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连中小二元 作者:未知 谢家的轿子又缓缓抬起,迅速离开。 這件事的影响实在不小,杭州人杰地灵,读书人又是极多,一旦有了争议的话题,便一发不可收拾。 先前的时候還只是市井之间相互对嘴,到了次曰,士林清议也开始关注起来,有人捧杨清,自然也就有人捧上山打老虎,结果清议纷纷,竟也有点火药味。 而真正点燃火药桶的,乃是治于杭州的浙江行省布政使司的右宣布政使汪名传汪大人。 汪大人年不過四旬,宦海生涯却是不浅,二甲进士出身,先是在翰林院镀了金,随即外放为官,十几年不到就已坐上了一省布政的高位。 甚至有人传言,汪大人现在只是尚缺一些资历,只要再熬两年,入京挂個侍郎也是迟早的事。 如此意气风发的人物,此时正是大有作为之时,汪大人也忍不住外头纷纷争议的诱惑,竟也拿了两篇诗作来对比,结果看了上山打老虎的诗,心中很是不喜。 這两篇诗作都带着偏激,前者是向往功名之路,慷慨激昂,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荣耀刻画得淋漓尽致。 可后者恰恰相反,词中带着一种厌倦官场,厌倦功名的颓唐,這在汪大人眼裡未免带了几分幽怨之气。 汪大人此时恰是风华正茂,大有可为,怎么受得了别人如此厌世?因此在布政使司,他突然唤来了属官,道:“這上山打老虎是何人?” 属官们听到上宪盘问,却只能摇头道:“府内有种种猜测,只是坊间俚语千头万绪,一时不能明察。” 汪大人冷笑道:“此等狂生矫揉造作,蛊惑人心,殊为可恨。他的诗词,本官看過,什么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這是什么意思?难道太祖皇帝驱逐北元,立万世基业是笑谈?于少保拱卫京师,扶大厦将倾也是笑谈?孝皇帝殚精竭力,致力中兴也成了笑谈嗎?此子所言大逆不道。” 一番话把属官们吓得胆战心惊,如今這年代,风气早已开放,再惊世骇俗的读书人都有,也不见朝廷去過问,只是不知那上山打老虎却是不知如何,居然触怒到了上宪,惹来上宪如此严厉的呵骂。 若是這事真要较了真,右宣布政使大人要收拾一個狂生,只要肯下功夫,罪名倒也足够。 好在汪大人只是适可而止,做了姿态之后,便道:“此子若敢再犯,绝不干休,到时定要彻查到底。” 汪大人在官场上混,方寸還是拿捏得炉火纯青,表面上是要大动干戈,结果却是既往不咎,发泄一下心裡的怒火也就是了,难道真要彻查拿人?到时候未免会有些麻烦。 做官……本来就是和稀泥,能糊涂的尽量糊涂,千万不要较真,只要不涉及到自己政绩,什么都可以睁只眼闭只眼。 只是…… 這位汪大人万万沒有想到,他马上就遇到了麻烦。 南京那边的几位老大人听闻此事,竟是狠狠地训斥了這位汪大人一通。 南京刑部左侍郎、南京都察院巡按使,以及几個老大人一道联名书了一篇文章,对汪名传大骂一通。 所骂的內容很简单,无非就是說他要效仿酷吏,治下出了才子,本该是一件好事,可是竟不问是非地呵骂,竟還有严惩的意思。 這几位老大人对上山打老虎的诗词也极尽追捧,将其誉为耳目一新之佳作,至于那才子杨清所作诗词与之相比,实在是萤火与曰月争辉。 好端端的诗词之争居然涉及到了南京六部和浙江布政司,实在让人一时看不透。 双方的立场都很尖锐,甚至有剑拔弩张的气势。 须知那南京的官员個個都是清贵无比,品级上比之浙江的官员,大多数都要高一個甚至几個档次,可是论起实权,南京的官员未必及得上地方官员。 而双方的矛盾也就在這裡,地方的主政官员,有许多都是前途似锦,虽說现下品级不高,可是未来一旦入朝,前程不可限量,自然体会不到上山打老虎那《临江仙》的意境。 可是南京官员不同,南京的大多数官员原本都曾经历過辉煌,可是在残酷的斗争之中黯然地被发配至了南京,表面上似乎品级未变,可是待遇却是千差万别,落地凤凰不如鸡,人世的世态炎凉、酸甜苦辣,那从高处跌落下来的绝望早已令他们改变了心境,因此看到上山打老虎的诗词才顿时生出知己之感。 這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虽只是一首诗词,却是囊括了他们一生的荣耀,也囊括了他们一生的苦痛。 现在一個右宣布政使居然传出话来狠狠敲打這诗词作者,這些南京六部的老油條居然也不闲着,反正他们已经仕途无望,可是品级還在,面子還是有的,也不担心說错了什么或又做错了什么,直接杀气腾腾地来兴师问罪。 先是布政使,接着是南京六部的大人物,短兵交接之后,顿时引发了别人更多的兴趣,热闹非常。 甚至听說在提刑司衙门裡,几個堂官为了争出高下,竟差点在公堂上打了起来。 而处在這风暴之中的徐谦在宿醉后起来,却是发现自己身陷小黑屋裡,先是一惊,随即回忆起了自己的荒唐事,也只能苦笑以对。 好在他是绝顶聪明之人,知道這是谢家的府邸,虽然言语有些冲撞,可是谢家毕竟還要顾忌名声,自己是童生,若是府试不出意外,那便是府学生员,已经不是那种随意可以拉去偏僻角落想打就打、想杀就杀的人了。 因此他很快便镇定下来,将這姓谢的骂了一千几百遍,却是死鸭子嘴硬,绝不肯轻易屈服求饶,期间有几次来了個管事,徐谦也是冷漠以对。 “你是徐谦?我家老爷說了,你年纪轻轻,竟是這般狂妄,這一次给你点苦头,让你知晓一些厉害。” 徐谦道:“我是童生,你家老爷是何人,竟敢动用私刑?莫說是致仕的学士,便是你家老爷依旧在朝,也未免太大胆了。” 這管事对徐谦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好端端的遇到這么個狂徒,口气真是不小。 其实徐谦对自己還是很有信心的,不管怎么說,谢家也是私自关押,他毕竟是有功名的人,现在是童生,甚至很快便是生员,到时倒要看看,這谢家怎么下得了台。 一晃過了三天。 三天之后,正是府学放榜的曰子。 徐谦依旧在柴房裡,不過此时,整個府学门口却已是人声鼎沸了,当有差役将榜文张贴出来,无数人激动地看向文榜,一张不起眼的红纸竟是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榜文中的每一個名字都意味着一個人的人生改变,有寻到自己的名字的便忍不住欣喜若狂,顾不得什么读书人的斯文体面,忍不住大声欢呼:“中了,中了……哈哈……” 也有人捶胸跌足,满是悲戚,大叫不公者有之,痛心疾首者也有之,更多的则是那些心灰意冷之人,考了一次又一次,永远都沒有尽头,可是這红榜似乎天生与自己无缘。 此时有人发出惊呼,道:“那姓徐的狂生,這一次竟又是府试第一,连中小二元,此人真够运气,难道這一次连学正大人也买通了?” 有了人提醒,大家這才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榜首的位置上,徐谦的名字赫然在列,格外的刺眼,让人又嫉又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