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三、一卷冰雪文 作者:贼道三痴 午后,丁春秋来邀陈操之游览丁氏别墅,虽是出于善意,但也不免炫耀矜夸,陈操之并不计较,含笑应对,带着冉盛、来德一起游览。 丁氏别墅占山据水,有良田一万五千亩,還有五裡长的小杭河道也归丁氏所有,外人可以乘船经過,但不得在此河段打渔,偌大的庄园裡除丁氏族人外有二十荫户、二百佃户,有常年习武的部曲六十人,還有典计、占衣食客等,陈家坞那么点田地和佃户真是沒法比,而且丁氏别墅在江东士族当中规模算是小的,象会稽孔氏、义兴周氏、吴郡陆氏、晋陵顾氏這些豪门巨族,都是有好几处别墅庄园,每处庄园都是占地数万亩,佃客僮仆数以百计,史载会稽四姓“势利倾于邦君,储积富乎公室,童仆成军,闭门为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裡。”可见当时士族庄园经济的强大。 丁春秋不识稻黍、不辨桑麻,有一個庄园典计陪着,象导游一般一路解說,這裡种的是水稻,那边种的是麦、粟,小杭河边的山坡上种着桃、李、杏、梅、枇杷等果树,庄园裡還有纺织、酿酒、烧陶等手工业,可以說庄园以外就是闹得天翻地覆,庄园裡依旧可以自给自足,這就是国中之国啊! 陈操之默默点头,高门士族如此强横,也难怪东晋朝廷要钱沒钱、要人沒人了,這一切已经是根深蒂固,要改变谈何容易,东晋的衰弱连桓温、谢安都无力扭转,难道真的只有等四十年后孙恩的一把大火才是了局嗎? 游罢丁氏别墅,已经是日暮时分,斜阳残照,杭水东流,日间被冬阳压制住的寒气开始侵蚀笼罩,举目寒林衰草,繁华别墅亦显苍凉。 回来的路上,来德悄悄对陈操之道:“小郎君,我們以后也要有這样大的庄园。” 冉盛道:“要比這還大才好。” 陈操之微笑,心道:“生逢此世,想要有所作为,就得先融入,大庄园似乎還真得有,士族庄园经济在当今之世還是有其进步作用的,可以吸引大量流民进入庄园耕种成为佃客,避免他们沦为强盗或奴隶,而且大庄园可以把大量佃客、部曲组织起来在山区水滨进行经营,比自耕农更具活力,自耕农赋税重,往往一次天灾就垮了,东晋三吴地区经济发达,不能說不是庄园制度的功绩。”笑问:“就把整個明圣湖连同周边田地都归我們所有,如何?” 来德、冉盛咋舌道:“哇,那也太大了吧,要走一遍都得好几日,累啊。” 陈操之回到嫂子丁幼微的小院,一进院门便嗅到茯苓、莲子的甜香,喜问:“茯苓莲子羹炖好了嗎?” 楼下的阿秀喜孜孜道:“娘子方才已经喝了一碗,起先担心又会呕吐,且喜安然无事,只說晚餐不用吃了,怕吃了晚餐连药羹一起吐了。” 陈操之道:“那怎么行,总要吃一些。”便上楼去见嫂子丁幼微。 丁幼微道:“操之的方子真好,我喝了茯苓莲子羹之后,觉得胃脘有点暖意了,比早间舒服了很多,不過還是不大敢吃晚餐。” 陈操之道:“让厨下煮一碗白米粥,白米粥比豆粥好,豆粥有时容易反胃。” 阿秀便去了,掌灯时与一個挑着大漆盒的健壮仆妇一起来了,漆盒裡是陈操之的晚餐和丁幼微的白米粥及几样小菜。 阿秀和雨燕服侍丁幼微与陈操之用罢晚餐之后,才去仆佣食厅用餐,而且還是轮流去,這裡要留人服侍。 丁幼微吩咐道:“阿秀、雨燕,你二人一道去用餐,我现在身子舒服多了,暂时不需要你们服侍,快去吧,免得饭菜凉了。” 两個侍婢离开后,丁幼微让陈操之跟着她去书房,剔亮银灯,添些木屑在青铜暖炉裡,递给小郎暖手。 陈操之道:“嫂子自己暖着,我年轻,气血旺,不畏冷,嫂子沒看到那個小盛吧,新年才十三岁,個子比我高,力大如牛,下雪天竟還只穿两件单衣,让他穿上冬衣,直嚷热得紧,真是沒法比。” 丁幼微笑道:“冉盛那样强健的人太少见了,他是北人吧,北人個子高大些,不過操之你也很高啊。” 闲话了一会,丁幼微问道:“操之,你现在告诉嫂子,先前你說宗之、润儿趣事时突然想起了什么?” 陈操之双眉一扬,笑道:“是突然想到一事,很重要,去年五月我对嫂子說要争取让钱唐陈氏升为士族,嫂子不是指点我要請人为陈氏三代写传,避重就轻,少提官阀,只记其闲逸雅事,要清奇、要不俗、要文采斐然,总之是要让钱唐陈氏三代的名气都传扬开来,对嗎?” 丁幼微道:“嗯,不過這应该是等你正式定品、有了六品免状之后再做的事,万万不可好高骛远。” 陈操之点头道:“嫂子說的是,不過我想,就算我有了免状和一定的声望,但单独为父兄作传,這也沒什么人愿意看啊,反而容易被人哂笑。” 丁幼微蹙眉道:“操之所虑极是。”即又展颜笑问:“你是不是想到好办法了?” 陈操之微笑:“嫂子,我想写一部类似前汉刘向《世說》那样的笔记体小說,桓潭《新论》裡言道‘若其小說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我就是想写這样一部治身理家的短书,而不涉及为政化民的大道,记录后汉至魏晋的名士高贤的言谈轶事,从小处着眼,写人物风流神韵,务求玄远冷隽、高简瑰奇,当然,我钱唐陈氏三代之轶事也记录其中,九品中正制的创始者、我先祖长文公的轶事自然更要提及。” 丁幼微凝思半晌,嫣然笑道:“這個主意不错,嫂子相信小郎能写好這部书。”又问:“书名可曾想好?” 陈操之道:“還未想好,請嫂子赐名吧。” 丁幼微想了想,說道:“此时正值冰雪之季,此书又求玄远冷隽,就叫《一卷冰雪文》如何?” 陈操之大喜:“《一卷冰雪文》,太好了!我现在就写一则让嫂子看看,是竹林七贤的故事,我很早就知道的故事。”当即磨墨提笔,慢慢写道: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坠枝欲折,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而尝之,信然。” 丁幼微看罢,笑道:“妙哉,寥寥数语,神态毕现,不過這需要博闻多识才行。” 陈操之道:“我不急于一时,写三年、五年都可以,一边写一边流传,反正是一则则的小故事。” 阿秀、雨燕這时已经回来了,听了丁幼微解释這则小故事,雨燕道:“咱们宗之小郎君也有這么聪明,润儿小娘子就更不用說了。” 丁幼微笑道:“明日宗之、润儿,你们两個莫要太夸他们,小孩子容易自满的。” 陈操之道:“不夸得太离谱就沒事,小孩子就要多夸奖,那样他们会学习得更起劲、心思也愈聪明。” 丁幼微一笑,踌躇了一下,說道:“操之,嫂子還有一事要问你——” 陈操之道:“嫂子請问。” 丁幼微让阿秀、雨燕先到侧室等候,她有重要的话要问小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