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劉備來使(求花求收藏)
袁紹端坐主位,下首兩側坐滿了河北的文臣武將。
不多時,一名中年文士,緩步走入殿中,對着首的袁紹行大禮。
“在下劉皇叔使節孫乾,拜見大將軍。”
“免禮。”袁紹微微頷首,“孫乾,你前來鄴城所謂何事?”
“啓稟大將軍,奉天子詔書,特來請大將軍出兵,誅殺曹賊!”孫乾不卑不亢道。
“啊?!天子詔書?”
“真的假的?”
“莫不是劉備敢矯詔?”
河北衆文武聞言,都是大爲震動。
本以爲孫乾是來求袁紹發兵的,沒想到對方竟然言稱有天子詔書。
“大膽,你可知矯詔乃是重罪?天子尚在許都,你從哪來的天子詔書?拿出來讓我看看?”袁紹威嚴道。
對於孫乾的來意,其實袁紹心知肚明。
劉備趁着這次帶兵外出,截擊袁術的機會,直接倒戈,弄死了徐州刺史車胄,再度佔領徐州,必然會引來曹操的怒火。
曹操若是大軍出動,前去攻打徐州,劉備手下的兵馬肯定扛不住,故而孫乾前來肯定是搬救兵的。
袁紹也願意出兵救援,不過答應對方之前,自然是要先拿捏一番對方,不能輕易答應。
既然劉備有求於人,肯定得索要一些好處纔是,總不能無償出兵幫助劉備,袁紹和劉備之間,可沒有什麼脣亡齒寒的關係。
劉備不管是死是活,袁紹依舊是天下見最大的諸侯霸主。
“乃是天子的衣帶詔書,我主劉備困居許昌時,天子曾祕密召見皇叔,說出了天子目前困於奸人之手的難處。”
“而後有將隨身的玉帶賜予國丈董承,以血書寫下誅殺曹賊的密詔。”
“我主得知後,這才趁機逃離許都,藉機拿下徐州,就等曹賊從許都發兵,然後配合許都內的董承等人,一內一外,一同起事,誅殺曹賊。”
“聞大將軍忠義無雙,袁家四世三公,世受皇恩,如今有大軍在握,劉皇叔便差遣在下前來將此事告知大將軍。”
“皇叔有言:爲國除賊,不可缺少大將軍。”
孫乾憑藉三寸不爛之舌,直接化被動爲主動,還是求救兵的事情,被他這麼一說,袁紹不出兵,倒成了不忠不義之人。
“好!爲國除賊,我袁紹義不容辭!”
對方直接搬出了天子衣帶詔,不管是真的假的,袁紹只能答應,何況袁紹本來就打算趁機出兵。
有了衣帶詔這個藉口,無疑給了袁紹更好的出兵理由。
“吾乃朝廷冊封的大將軍,現傳國玉璽在我手中,而天子又困於曹賊手中,便由我代理朝政。”
“劉備奪取徐州有功,今冊封爲徐州刺史。”
隨着袁紹的話音落下,一旁的陳琳便已經擬好詔書,袁紹拿着傳國玉璽加蓋大印。
“孫乾,還不接旨?”
孫乾沒想到還有這麼一出,不禁呆立當場,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嗯?大膽,你是在蔑視大將軍的威嚴嗎?你敢抗旨不尊?”許攸立即起身罵道。
“在下不敢,在下代劉皇叔接旨。”勢比人強,孫乾無奈只能下拜領旨。
袁紹見狀臉露出笑意,孫乾會用衣帶詔反客爲主,袁紹自然也能反客爲主。別看袁紹冊封劉備,讓他劉備去擔任刺史,好像是劉備沾光了,實則是袁紹利用了劉備。
袁紹雖然是大將軍,又有傳國玉璽在手,但袁紹擬的旨意,在合法性多少還是有些站不住腳跟。
一旦有人抗旨,會大大折損袁紹的威望。
故而袁紹故意給劉備一個刺史頭銜,再用出兵的事作爲要挾,逼着孫乾接下這道‘袁紹版聖旨’。
這道詔書傳出之後,天下人看到劉備這樣的漢室宗親,都承認了袁紹的合法性。
這無疑是承認了袁紹的權力,承認袁紹擁有代天子下達詔書的權力。
一旦這個權力成立,今天袁紹能夠封劉備爲刺史,明天袁紹自然也能廢了劉備的刺史。
這跟曹操迎天子入許都後,讓天子下詔書冊封天下諸侯,是一個意思。
先給點甜頭,讓諸侯們承認合法性,之後就能借着大義討賊了。
曹操說誰是忠臣,誰就是忠誠,說誰是反賊,誰就是反賊。
而袁紹現在也有了這種權力。
“你帶着冊封詔書回去吧,告訴劉皇叔,我會按時發兵,南下剿滅曹賊!”
“謝大將軍。”孫乾手中捧着聖旨退下。
“恭喜主公,劉備這個漢室宗親都承認您的聖旨,以後誰還敢抗旨?”
“那曹賊有天子,咱們現在也能寫聖旨了!”
衆人都紛紛出言恭喜袁紹,形勢一片大好。
許攸眼珠子一轉,起身對袁紹道:“主公,我覺得咱們可以稍稍延後出兵的時間。”
“哦?子遠又有了什麼想法?”袁紹追問道。
“正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主公現在出兵,自然是可以輕易擊敗曹操,解圍徐州。”
“但我們爲什麼要幫助劉備呢?”
許攸頓了一下,然後繼續說道:“主公,我們完全可以等到曹操和劉備交手之後,再從河北出兵。”
“等到咱們出兵拿下許昌,料想曹操和劉備在徐州打的也兩敗俱傷了。”
“到時候主公不但可以拿下曹操的地盤,還能輕而易舉地接手徐州!”
“哈哈!好!那咱們就坐收一次漁翁之利,連曹操帶劉備,咱們一口吞下!”袁紹大笑道,然後舉起手中的酒杯。
“得勝!”
“主公萬勝!!!”
現在的袁紹已經萬事俱備了,兵力、糧草、輜重、軍械,在這段時間內,已經全部準備就緒。
傳國玉璽在手,劉備這邊又送了一個衣帶詔的藉口,不怕出師無名。
天時地利人和,全都在袁紹這邊。
若現在有人告訴袁紹,接下來和曹操的大戰他會慘敗,估計袁紹能把大牙笑下來。
全天下估計也沒幾個人看好曹操,估計連曹操自己對於現在的局面,都是報以悲觀的態度。
若是沒有郭嘉的十勝十敗論,鼓舞了曹操的信心,曹操差點直接就投了。
等文武羣臣散去之後,袁紹有點無所事事了,沒事兒幹自然就想起袁熙。
想起袁熙最近搞出來的戲曲評書,想着出征之前,小小的敲打一頓袁熙纔是。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