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杀戮报应 作者:文二郎 作者:文二郎分類: 暴雨,像马岱预料地那样如期而至。 這年头战火连天,想当個能够统帅部下的将领也非常不容易。除了排兵布阵那些必须清楚的知识之外,自身的性格决定了适不适合做一名将军,但最终决定胜败的往往不在于双方兵力的多少,而在于将领的能力高下。 這個所谓的将领能力,在大多数时候则表现为对天文、地理、人心之类表面上看起来与战争沒有多大关系的概念上。 就比如马岱,陇都书院的数年学习使他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天文,马氏的家学使他去過的地方便像活地圖一般烙印在他的头脑中。 当天文与地理相和时,便是取之不尽用之无绝的伏击与进攻,防御与诡诈。 早在昨日的焚烧行动中,马岱便命令部下自田地中取出那些长成的麦子编制成斗笠,因而在這個天降暴雨的正午,他的士卒分为七股自华山险道中奔出,人人头上戴着斗笠,杀向战场。 马岱不怕士卒的铠甲被大雨淋湿,他只怕他的部下会因大雨遮挡住眼前的刀光而被杀死。 凉国的大军出动了! 七路纵队朝着先前留下暗哨的方向前进。 在广袤的潼关东平原上,他们昨天留下了上百名士卒,有些地方可能只有一個人留守,有些地方则有三五個人留守,留下人数的多寡与他们各自的使命有关。 有些人是为了在昨天夜晚燃起大火,误导刘备兵马的前进方向。而有些人的目的,则仅仅是为了今天,留意刘备军兵马的动向,帮助马岱在最快的時間裡摸清刘备兵马的扎营地,干掉他们! 很快的時間裡,兵马向前行进的路上便收拢了那些暗哨,一條一條刘备兵马行进的消息。 马岱的嘴角勾了起来。 昨天夜裡,刘备的兵马疲于奔命,五路兵马先向潼关之下奔過去,穿過近百裡的距离却寻找无果,而后他们先前走過的路却燃起浓烟。 刘备派出两路兵***再探,无果。 深夜裡黄河南岸再一次冒起浓烟,夜晚的烟雾看起来像是白色,让人看不那么透彻。 這一次刘备沒有過去。 可他错了。 黄河南岸的大火不是马岱放的,是来自河东郡的张横羌部的兵马四处劫掠。 這些劫掠了整個河东收获颇丰的羌兵可不像马岱那么有礼貌,一路上沿途村落田地,无论财务還是牛羊鸡鸭,甚至就连女人,什么都沒有留下。 凡是敢反抗他的人全部都被杀死了。 等刘备派去的哨骑将惨状传回时,刘备简直要把牙齿咬碎了。 那些哨骑与幸存的农人不会告诉他率领兵马的将军不叫马岱,更不会告诉他這支兵马全部是羌人……中原的农人许多连羌人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哪裡会知道张横何许人也? 他们只知道,凉国的军队越過潼关杀過来啦! 刘备也就想当然地顺水推舟以为是马岱的兵马迁徙到了北面,也就是潼关附近黄河以南的位置。 因此……刘备做了一系列错误的部署。 先是派遣探马告诉潼关之内的曹丞相,马岱部兵马沒在华山方向,而在潼关以北的黄河南岸,应当是打算伺机而动偷袭潼关北段。然后刘备又调整了己方军队扎营的范围,使五路兵马以从西到东的之字排列,对整個北面严防死守。 這個之字形大营的位置,是距离黄河北岸八十裡的位置,距离华山脚下却只有五十裡路。 刘备沒有贸然向北面的凉国军队发动袭击,因为他知道自己的部下這一天已经太過疲惫了,到了人困马乏的境地,根本无力支撑与以逸待劳的凉国精兵强将打上一仗。 何况還是凉国在天下具名的名将马伯瞻率领的兵马。 他们先休息了一夜,左右刘备已经命人看住了這支人数大概在一万上下的敌人。 在他看来,這很有可能是马岱打算走水路从黄河南岸向河东郡撤离,已经走了一部分,剩下的人则在這裡起一個疑兵的作用。 根本沒人往两支凉国军队混入潼关以东的方向去想。 這太吃力不讨好了,如果有力气混到潼关以南還劫掠個屁的农田啊,直接两面夹击把孟津关抢攻下来才是正理……只有傻子才会来抢夺穷苦百姓那点儿东西,夺下一個关口,为凉国军队打下一個攻入洛阳的大门口,那得是多大的功劳?什么荣华富贵沒有? 但是偏偏……张横是個根正苗红的羌人,而且自幼就是羌部首领。而羌人的作战方式是什么?杀戮,抢夺,点燃。 杀死能动的,抢走能拿的,烧掉剩下的。 仪式性极强! 张横好抢夺,全天下人他只服韩文约一人而已,即便如今归为凉国将帅,他也是韩遂的直系部下。他并不把凉王的号令当回事,尽管马越亲自下令命他强攻孟津关……在他看来强攻关口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倒還不如烧杀抢掠一番来得痛快。 不過俗话說常在河边走哪儿有不湿鞋的道理,张横被刘备盯上了自己却浑然不知。 這场战斗,在上午打响,刘备五路兵马将张横的军队逼至黄河岸边,一仗追击张横三十裡,最后落在河裡淹死的羌兵便足有上千人……刘备向来是仁慈的,但這一战例外。 刘备不要活口,不要俘虏,传令各部将军只管杀個痛快。 等到杀败了张横,重新向大营移动,准备今夜稍事休息后明日进驻潼关。 這一天,這一仗,来回往返奔波上百裡路,還是马少的情况下,无论是他的将军還是士卒,都已经疲劳到了极致。 而马伯瞻将军,则已经抢在他们前头进入营地,挖好了陷坑等他们回来了。 刘备以为消灭了潼关之内的凉国军队,仅仅是跑了马岱一個,因而回去的路上就很轻松,尽可能地让這些为自己卖命的士卒感到舒适与骄傲。 這是他在最近二十年中做出最错误的决定! 马岱原本也不敢纵兵在敌人的营地中设伏,但后来哨骑回报刘备居然跑到黄河南岸那边打仗去了……据杨丰所說,凉国在黄河以北只有一直兵马有可能渡河南下,侵吞田地。 韩文约麾下大将,羌帅张横。 如今的凉国将官庞大,再不像马越奋斗的那十几年,一伙老兄弟终日坐在一起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赴死地共富贵。马岱与张横并无私交,但這并不妨碍马岱感谢他。 无论张横是贪也好,是蠢也罢,马岱不在乎那些。 他在乎的是张横這么一南下,让他看到了战胜刘备的希望。 刘备不愧是個沙场宿将,简易搭建的行营深得章法,之字形的营地南北各有两座可驻扎万人的营地,处在正中的则是一座大型营地,五座营地足足能够驻扎七万大军。值得一提的是刘备的行营四面都为了防御,内裡的营地开口却是为了攻击。 很明显,刘备了解凉州人喜歡的战法,穷追猛打地冲入营地,大多时凉国军队都更喜歡穿营而過,但這样的五部营地如果马岱贸然进攻的话……穿透两座营地,前面故意将他们放进来,在中军三万大军面前他们绝对不容易凿穿,接着便会同时面临七万大军来自四面八方的进攻。 一時間进退不能,分外可怕。 打了半辈子仗的老爷们儿,哪個会是庸手? 只可惜,這营地为马岱做了嫁衣。 凉国的兵马鱼贯而入,在北部二营南下的路口上设下木钉铁簇,并伴以陷坑柱刺阵,再于中营与南部二营当中设伏。 在外部,马岱還留下了一部骑兵隐蔽在南部二营之后,伺机待发。 对马岱而言,這已是万事俱备,就待刘备亲领大军回還了。 這一等,便等到了暮色将至。 幸运的是暴雨始终未曾停止,這虽然加大了马岱军对陷阱的维护花费精力,但也同样减少了刘备军发现陷阱的机会。 隔着重重雨幕,马岱带着斗笠靠在大营东部的木栅旁,远远地望向北面。 隐隐约约,他看到人影憧憧自雨幕中走出。 “疲惫的旅人,要回家了……喝一口温汤,吃一碗羊肉?” 马岱扣了扣斗笠,牵起自己的骏马缓缓踱步后退,雨水砸在骏马的鞍上,碎落成多瓣也溅在他的脸上。 那张冷漠无情的脸上。 他的心裡很清楚。 他很清楚這支疲惫的军队什么都不会得到,沒有温汤,沒有羊肉……他们除了凉国人弯刀与长矛之外什么都不会得到,他们除了临死前的哀嚎什么都不会拥有。 他们临死前见到最后一场面孔,将会是马氏子孙的狞笑! 杀死凉州人……可是要遭到报应的! 大军进驻营地,惊醒了大雨中的屋舍,对荆州军而言這一天无论是与羌军交战還是在暴雨中穿行都已足够疲惫,两支兵马率先入驻北部二营,其余大部则分别向着中部与南部大营归還。 他们渴望一個大雨初歇后宁静的夜晚,可以让枕在刀剑上的脑袋做一场荆州丰年的梦,梦见襄阳开不落的桃花和粉红色叶片后美娇娘的面孔。 但是那些想要的,都沒有。 营地中数千张搭好的强弓给予他们洗礼,凉州弩嘣弦的声音甚至盖過天降大雨,宛若雷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