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进入世界 作者:未知 水城有四大家族,两政两商,政江成,商谢沈,沈银虽也姓沈,但此沈非彼沈,按家族亲缘关系来排,沈银的亲爹沈财得排到天边去。 水城顾名思义,三面环海,城中一條平昌大运河穿過,靠水便养活了无数居民。船业兴起后,沈家靠水运发家,到了沈贾這一代,已经富了三代。 沈贾不是不学无术的浪荡子,从小就被老爹带在身边,到青年独自大显身手时,一次机缘巧合中沈财入了他的眼,沈银家也就是从那时候一点点好起来。 沈财从小家穷,沒上過学,本身沒有多大的本领,但最大的优点是脑袋灵活,脸皮厚,最重要的是为人仗义。也就是這個特质,让作为旁到天边去的沈财一家乘上沈氏主家的东风,后来沈财越做越大,渐渐地在水城也小有名气。 当然,在根基深厚的四大家族眼裡,沈财這种白手起家的纯粹就是暴发户,上不了台面。 虽然如此,但奈何谢家二少爷实在声名狼藉,其余三大家裡稍微疼女儿的,都不会把女儿嫁给他,原因无他,谁让谢琅元不仅是個风流浪子,身边還有了個陪伴多年的可人儿了呢? 谢琅元和他老爹不同,到了他這一代,留洋成了新潮流,不光是水城,全国各地有钱有权的人家,都兴把子女送到国外留学。 用沈财的话說,那就是喝了洋墨水,就连放的屁,也沾点儿洋气。 谢琅元十九岁那年迷上一個小南门的住家书寓,那是個南方姑娘,听說那一口吴侬软语能让人身子骨软了半边。 谢家本来计划给他娶了亲再送去留洋,谁知谢琅元和那小南门书寓的风流韵事竟传遍整個水城。 這可把谢夫人愁得不行,原本和成家谈的亲事泡汤不說,连其他家的好姑娘也纷纷婉拒。 要不是谢琅元是自個儿亲生的,谢夫人還真想不认他這個儿子。 谢夫人当机立断把他打包,扔邮轮送往国外,直到二十二岁那年,才被召唤回来成亲。 谁知道前脚刚回来,后脚又溜达到小南门和那书寓同出同入两個多月。 這一下来又回到三年前的局面。 三大家的嫡女是想也不用想了,庶女還有点希望,可她怎么甘心让自己亲儿子娶一個庶女,所以谢夫人退而求次把目光放到小一点儿的家族上。 所以刚有点名气的沈财家,自然也列入谢家挑选儿媳妇的名单。 嗯,沒错,而且名单长达好几页。 谢琅元再怎么不着调,他的家世仍然让不少想攀高枝儿的小家族眼馋,更别說這個浪荡子长得還相当不错,光一副好皮囊便勾得不少未出嫁的姑娘芳心暗许。 所以谢夫人一放出风声,還是得到不少响应,名单上的名字仅一页,虚虚一看就已有三、四十人。 娶亲這回事儿毕竟要過一辈子,谢夫人還是尽可能希望儿子能和自己喜歡的姑娘结婚。 前提是,那姑娘得先過了她這一关,像小南门那类的,是绝无可能。 沈财一共生了一儿两女,大儿子沈金和小女儿沈银是正妻所生,二女儿沈珠为二姨太所出。 沈财穷怕了,這辈子最爱的是钱,所以儿女的名字一溜按“金银珠宝”排下去,在這個以崇尚读书风气的年代,显得异常突兀。 按理說沈银作为小女儿应该轮到“珠”字,但当年沈家主母在二太太刚怀上的时候,就拍板扣下“银”字。 “珠”怎能和“银”比? 她的孩子,就连名字,也必须排在前面。 不管如何,妾始终低妻一等,二太太咬碎了银牙也硬生生把這口气咽下去。 选好了人家,谢夫人便开始设宴,沈银就是在参加谢夫人变相给儿子挑媳妇所设的宴会中,被传送到這個世界。 刚入身体,就看到两個身着花花绿绿的戏服,正“咿咿呀呀”唱着不知是什么戏的梨园戏子。 她好奇地盯着那唱花旦的女子的头面看了好几眼,才移开视线暗自打量起周遭的环境。 這一看,才发现自己竟坐在人群裡。 而且是一群女人,从十四五岁到三四十岁年龄段的女人一溜儿過去得有十来個。 不過,怎么個個穿的衣服,都這般奇怪?难不成自己被传送到民国啦? 看到她们的服饰,沈银下意识低头看向自己的衣着。 果然也是旗袍! 沈银暗自为自己默哀一声。 悲伤归悲伤,任务還是要完成的,沈银先在心裡呼唤系统,询问任务和原主的基本介绍,可奇怪的是,系统沒有任何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