完了三字經之後的荀攸不敢置信的問道。
荀彧點了點頭:“沒錯,丕公子是這麼說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奉孝已經受這個名爲曹宣的孩子爲弟子了。”
“奉孝何人想必我不說你也清楚,奉孝能主動將其收做弟子,可見此子不凡啊。”
荀攸開始還不信這三字經是一個孩子所寫。
但是能被郭嘉主動收爲弟子的孩子,可就不一般了。
郭嘉是什麼性格。
放蕩不羈,風流成性,在加年輕,哪裏有時間教導弟子。
若不是那個名爲曹宣的孩子確實有過人之處,荀攸想不到郭嘉有什麼理由會收他爲徒。
“這麼說來,這三字經真的是一個六七歲的孩子寫的?”荀攸心中的震驚無以復加。
一個六七歲的孩子,竟然能寫出這樣的東西。
這三字經看似簡單,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但裏面引經據典,簡單樸實的通篇當中道出了無數的道理。
三字開端,六字爲在一組便道出了一個簡單且極爲廣傳的道理。
讓人讀完之後不禁省思自我。
“這三字經若是作爲啓蒙讀物在合適不過了。”荀彧說道。
荀攸十分贊同的點頭。
“不光如此,還有這標點符號,甚是便捷,文章當中若是添加標點符號之後,都會便的更加好理解。”
“此兩物若是推廣開來,受益不盡啊。”荀彧說道:“郭奉孝好生奸詐。”
“如此一來,只要三字經還有標點符號推廣開來,世人皆會知道曹宣此子乃是他郭奉孝的弟子。”
“郭奉孝一定是打的這般的主意。”
縷清了之後,荀彧立馬知道了郭嘉在打的什麼主意了。
不過即便是猜到了,荀彧也沒有覺得有什麼可恥的。
天下熙熙攘攘皆爲利來皆爲名來。
如他們這個層次的人,利已經不能東其心了,能讓其動心的只有名。
何爲名士?
名傳天下之士便爲名士。
爲了名士這二字,有多少人心甘情願連自己的命都搭了。
“叔父,這便宜不能讓郭奉孝自己佔了啊,還有那個孩子究竟是什麼人?”荀攸問道。
荀彧搖了搖頭:“還不清楚是什麼人。”
“此事先不急,這三字經一出,想必用不了多久,就會在許都城內傳開,到時候必然會有一場風浪衝擊。”
“一個六七歲的孩子著書,這事兒怎麼說起來都有些不靠譜。”
“我們相信,未必代表所有人都相信,先靜觀其變就是了,這許都城內恃才傲物的人大把的有,咱們先看看。”
荀彧的一番話得到了荀攸的認同。
這裏是許都。天子腳下。
雖然不及東都洛陽曾經的繁榮,但如今也是匯聚了不少英才的大漢都城。
一個六七歲的孩子著書,這事兒只要一傳出去,怕一定會掀起一股風浪。
是真是假,這曹宣是和身份,等到風浪一起的時候自然會有一個定論。
到那個時候荀氏在出手不遲。
郭嘉現在頂多就算是一個啓蒙老師。
而且這三字經當中還有提到他們荀氏,沒道理荀氏不在其中摻和一手。
時間一晃就是數日。
如同荀彧所料的一樣。
當三字經的內容傳出之後,便以極快的速度在許都城內掀起了一股風浪。
三字經的內容含括了無數的道理,忠孝禮儀一樣不少。
而且簡單,通俗,易懂。
在加其中的標點符號。
無數的文人墨客都在打聽三字經的出處究竟來自哪裏。
這天下從來都沒有不透風的牆。
三字經在許都廣爲流傳的時候,便已經有人打聽到這三字經是從曹操的司空府傳出的。
而且據說還是一個六七歲的名爲曹宣的才子所著。
不光是三字經,還有那被文人墨客稱奇的標點符號,也都是同一人所著。
一個六七歲的孩子著書,而且還是這種一看就是可以名傳天下,並且可以在後世流傳的書,這是多少人一輩子都羨慕不來的。
讀書人一輩子只求一個名。
現在,一個六七歲的孩子就有如此的名聲。
可想而知,不久的將來之後,天下都會知曉曹宣這個名字。
三字經也必然廣爲在天下流傳。
一些堵了一輩子書的讀書人想到這裏都覺得自己的書好像是白讀了一樣。
此時,少府孔融的府中高朋滿座,樽內酒滿。
五六名身材婀娜的舞女正在廳內舞姿搖曳。
廳內的兩側,十幾名許都名士坐在兩側。
臉盡帶得意之色的孔融坐在主位。
“某生平所求,座位經常滿人,木尊中酒不空,我就無憂了。”孔融舉起酒樽,衝着廳內的衆人舉杯。
孔融的家世顯赫,雖然如今落魄之許都,但依舊被任命爲少府。
在加其名聲,以及建安七子的名頭,依舊是天下名士。
徐幹,阮瑀,應瑒,陳琳,劉楨等人都在孔融的坐,紛紛一同舉杯。
“文舉最近可是揚名了啊,這許都城內大街小巷,怕是就連幾歲的孩童都知曉了文舉之名。”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妙啊,妙啊!”徐幹笑着說道。
孔融一愣。
“偉長何出此言?”
$(\".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點擊繼續閱讀本更多精彩內容,接着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