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四百二十五章开海(感谢智瞳万赏)

作者:祝家大郎
军事改革依旧如火如荼在进行,其中最主要的是骑兵部队,這是大华对室韦的重中之重。

  具体组建多大规模的骑兵,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骑兵不只是要马,還有甲胄兵器。

  大汉最强的时候,骑兵也在十万之内,也就是卫青霍去病灭亡匈奴的所有主力。

  骑兵這個兵种,实在太贵,组建是消花费是一方面,后续保持与维护的消耗,更是天文数字。

  這些都会让捉襟见肘的朝廷财政陷入巨大的压力之中。

  所以发展生产力,才是一切的根本。

  那么生产力该如何发展?

  毫无疑问,那就是要进行科学技术的推广。

  只可惜科学技术的推广,并非徐杰一個人努力就能做到,而且徐杰也只是有一些基础的知识,甚至都沒有动手做過什么东西。许多东西,也并非有基础知识就能立马着手做成的。

  术业有专攻,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就說一個水力纺纱机,不明所以的人,只以为知道原理就可以做出来。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比如徐杰,他显然知道水力纺纱机是什么原理,真要他动手做,甚至都不知如何开始。

  人力纺纱机都是一個复杂的机器,何况水力纺纱机。

  徐杰以往并非沒有想過动手做些什么东西,但是都无疾而终。肥皂也好,水泥也罢,又或者烧制玻璃,听起来简单,沒有這方面真正的从业经历,真动起手来,当真不是一個人一朝一夕的事情。還不如练几趟刀法让徐杰愉快。

  什么事情才是徐杰如今立马可以做的呢?

  夏文案前放着徐杰派人送上来的一份奏折。

  奏折之中,只說了一件事,那就是开海禁,鼓励沿海居民商户出海。

  历朝历代,几乎都有海禁,包括大华。

  之所以要海禁,其实并非后人所說的古人愚蠢。

  海禁有一個很简单的道理,那就是中华大地,本身就可以自给自足,并不需要出海是获取什么东西,這是其一。

  其二便是中国自古都是一個极其稳定的农业社会,人口都要绑在土地裡进行生产,一旦开海,就会造成一個問題,人口大量流失,那么许多田地无人种植,就会导致粮食减产,更会导致国家实力下降。特别是一個朝代在战乱之后初建,更是要保住人口进行农业生产。

  其三,避免沿海匪乱,因为一旦人出海找到了居住地,那就彻底脱离了法律的管辖,沿海盗匪就会滋生,這是不可避免的。明朝倭寇,就是明证,倭寇之中,很大一部分,本就是汉人。

  所以這么几方面的原因,历朝历代的海禁也就产生了,甚至在人口爆发的中后期,大多也不会解禁。

  但是徐杰要开海禁,海禁带来的好处太多,贸易只是其中之一,往黑暗裡說,還有掠夺。

  每朝每代的海禁虽然严松不一,但是即便再严格的海禁,冒险出海的人依旧不少,這也证明了海贸的利益之大,這還仅仅是商贸。

  朝廷一旦官方开海,甚至朝廷势力直接加入這個過程之中,真正的掠夺就会随之而然的发生,殖民更是不可避免。

  這其中的好处,徐杰是见识過的。

  夏文看着這份开海的奏折,惊得双眼发直,细看徐杰奏折中具体的內容之后,夏文依旧久久缓不過神来。

  只得开口吩咐门外太监,四处去請各位相公来。

  海禁一开,乱象丛生。

  這是不可避免的過程,连徐杰都知道不可避免。

  “海盗”這個词,不是玩笑,中国的海岸线实在太长太长,這会给沿海带来巨大的治安压力。

  中国自古,其实只追求一個词,那就是“国泰民安”,這是中国历朝历代最大的政治正确,一旦违背了這個政治正确,其中后果,不言而喻。

  徐杰這份开海的奏折,似乎就在挑战這個政治正确,

  相公们匆匆忙忙从各处衙门赶来,看着徐杰這份开海的奏折,皆是面面相觑。

  面面相觑的相公们,连商议都還沒有开始,就又匆匆带着奏折往徐杰府中而去,甚至连夏文都一起出了宫。

  可见這件事情对他们来說有多大的冲击。

  始作俑者徐杰,正在家中慢慢完善着手中的那份地圖,身边還有三個皇子,时不时发问。

  徐杰也事无巨细地回答,自从铁球与石球的問題之后,徐杰還亲自动手在三個皇子面前做過一次更加严谨的试验,這三個皇子都开始慢慢相信了徐杰的一些话语,虽然不至于深信不疑,却也当真开始各种好奇。

  地圖是世界地圖,大致成型了,却依旧粗略无比,徐杰甚至都记不起爱尔兰与威尔士哪個在东哪個在西,但也不妨碍徐杰完成這份世界地圖。

  徐狗儿一脸惊慌匆匆而入,口中结巴說道:“少……少爷,皇帝陛下来了,皇帝陛下来了。”

  徐杰抬头,问道:“在哪呢?”

  “在门口等着。”徐狗儿答道。

  “那還不快把人請进来?”徐杰有些生气,哪裡有让皇帝在家门口等候的道理?

  徐狗儿也是冤枉,他自然不敢把皇帝挡在门外,是那皇帝夏文自己要在门外等候通禀。徐狗儿又连忙奔出去請。

  徐杰也顾不得三個小皇子,俯身一把抱起自己完成的這些地圖,便往大厅而去。

  谢昉,吴仲书,刘汜,梁伯庸,跟着夏文直入正厅,站成一圈,无一人落座。

  徐杰走了进来,先是见礼,然后把地圖一张张往地上铺去。

  谢昉却先开口问:“太师,你所言海禁之事,我等心中皆是震惊无比,不知从何商议,特来府中解惑。”

  徐杰一边点头,一边铺着地圖,口中答道:“陛下与诸位相公是怕生乱事不可收拾?”

  谢昉点头:“這是自然,首要之事,便是民脱律法,不可管束,必然盗匪横生。”

  這裡面有一個道理,出海本就是提头卖命,天有不测风云。若是真有那些胆大匪类,只要稍稍聚出几十人,劫掠沿海居民,岂不比航行几千裡贸易来得快?

  這世间,哪裡還有比中华之地更富庶的地方?哪裡還有比抢劫自己人来钱更快的办法?一旦海禁开了,也就预示着就算拿着钱在海外岛屿生活,一辈子不回内地,也可以通過开海的政策轻易获得与内地一样的生活物资,获得与内地一样的生活品质。

  不开海禁,也有這個原因。那就是那些想在海外岛屿为匪的人,就算抢到钱,也难以花出去,生活品质有钱也无法保障,等于白抢。开了海,岛屿上的钱就变得有意义了,随时随地都能买到内陆所有的物资,過着逍遥的生活。

  這個区别看似不大,其实很大。穿了绸缎的人,穿不下麻布。用了陶瓷的人,用不了竹碗。坐上了马车,就不愿意走路。用了舒适家具,就不远坐石头墩子,踩了大理石板的房间,就难以接受泥泞土地面。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是品质。

  沒有几個人愿意抢了百万家财,却還活得像個深山野林裡的人。

  但是海禁一开,這個区别,几乎就沒有了,只要有钱,在海岛上還是在内陆裡,几乎都是一回事,需要的东西,自然有人争先恐后给你运来。

  但是徐杰提出开海,自然不是一时头昏,只听徐杰說道:“谢先生不必過于担忧,开海生乱,這是必然的。但是如何控制這個乱,使之走向正轨,我也有一些对策。首要对策便是朝廷要竭尽全力投入其中,朝廷要大力打造水师,把附近海上之陆地都占住,开州府管辖,如此就能把律法推出去,控制近处乱民滋生,如此可保沿海安宁。

  海外之地,并非都是荒蛮无用之地,反而大多都是肥沃之地,我大华如今人口已過万万,土地出产难以再有大的增长,這些海外之地,正可减小许多压力。如吕宋一岛,便有几十州府的广阔地盘,种植水稻再合适不過,而且气候稳定,一年几熟,若是尽开发之,再养几千万人不在话下,朝廷便再也不用去烦忧度支上的問題,大灾小祸,皆有余粮应对。”

  谢昉闻言,似有不信,开口问了一语:“不知這吕宋在何处?”

  徐杰走了几步,点了一下地圖:“此处。”

  夏文与众人皆俯身去看,夏文已然开口:“此处当真有太师說的這么大?”

  徐杰点头:“吕宋這一带,可不止這么大,群岛无数,面积巨大,皆是种稻之地,若是真把這一带全部占得,多少万人都能养活。”

  能养活人這個论点,显然打动了谢昉等人,這些人都是治国之人,农业社会,其实粮食就是国家之本,沒有什么能种出无数粮食更有吸引力的论点了。什么矿产资源,什么土地面积,什么林木产出,都不如粮食来得直接。

  谢昉依旧理性非常,闻言又道:“若想大面积种植作物,民岂愿背井离乡?无民,再多的田地,也无甚意义。”

  徐杰面色一沉,指着另外一块地圖:“此处不远,南下往西,過海峡,越一片广洋,沿途皆有补给,广洋之北,便是天竺之地,广洋之西,乃黑人之地。无人可用便可在此两处寻人来用。此两处人口众多,取之不尽。”

  徐杰所言之海峡,便是马六甲,沿途行船,不比太平洋难找补给,而是皆可沿岸而走,补给不缺,郑和下西洋也基本是這個路线。印度洋北,就是印度与斯裡兰卡,印度洋之西,就是非洲。

  徐杰說到這裡,其实已经有一個词汇呼之欲出,那就是“奴隶”。歷史上的黑奴贸易,本身就是用来做农业生产的,造就了无数美洲的大庄园主,這些大庄园主生产的东西,极大部分都被运回了欧洲,欧洲的人口暴涨,也从這個时期开始。

  谢昉听得明白,却是叹息一声,說道:“太师說的是昆仑奴啊,若是大量以人为畜,有违天和啊。”

  徐杰已然牙关一咬,目光在厅内几人来去,口中說出一语:“此乃江山社稷万年不失之法。从夏商周至今,天道轮回,往复不止,从来沒有過千秋万代,虽天朝上国,亦内忧外患,不曾断绝。何以强如汉唐,亦会覆灭?内忧不過人多无养,外患不過国贫无力。若是人再多也可好生好养,国再久也能恒富不弱。才可千秋万代,万岁万岁万万岁才可成实际之言。”

  徐杰這一语,再也沒有什么仁义道德,說得直白露骨。却還有一句直白之言沒有說,那就是不断的对外扩张,会让百姓保持对战争厮杀的血性,强军强军,還有什么比這样更好的强军办法?

  也說得几個儒士眉头深皱,心中触动,翻江倒海。

  徐杰再說一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利尔,有何天和顾忌?为我大华之民争利,岂不就是大仁大义?大恩大德?”

  夏文略微有些颤抖开口:“太师,楚王,若是大兴水师,那室韦怎么办?”

  “陛下,室韦不過小患,若真水师大兴,海贸繁荣,朝廷有钱有粮,臣可保证,臣有生之年,必彻底覆灭室韦,甚至在草原开设州府,永绝后患。”徐杰坚定而言,统治草原,对于以前的中原王朝来說是不现实的。

  因为补给线太過长,连强如汉唐,也不過只能保持战争时期的补给线,长远驻守的补给都很难维持。一旦朝廷实力稍有减弱,不說草原,就說在西域经营了几代人的影响力,說沒有就沒有了。

  但若是有钱有粮,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那就能真正做到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了。

  道理其实就是這么简单,只要有足够足够多的粮食,天涯海角,也能兵锋所指。有足够多的粮食,其实就是解放了更多的人手,解放更多的人手不仅可以用来发展生产力,更可以用来发展军事能力。

  大厅之内,已然沉默,针落可闻。

  谢昉似乎被定住了一般,一动不动。吴仲书眼神不断往身边人看来看去。

  刘汜低头苦想,梁伯庸盯着徐杰脚下的地圖在看。

  夏文许久之后再问:“太师,此法当真可行?”

  徐杰答道:“此法必然可行!”

  夏文闻言点点头,看向谢昉。

  对于夏文来說,那一句真正的千秋万代,兴许已经就打动了他。

  谢昉依旧十分理性,开口說道:“太师,我朝之民,向来有故土之观念,不愿背井离乡,就怕海禁一开,出海的良民无几,反而皆是盗匪之人得利。”

  徐杰答了一语:“江南血刀堂,第一個出海。待得血刀堂得利而回,便是诱惑,必然会从者如云。”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徐杰。

  唯有谢昉說了一语:“太师,既然如此,這海禁可以慢开一步,不若先颁给江南血刀堂开海许可,让其先试一试,朝廷也可在這段時間发展一下水师。待得血刀堂得利,若当真从者如云,再开海禁,如何?”

  徐杰点头答道:“也可!就依谢先生所言。”

  谢昉再叮嘱一语:“定要保沿海治安无忧。”‘

  “谢先生放心便是。”徐杰答着,脑中已经在构建一個徐家的巨型海洋利益集团。

  。

  。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