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招揽鲁肃
今天鲁肃收到一封信,信是袁术寄来的。內容无非就是些问候的话,但在信的最后笔锋一转,說請鲁肃去袁术麾下效力,共谋大事。鲁肃正拿着這封信犹豫不决。
大丈夫生逢乱世,当然想要建功立业。让鲁肃犹豫的是信中只說前去寿春相见,沒說到底安排什么职位。
鲁肃有自知之明,虽然自己在家乡有几分名声,但那毕竟是在自己的家乡,去袁术麾下不一定能够得到重用。再說鲁肃也不看好袁术。但出仕的机会就摆在眼前,错過之后不知道要等多久。不是为了高官厚禄,而是为了一展心中报复,才能不辜负平生所学。
就在鲁肃犹豫不决的时候,外面下人来报,說家主的好友周公瑾,前来拜访家主。
鲁肃听到周瑜来访,心中十分高兴。他觉得他和周瑜的朋友关系,就如同春秋时公孙侨和季札那样牢不可破。听到禀报后,鲁肃赶紧起身出门迎接。
鲁肃来到门口后,发现除了周瑜還有一人。鲁肃和周瑜见過礼后,說道:“公瑾能来太好了,不知道這位是?”
周瑜介绍:“這位是吴郡孙策,孙伯符。他听說你的大名,对你之才能非常敬佩,今日我特意引荐他与你相识。”
自从看到鲁肃后,孙策就一直在观察着鲁肃。看到鲁肃虽然穿着朴素,但朴素的衣服也掩盖不住他魁伟的体貌。一看就觉得此人是忠厚豪爽之人,让人不自觉的想要结交。
听到周瑜介绍后,鲁肃赶紧行礼說道:“可是故乌程侯孙坚之子,在寿春有不小名望的孙伯符?”
“不错,正是在下,见過子敬。”孙策看到鲁肃過来行礼后,赶紧還了一礼。
三人相互认识后,鲁肃就在前面把他们领入家中。孙策听周瑜說鲁肃也是出身士族,颇有些家财,可进来后发现家中非常简朴。孙策脑中瞬间想到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這句话。不由得对鲁肃更加重视起来。
来到鲁肃家会客厅。三人坐下后,鲁肃开口說道:“公瑾来的刚好,我现在有件事拿不定注意,想請公瑾帮我考虑一下。”
“何事?能让你足智多谋的鲁子敬都拿不定注意?”周瑜笑道。
“哈哈,公瑾你又跟我开玩笑,与你相比我可当不起足智多谋!今天我刚收到袁术的一封书信,信中让我去寿春效力,我想听听公瑾的意见。”鲁肃說道。
听到鲁肃的话,孙策与周瑜对视了一眼,孙策不禁心沉了下来。自己无论是财力、兵力、地盘、威望都沒法跟袁术相比。
但還是要尽力劝說一下鲁肃,孙策說道:“子敬,你我初次见面,本来這些话我不方便說。不過你我都是公瑾的至交,我觉得话還是說出来比较好,袁术此人志大才疏,治理部下法度废弛。心怀异心却沒有与异心相匹配的实力。
当年讨伐董卓时,因一己之私断联军粮草,扯联军后腿,使得联军功败垂成。以后又与刘表争夺荆州失败。与曹操争夺兖州再败。现在只有淮南,连半個州的土地都沒有。放着扬州江东大好之地不去,眼睛只盯着中原徐州。徐州陶谦岂是平庸之辈?再說曹操也想要徐州,袁术已经在兖州败给過曹操,徐州袁术是万万争夺不過曹操的。
如此可见袁术此人心胸狭窄沒有长远的战略,也沒有過人的战术。终究是這群雄并起的乱世一個普通的過客罢了。”
鲁肃接到袁术的信之所以犹豫,原因就是他内心深处也觉得袁术不足以成大事。听到孙策的话,更加印证了他内心深处的想法。
這时候周瑜见鲁肃沉默不语,也說道:“子敬,你看袁术麾下,身居高位者,不是名门世家子弟,就是他在汝南时候的老部下。你虽然也是士族出身,家中也有人出仕,可都是微末小官。在袁术四世三公家族的眼裡只怕和寒门子弟沒什么区别。
你在袁术麾下是不会得到重用的,最多出任個县长罢了。可是子敬你的才能不仅仅只是县长之才。你的才能我知道,你是有宰辅之才的人!何必如此委屈自己在袁术麾下!”
“大丈夫生逢乱世,自然要建功立业。可我现在除了投奔袁术,還能去哪啊?”听到周瑜的话,鲁肃忍不住叹气的說道。鲁肃心想,公瑾夸我有宰辅之才,可是谁知道?不能施展的才学又有什么用!
孙策听到這话,知道鲁肃并不是真心想要投奔袁术。孙策這时候趁热打铁,又說道:“子敬你的才能犹如陈平丞相。陈丞相這样的大才,在魏王咎和项羽麾下不照样得不到重用嗎?陈平還险些被项羽所杀。可是到了高祖帐下,多次帮高祖出谋划策,为高祖讨伐项羽和平定韩信立下不世之功。
不是陈平丞相才能不行,而是魏王咎和项羽不会用人。子敬你投奔袁术,就犹如陈平丞相投奔魏王咎和项羽。”
听到這话,鲁肃心裡觉得舒服了不少,孙策把自己比作西汉开国功臣陈平。心裡对孙策不由得产生了惺惺相惜的感觉。
看火候差不多了,周瑜又接着孙策的话說:“不瞒子敬,我們两人這次前来,就是邀請你共举大事的!”
“不知公瑾所讲的大事是什么事?”鲁肃說道。
孙策听到鲁肃這句话,觉得鲁肃真被他们两個說动了,招揽鲁肃应该問題不大了。
沒待周瑜开口,這时候孙策說道:“我准备前去寿春,找袁术讨還先父旧部兵马。先父以前麾下将校,现在不少人都在江东任职!讨回兵马后打算与公瑾一起攻占江东,今天特意来請子敬助我們一臂之力。”
鲁肃心想,你们两人如此大费口舌的劝我不要去投奔袁术,原来是你们也想招揽我。可你们的起点也太低了吧!你们把袁术贬低的一钱不值,可你们现在连块地盘都沒有!
可再仔细一想,以我和周瑜的交情,周瑜沒必要耽误我的前程。再說孙策与周瑜說道也有几分道理。
士为知己者死,既然他们都把我比作丞相之才,不如跟他们一起赌一把。讨回孙坚的旧部后,以我和公瑾的才能加上孙伯符的勇猛,不是沒有割据江东的可能!到时候再一展胸中报复,在這乱世中建功立业,方才不负此生。
這时候鲁肃毕竟年轻,才刚刚二十多岁。做事感性往往大于理想。
“好。既然今日伯符与公瑾如此诚挚的想邀,我虽然不才,但也愿意与两位共图大业。”鲁肃心裡做出决定后,当即說道。
“哈哈,好,我們三人共同努力,早日结束這乱世,還天下一個太平。”孙策听到鲁肃的回到后,高兴的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