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37 会师(下)

作者:赵子曰所写的《三国之最风流》为转载作品,三国之最风流全部版权
正在商议,有一個小吏匆匆忙忙闯入院中,跪伏堂下,高声說道:“启禀明府,城外来了一支军马。”

  文太守大惊失sè。

  堂上诸人多半惊乱失措。

  郡丞费畅颤声說道:“是、是波才那贼子又回来了么?”

  郡功曹钟繇再次展现出了他的胆气,拽着衣袖奋然起身,dúlì於堂上,转对堂门,问那小吏:“来者是谁可查探清楚?打的是什么旗号,又是从何方而来?人马几何?现离城多远?”

  那小吏答道:“這支军马从北方而来,沒打旗号,离得远,现尚在颍水北岸,距城约有十七八裡,不知是谁,从城头上远望過去,只见乌压压一片,估计应有两三千人。”

  从北方而来?现尚在颍水北岸?约有两三千人?

  钟繇楞了一下,下意识地去看荀贞。

  這几天城头激战,荀贞表现卓异,临敌沉稳,与士卒同甘共苦,在士气不高的情况下,数次赴险出城与黄巾血战,最终获得大胜,不但被文太守倚为长城,并且也得到了钟繇、杜佑、郭俊等大部分郡朝吏员的信赖。因而,在听到“古怪之事”时,钟繇会想到征询他的意见。

  沒错,就是“古怪”。

  颍川郡共有十七县,有的在阳翟西北,如阳城,有的在阳翟东北,如长社,有的在阳翟南边,如颍阳,唯独沒有在阳翟北边的。

  阳翟北边是颍水,過了颍水四十裡即为颍川郡之边界,再往北便是河南(今洛阳、郑州、开封一部)了。

  這支军马只有两三千人,显然不会是黄巾军,又是从北边而来,难道是从河南来的?

  郡丞费畅喜道:“莫非是朝廷的援军到了?”

  钟繇蹙眉說道:“若是朝廷援军,又岂会只有两三千人马?”

  “那、那,那会不会是河南尹闻我郡遭了贼患,故此特地遣兵来援?”

  费畅此言一出,堂上众人尽皆愕然,不为别的,只为他的无知。

  钟繇张了张嘴,似乎是想要开口斥责,但在看了看费畅六百石的官袍印绶后,终究按下了火气。他大概觉得如果在众人面前斥责堂堂郡丞的话,会有损朝廷威严,勉强解释說道:“汉家律法:‘无诏令,两千石不得离境,禁出边界’。我郡中遭贼患,河南定有闻之,然若无天子诏令,河南尹怕亦不敢擅越边界,遣军入我郡内,行征伐之事。”

  “若是有天子诏令呢?”

  钟繇忍无可忍,斥道:“怎么可能会有天子诏令!”

  河南乃是京畿之地,河南尹的治所就在京师洛阳。除非天子、除非朝廷昏了头,才会令河南尹出兵援救颍川。

  “那,那,那這支兵马会是从哪儿来的?”

  钟繇也拿不准,沉吟不语。

  荀贞心道:“這支军马若是从西边来,倒或许是文谦他们,但如今却是从北边来?”

  他亦觉蹊跷,猜不出這支兵马的来历,但不管這支军马是从哪裡来的,目前最重要的应是判明敌我,而不是在堂上空议,因站起身来,敛袖說道:“這支兵马只有两三千人,料来应非波才贼兵。明府且請安坐堂上,下吏這就去探探他们的来路。”

  “好,好,快去,快去!”

  荀贞离开坐席,恭谨地倒退出堂,在门槛处,复态度恭敬地向端坐主位、正对堂门的文太守揖了一揖,然后退到廊上,穿好鞋,转過身,振了振衣袖,昂首按刀,大步出府。

  许仲、江禽、刘邓、高素、程偃、小任诸人一直候在府门外,见他出来,忙牵着马行至近前,一行人翻身上马,迎风踏尘,往北城门驰去。

  荀贞深知他“兵曹椽”的职位得来不易,也知文太守对他印象不好,因此为了谨慎起见,为了不给文太守一种“得志就跋扈”的感觉,也为了不给小人们进谗言的把柄,他這些天不论是来太守府议事也好,在城头巡查也好,身边最多带一两個人随从,這次之所以把许仲他们都带来了,本是想给他们請功的,希望能借此机会把他们安插到郡军裡边。

  只可惜,一直沒空提起。

  不過這也不要紧,早晚会有机会提的。

  ……

  来到北城,下马登城。

  城外不远就是颍水,波光粼粼。這几天的守城之战,主战场在东城墙外,除了最后一天外,北城外几乎沒有发生什么战事,河裡、地上都比较干净,不像城东尸横遍野。

  因为北城外是河,這裡的守军不多,只有两個屯,三百多人。

  两個屯长跟在荀贞左右,遥指对岸,說道:“荀椽,来军就在那裡。”

  刚才那小吏去太守府报讯的时候,說来军距城十七八裡,這么一会儿功夫,来的這支军马又往前行进了不少,离城大概還有十四五裡,在城墙上已可隐约看到他们领头的将领了。

  “遣人去东、西、南诸面城墙,令诸军守将立刻把城外的军民召回,闭城备战。”

  “诺。”

  說话间,来的這支军马停下了前进的脚步,停了片刻后,领头的那個将领单人独骑向河边驰来。不多时,已至河岸。

  荀贞、许仲、江禽等人对视一眼,皆露出喜sè。程偃叫道:“是乐文谦!”

  “咦?荀椽,你认识此人么?”问话的是一個屯长。

  “此人姓乐,名进,字文谦,乃本郡铁官之主簿是也。……,速速打开城门,迎他入城。”

  来的這人可不正是乐进!

  千等万盼,总算把乐进等来了!前几天,他牵挂乐进安危,也曾试图遣人出城打探,只是沒有能得到任何消息。不意今rì乐进会突然出现!

  他欢喜之极,掉头下城,亲自出城相迎。

  走在出城的路上,欢喜過后,几個疑问浮现他的心头:“阳城在阳翟的西北边,乐进却怎么从北边来了?本郡铁官徒、奴能用者总共也不過一两千人,於城头观他所带之军马,确如那小吏所言,约有两三千人,這多出来的一千多人,又是从哪裡来的?”

  ……

  颍水上靠近城门的地方本来有桥,在被围城之前,荀贞把桥给凿断了。

  乐进下马,去掉衣甲,跳入河中,从水中游了過来。

  荀贞、许仲、江禽诸人在河岸迎接。

  二月天气,河水仍寒。

  待得乐进**地上岸,荀贞不急着问话,先拔出拍髀短刀,割开外衣,撕下了一大块衣布,亲手把他身上的水擦拭干净,随之又解下外衣,披到他的身上,随后方才握住他的手,亲热地說道:“文谦,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你盼你来了啊!”

  荀贞和乐进有段rì子沒见了。

  乐进身材短小,本就不胖,此时看去,越发地黑瘦了,发髻乱糟糟的,看起来风尘仆仆。

  荀贞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我适才在太守府裡闻人有报,說河北岸来了一彪兵马,吓了我一跳,還以为是波才的贼兵复来了!万沒想到,竟是你啊!……,你怎么跑去北边了?怎么沒从阳城方向来?”

  乐进挣开荀贞的手,退了半步,撩起衣襟,拜倒在地,說道:“君被贼兵围困多rì,进心如火焚,奈何三次与贼作战,都不能破围,入不了阳翟城,有负君之重托厚望,罪该万死!”

  “噢?此话怎讲?”荀贞把他搀起,笑道,“不要着急,你慢慢說。”

  乐进定了定神,缓缓道来。

  ……

  原来:几天前,也就是荀贞雪夜攻庄、捕杀波才、波连的次rì,铁官裡的太平道信徒出现了异动,铁官丞范绳密约三处铁官裡的道徒小帅去他的住处议事。

  亏得小夏及时获悉,从安插在他们中间的眼线处得知了此事,当即报与乐进、江鹄。

  乐进当机立断,夜闯范绳等人议事的堂上,他悍勇无敌,手刃数人,执范绳,命令余众弃械投降。

  在暂时控制住了形势之后,他逼问范绳,获知了波连被刘邓所杀的事儿,以及波才在逃走后传令各县、乡信徒立即起事、兵围阳翟的消息。

  事关重大,他不敢怠慢。早在他就任铁官主簿时,荀贞就曾暗示過他,若是郡中有事,可行权宜之计。当时他虽应诺,实际上還是有点不太相信郡中会“有事”的,而今事到临头,不由他不信了。

  他一边暗自惊服荀贞的“先见之明”,一边与江鹄、小夏商议,决定依照荀贞的吩咐,整编铁官徒为军,因又闯入铁官长沈容的住处,請他出面行此事。

  铁官徒都是囚徒,沒有朝廷的诏令,别說整编他们为军了,就连放他们出铁官都是要杀头的。沈容沒有這個胆子,不肯答应。小夏遂拔出佩刀,以刃威胁。沈容不得已,方才应允。

  连夜把本处铁官裡的徒、奴、工匠都叫起来,聚於场上。

  乐进、江鹄、小夏在铁官裡多月,早就把铁官徒、奴、工匠裡的太平道信徒查知清楚,将之择出,尽杀之。其间,遭到了太平道信徒的反抗,好在乐进三人在铁官裡的這几個月裡招揽到了不少的心腹勇士,在他们的帮助下,沒出什么乱子。

  之后,编余者为军伍。

  再之后,乐进、小夏、江鹄分兵两路。

  乐进、小夏一路,江鹄押着沈容一路,各带了一半人马,分头前去另外两处铁官作坊,一如此前所为,又各自把此前做的事情做了一遍。

  一夜之间,三人把各处铁官裡的太平道信徒杀了個干干净净,并将余者悉数编入军伍。

  天亮后,两路人马在预定地点集合,原本打算直接驰奔阳翟、援助荀贞的,谁曾料想波才的命令已经传播开来,行未及十裡,阳城附近各乡的太平道信众已纷纷起事,几乎每過一亭、每入一乡,都会碰上成群结队的起义农人。

  从早上到午时,短短的两三個时辰中,他们接连与起义的道徒激战了四五场。——他们這些人都是生面孔,又不认识各乡的道徒小帅,根本混不過去,不打不行。

  两千年之后,有位伟人說過一句话:让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乐进、小夏、江鹄等人虽不知這句话,但就具体感受而言,却是完全体会到了這句话的意思,简直举步维艰。

  小夏认为:贼兵已起,处处皆敌,我部马少,多为徒步,像這样走下去,怕是根本走不到阳翟,就算勉强走到了,估计也剩不下几個人,压根帮不上荀君的忙。不如暂且避贼锋芒,過上一两rì,等這风头過去了,咱们再继续前行。

  乐进接受了他的意见,找了個偏僻的地方,带人藏入,躲了两天。

  两天后,周围清净下来,他们复又上路。

  這一次他们走得倒是挺顺当,几十裡地一天一夜就走完了,路上也只碰上了两三股小规模的起事道徒,一冲就過了。顺利地到达阳翟城外,他们這才发现,城外至少已聚集了三四万人!

  他们总共只有一千多人,大部分且是囚徒。

  乐进软硬兼施,一面替郡府许下重赏,一面倚靠之前招揽到的那些心腹勇士为骨干,勉强带着這些人不散已是不易,更别說驱使他们以少击众、破围入城了。却是想也别想!万万沒有可能。无可奈何,他只得暂退,躲到远处,观望战局。

  接下来的几天裡,从四面八方而来的道徒越来越多,最后达到了七八万之多。

  城上、城下的攻守激战他虽看不到,却也能想象得出。因为担忧荀贞的安全,他坐立不安,最后想出了一计:阳翟城北是颍水,据探,此处的黄巾士卒最少,他由是决定带众绕過颍水北上,再折回南下,選擇此处为突破口,杀入城中。

  ……

  說完這几天的经历,乐进惭愧地說道:“贼兵太多,无法就近渡河。进率众折返西行,直走出了四五十裡才算脱离了贼兵的势力范围,過河后又回行四五十裡,這才到得阳翟城北。一来一回,耽误住了時間,因而驰援来晚,愧对君之重托,請君责罚。”

  荀贞心說,城外数万黄巾军,乐进带着一千多凶悍的囚徒,不但能使人心不散,而且還能在黄巾附近安然无恙地躲上了好几天,足见其将才。他嘿然心道:“這要换了是我,万难做到。”

  他笑道:“文谦何出此言?前几rì贼兵围城,贼虽众,我有坚城为倚,似危实安。文谦率众在外,四野皆敌,既无山河为障,又无城池为倚,进无可进,退无可退,稍有不慎,便是全军覆灭的下场,才是真的危险!卿不顾凶险,行於数万贼兵之隙,好比伴於虎狼之侧,来回数百裡,两次渡河,只为率众援我,我感动還不及呢!又何来‘责罚’之說呢?”

  他顿了下,接着又說道:“不但沒有责罚,我還要给你請功。别的不說,只說這几rì与贼作战,郡卒伤亡不小,急需补充,我正为此事犯愁,卿就如神兵天降,可谓雪中送炭。這可是大功一件!走,走,走,我带你去见府君,也让府君高兴高兴。”

  拉着乐进的手,荀贞就要往城裡走,许仲在旁提醒說道:“荀君,河对岸還要文谦带来的几千人马呢。”

  荀贞抚额失笑,停下脚步,笑道:“哎呀,今见文谦平安,把我给高兴糊涂了,居然把這事儿都给忘了。……,文谦,小夏、江鹄還在对岸?”

  “是。”

  荀贞吩咐随他出来的那两個屯长:“召些民夫,快把浮桥搭起,接对岸的援军過河。”

  两個屯长应诺。

  荀贞想了一下,补充說道:“過河后,先别叫他们进城,令他们且在城外稍候,等我报与府君后再說。”

  “是。”

  荀贞携手乐进,诸人归城。

  入了城门,走在门洞裡,荀贞想起一事,问道:“文谦,你說你总共只带了千余铁官徒、奴、工匠,对岸为何却有两三千人?多出的那些是什么人?”

  “一部分是阳城至阳翟间,郡西北诸乡中沿途不愿从贼的豪强、壮士。他们仰慕君之威名,故在知晓吾等是奉君令驰援阳翟之后,自愿从军前来。說起来,還真得感谢他们,這些天,我們這些人吃的、用的全是靠他们资助。”

  “噢!”

  荀贞心道:“地主和农夫本就是天然对立的,這些所谓的‘豪强’多为当地地主,他们不肯从‘贼’并不奇怪。”

  他早前为北部督邮时,巡行郡西北,将郡西北的贪官浊吏、不法豪强收拾得不轻,“荀rǔ虎”的大名人人皆知,当之无愧的“威震郡北”。阳翟被围前,他又亲率宾客不捕杀波才、波连,估计這件事现在也该传开了。乐进說“他们仰慕君之威名,自愿从军”,這句话应不是奉承。

  “另一部分呢?”

  “另一部分是沿路流离失所的良善百姓。”

  “百姓?”

  荀贞微微一怔,对乐进登时刮目相看了,心道:“真沒看出,這乐文谦居然還是一個慈悲心肠的人。”不觉想起了刘备。刘备兵败,逃命的路上带了十余万百姓随行,因得仁主之名。

  乐进环顾左右,见左右随从诸辈皆为荀贞的亲近之人,乃答道:“实不瞒君,這些百姓我本是不想带的。”

  荀贞再又一怔,刚以为乐进是個慈悲心肠的人,不料他却就說出這句话来,因问道:“既不愿带,为何又带?”

  乐进压低声音,答了一句话。

  。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