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六章 长房之行

作者:Loeva
卢老夫人面上還带着气恼,一边走进屋一边怒道:“敢情我孙女不接东西就是不敬尊长了是不是?!” 如意忙道:“奴婢不敢,奴婢只是一心劝九小姐收下东西而已。這原是老太太的一番好意……” “所以我們不收,就是不知好歹了?!”卢老夫人一巴掌拍向桌面,震得桌上的茶碗嘭嘭作响。 如意不敢多說,只是跪下低头道:“奴婢不敢,原是奴婢一时心急,才說错话了。”卢老夫人冷哼一声,撇开头不理她。 文怡走過去扶她坐下,劝道:“祖母别生气,想必如意姑娘不是有意的,不過是在跟孙女儿說笑罢了。”卢氏闻言,神色放缓了两分,但眉间的怒意仍在。文怡留意到如意眼中闪過的一丝感激与惊喜,心中暗叹:她哪裡听不出对方话裡的深意?但已经决定了要交好长房,有些事就不能太较真了,况且伯祖母身边的近身侍女,对主人的影响是很大的,能不得罪,還是不得罪的好。 想到這裡,她又望向张婶,眼中带着不悦:“方才不是吩咐過你了?你怎么能去吵醒祖母呢?!”张婶脖子一缩,赔笑道:“小的生怕小姐吃亏……” 卢老夫人朝孙女摆摆手:“你本就该叫我起身才是!”转向如意,见对方态度恭顺,又想着這丫头一向待自己是极尊重的,神色又放缓了些:“你兴许是无意,但你說了那些话,就是想逼我孙女收下东西。收不收的原是小事,只是底下人的闲话叫人听了生气,你们老太太若是有心,把家裡人约束好就够了,用不着天天送东西来,九丫头年纪小,受不起這些福份!” 如意低头应是,又道:“老太太已命人将刘婆子押到门外,听从六老太太发落,虽說九小姐大度饶過了她,但六老太太還当教训她一顿才好。” 卢老夫人听了,微微有些诧异,望向孙女,文怡忙道:“孙女想着,那刘嬷嬷虽有错,到底是大伯母的人,孙女是晚辈,实在不好发落她,因此便請如意将人带回去,让她自個儿的主人处置。” 卢老夫人皱皱眉,点了点头:“你想的也有道理。”又說:“我們虽不收东西,你伯祖母却也是一番好意,你就去谢她一谢,省得她不放心,還要派人来看你是不是真的好了。”顿了顿,阴阳怪气地添了句:“說不定会怕你回头又讹她呢!” 如意越发惶恐了:“都是奴婢的不是,我們老太太绝沒有這样的想法!六老太太請千万熄怒!” “起来吧!”卢老夫人沒好气地道,“叫人看见了,還以为我不知好歹地拿别人家的奴婢出气呢!” 如意小心翼翼地起身,赔笑道:“我們老太太也惦记着六老太太和九小姐呢,要是能亲眼看到九小姐好了,一定会很高兴的。” “她当然高兴!”卢老夫人冷哼,“我孙女沒事,她孙子就不用挨家法了,指不定還可以跟人說,是我在大惊小怪呢!你也不必多說什么,我孙女去谢她便够了,還用不着我亲自上门去卖乖!” 如意不敢再說什么,文怡小心地劝了祖母几句,扶她回后院歇下。卢老夫人对她道:“让赵嬷嬷陪你去,遇事也能有個照应。” 赵嬷嬷忙应了声,文怡却道:“赵嬷嬷去了,祖母身边岂不是沒人了?张婶還有许多活要干呢,难免顾此失彼,不過是几步路,孙女儿独自去便行了。长房的人再凶恶,也不会把孙女儿吃了的,难道她们不要脸面了?” 卢老夫人想想也是,便应了,却又嘱咐:“你去了只管道谢便是,不管你那些兄弟姐妹们怎么对你,都不必理他们!” 文怡知道祖母是怕自己再次吃亏,心裡一暖,笑道:“祖母放心,孙女虽然自知家世难敌长房,但好歹也是同出自一個祖宗的,都一样是顾氏子孙,又怎会妄自菲薄?” 赵嬷嬷叫了声好:“這话說得好!這才是望族之家出来的姑娘!” 卢老夫人听了也心喜:“說得不错,咱们家原不输给他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便是我們家绝了户落魄了,他们又能风光几年呢?!不好生收敛些,对着族人也這般嚣张,日后還不知会如何呢!” 文怡笑笑,她不知道长房会风光几年,至少在十几年后,长房的嫡女仍能带着大群护卫在京城街头横冲直撞,甚至连皇后娘娘都跟她以姐妹相称,這么看来,自家還是避让些,只要长房的人不過分,有些闲气就忍了吧。 不過這些话她是不能对祖母說的,只能含糊地道:“不管他们家如何嚣张,孙女只依礼行事,上一回原是孙女少不更事沒提防,這回可不会再犯一样的错了。” 卢老夫人很满意,文怡再侍候她睡下,添了一小块安神香,才回房换了出门的衣裳,出得前院来。如意与陆三家的已经等候多时了。 顾庄面积不小,宅子也多,为了方便女眷出行,人们都是以马车代步。宣和堂只有一辆半旧的小马车,可容两三個人同坐,挂的青布车帘洗得发白,但看上去還算干净,只是终究带了几分落魄的意味。 如意探问是否需要从宣乐堂叫一辆马车来,文怡摇头:“我家有马车。”便叫张叔套了车子,回头带了几分厉色,嘱咐张婶:“好生看守门户,祖母已歇下了,沒事别去打扰,若有什么难以决断的,只管去问赵嬷嬷。嬷嬷不点头,不许放外头人进门!更不许随意开门跟人闲话!”张婶有些骇然,不明白這向来温顺的小主人怎会忽然如此严厉,但总算還记得主仆之别,结结巴巴地应下了,文怡方才上车起行。 马车出了大门,文怡掀起车帘一角,看到原本跪在门前的刘嬷嬷已经不在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被押回了宣乐堂。她移开视线,放眼打量外头的景象,脑中回想着记忆中的顾庄。一時間,感触万分,她微微红了眼眶。 顾庄位于平阳城以北八九裡处,背靠太平山,紧邻太平江,水陆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是個定居的好地方。顾氏先祖携家带口来到此地落户,就是看中這裡的位置优越,不但离平阳城近,顺着水路前往太平江与东江交界处的大埠康城,也不過两日功夫,再往前去出海口处的第一大港归海城,也只是大半個月的路,十分方便,且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更难得的是,当时這块地還是无主的,完全沒有开荒。后人常說,顾氏先祖当年能慧眼选中這块福地,而不是在大城裡安家,实在是有先见之明。如今顾庄已经有数千人口常住,除了顾氏族人,還有世代执役的奴仆、依附而来的工匠、佃户、商人等等,市集、商铺、作坊、酒馆……应有尽有,十分热闹, 当年那位顾氏先祖决定在顾庄安家后,曾十分仔细地规划過庄上的房屋。因他连元配、两任继室与二房、妾室在内,一共生了九個儿子,其中六個大的都是嫡出,便在顾庄正中建了一個大宅院,自己带着妻妾与嫡长子一家入住,然后在宅院左右两边建了两個小些的宅子,给元配所出的另两個嫡子与其家眷居住,后排并列的三個再小些的宅院,则是给两任继室所出的三個嫡子备下的,三個庶子的宅院又再往后排,然后围绕着這九個主院,再建祠堂、学舍、粮仓、仆役住房等建筑。之后近百年间,顾氏族人不断繁衍,有的族人分家时建了新宅子,也有族人外迁到异地,這九個主院早已不再是最初的模样,加上庄子裡搬来了不少外地人,添了许多房屋,又慢慢增添了商铺酒馆作坊等,码头也改建了,范围不断扩大,到今天已经是個小镇的规模。 文怡所在的六房,就住在九個主院之一的“宣和堂”,正是第二排主院中最西边的宅子。早在她父亲過世后不到一年间,原本三路五进的宅院已经缩减到只剩下中路三进的面积,其余部分都由其他族人占去了。记忆中,前世与长房翻脸后,不過三四年功夫,那三进的院子又叫族人占了一进去。 文怡回忆起往事,紧紧抿住嘴唇,压下心头的悲愤。她知道自己家是绝户,沒有男丁支撑,祖传的田产已经在父亲去世后叫族中收回了,只有每月固定分一笔钱粮過来。除此之外,她们祖孙二人,便是靠祖母与母亲的陪嫁度日。祖母与母亲都是出自大家,陪嫁不少,因此家中现下還算宽裕,除了受些轻视,日子并不算难過。只是在与长房反目后,家计才渐渐转坏,终于在舅家讨回母亲陪嫁的奁田,以及祖母病重延医后,一败涂地。 文怡将眼中的泪光轻轻拭去,深呼吸一口气,冷静下来。如今长房与六房之间的矛盾已经有了缓和的希望,只要她将這件事抹平了,日后便可再图大计。既然佛祖给了她重生一次的机会,她又怎能辜负佛祖的好意?上一世的悲剧,這一世绝不会再重演了! 车窗外传来孩童嬉笑打闹的声音,她再往外看,便发现是八房与九房的几個小堂弟,都是六七岁年纪,正是天真烂漫的时候。其中九房的小十一正得意地向堂兄弟们炫耀他母亲给他做的新書包,還嚷嚷着要给母亲买她爱吃的糕点,他母亲一高兴,說不定就能给他生一個粉粉嫩嫩的小妹妹了。 文怡眼中闪過一丝艳羡,又很快被路過的一处宅院吸引了目光。那正是她前世在祖母過世后寄居数年的去处,二房四伯父顾宜正的宅子。那时候,四伯父位居族长,是個严厉的人,待她虽不算刻薄,却也不亲近慈爱,到了說亲的时候,更是…… 文怡咬咬牙,轻轻晃头,仿佛要将那些不愉快的過往都抛开。這时,车停了一停,车厢外传来婆子跟人打招呼的声音,接着吱呀一声,似乎是一扇大门打开了,马车再次动起来,往前走了一段路,才再度停下。一阵脚步声過后,马车又再往前行了一段路,方才从车厢外传来如意的声音:“九小姐,到了,請九小姐下车。”接着便掀开了帘子。 文怡扶着她的手躬身出了车厢,立时便有婆子送上脚凳,供她踩踏下地。她歪了歪头,发现驾车的已经不是张叔了,换成一個不认得的婆子,张望四周,发觉自己身处一個陌生的院落,四周花木繁密,墙头与月洞门都修饰得十分清雅,应该是到了内院。 记忆中的宣乐堂已经十分模糊了,文怡拿不准自己是不是曾经到過這裡,听到如意請自己随她走,便抛开杂念,跟在如意身后往伯祖母居住的院子走去。 于老夫人住在宣乐堂中路后方的萱院,是個三进的大院落,门口挂着乌底金漆的匾额,上书“金萱忘忧”四字。进得院门,满目都是穿红着绿的年轻丫环,笑吟吟地迎上来——却不是迎向文怡,而是迎向如意的——口称:“姐姐怎么這时候才回来?老太太正念叨呢!”又有人說:“苏家姑太太過来了,五福姐姐心急着要寻姐姐去呢!” 如意心中疑惑,但還记得自己的职责,叫丫头们去向于老夫人禀报九小姐前来之事,又恭敬地請文怡在前院坐一坐,用杯茶歇一歇。 文怡听闻伯祖母有客,也沒說什么,便随着如意去了,谁知還不到地方,便有一個十七八岁的丫头過来,道:“老太太叫快請九小姐去呢!”如意怔了怔,小声问她:“那苏家姑太太……”那丫头轻轻摇头,冲着文怡笑:“九小姐,快随奴婢来吧。” 文怡认得她是于老夫人身边的另一個大丫头,名唤五福,略一沉吟,又瞥了如意一眼,见她也笑着請自己,便应了声,随她们往后头去。 谁知才拐了一個弯,迎面便来了一個十二三岁的美貌少女,穿着淡紫衫子,素色纱裙,腰间系着碧玉佩,头上绾着珍珠钗,窈窈窕窕,娉娉婷婷,人人见了都禁不住暗暗夸一句:好一位小佳人。 文怡却心下大震,面上的淡然几乎维系不住,好不容易才将眼中的怨恨掩饰下去,重新恢复了平静的神色,只是心中的酸楚仍旧翻滚不已。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那眼睁睁看着她送命的六堂姐文慧。 (今日客串:五福。請申請的读者冒头领盒饭~~~)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