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宗师案临 作者:未知 提学何茂案临各府,最后只剩下了宁波,倒是他還算及时,在月底之前赶到了宁波。 這在宁波府看来是一件大事,好歹是省裡的高官,况且提学隶属清流,全称为提学御史,挂职于都察院之下,专管一省学政,看上去似乎沒有什么实权,却能约束学校和生员,偏偏大明朝的学院,如府学、县学等都是地方官头等大事,某种程度,教化的事也是地方官的政绩之一,若是在吏部功考时,被提学弹劾一本你教化不彰,那便算是倒了大霉了。 所以对于提学官,巴结是不必的,可是应有之礼却不能简慢。 知府抱病在身,迎接提学的乃是赵同知,会同本地的学官、士绅人等在宁波渡口接了何茂的大驾,而后便在明远楼设宴。 夜色下的明月楼,在各种五彩漆和灯笼的渲染下光怪离奇。 星月蒙在一层薄雾之下,可是楼上的灯影却是冲上了云霄。宛若有礼花绽放,又定格在夜空之中。 不远潺潺的姚水稀裡哗啦,却是掩盖不住那伶人的清唱:“早晨间借与他,日平西盼望你,倚门专等来家内,柔肠寸寸因他断,侧耳频频听你嘶。道一声好去,早两泪双垂……” 声音婉转悠扬,如空谷幽兰,酥软人心。 何茂高高坐于此,這些时日,临案各府主持院试,他已是显露出几分疲态,這宁波府的院试算是最后一站了,考完了宁波今年的院试,就算是结束,所以他的心情還算不错。 他侧耳倾听着帘后伶人的清唱,如痴如醉,偶尔抬眸,见座中宾客亦是侧耳静听,都是心满意足。 一曲终毕,何茂不由捋须含笑,赞叹道:“甚好,甚好,此天籁之音也。” 众人纷纷赔笑,這位何提学的乡音很重,一口山西的腔调,不過陪坐一旁的赵同知也是山西人,忙是操着山西口音道:“這几個伶人能得何提学赞叹,也属难得了。” 一個老士绅咳嗽一声,跟着道:“何提学一席话,足以让他们的身价百倍了。” 大家都笑起来。 何茂放下筷子,笑容可掬的道:“大家抬爱。” 寒暄了几句,何茂便与坐一旁的赵同知低声寒暄,老乡见老乡,似乎总有许多话要說。 酒過正酣,就不免說到学政的事,何茂微醉,笑吟吟的道:“宁波素来文风鼎盛,老夫這两月临案各处,为朝廷抡才,不過总难寻到什么旷世的好文章,此番来了宁波,或许不会教老夫失望。” 說到這裡,气氛已经活跃,有人道:“何提学难道不知,本府新出了一位神通嗎?此子年纪轻轻,就已连中县试、府试案首,出口成章,世所未见啊。” “還有這样的人?”何茂面带微笑询问:“又不知作了什么文章?” 坐在一侧的赵同知听到這裡,脸色已经有些僵硬了。 有人道:“此人叫叶春秋,他的文章,老夫倒是记得一些。” 說罢,此人摇头晃脑的背诵出来。 阁楼之中甚是安静,所有人都看着這位何提学,何提学只是侧耳倾听,面上的笑容不减。 等一篇文章背诵完毕,那人道:“何提学以为如何?” 何茂老神在在地呷了口酒,却是避而不答,转而问赵同知:“赵同知以为如何?” 赵同知讪讪道:“這……不错。” 何茂微微一笑,举起手中的酒盏,道:“诸公亲至,为老夫接风洗尘,老夫别无长物,唯有水酒一杯,且让老夫先敬一杯。” 他绝口不提這篇文章了,也沒有发表任何对叶春秋的看法。 先前那兴致勃勃推崇叶春秋的人微愣了一下,其他人若有所思,有人不禁嘀咕:“何提学绝口不提此子,似乎对于叶案首并不欣赏,這到底是和赵同知有关,又或者是因为何提学不喜少年人风头太劲的缘故呢?” 何茂不作表态,大家自然也就不便相询,于是纷纷举杯道:“大人客气。” 满满的酒水一饮而尽,大家脸上又恢复笑容。 院试依然還在宁波府的贡院举行,這几日从杭州来的兵丁已经将這裡团团围住,何提学也正式入驻贡院,到了开考這一日,拂晓未至,天色昏沉沉的不透一丁点的光亮,而這时候,客栈早就灯火辉煌了。 每到开考的时候,客栈的掌柜就是一宿未睡,忙前忙后,早早准备好了热水、平安面,而后再催促考生们早起。 叶春秋如今也算是考出了心得,在這裡住了一個月,也再不只是初哥了,穿戴一新之后,准备好了考蓝,便匆匆下楼,下头已有几個考生低头窸窸窣窣地吃着平安面,店伙给叶春秋端来一碗,笑容可掬地道:“叶案首必定要中小三元的。” 說到這裡,叶春秋当然也谢他吉言。 于是他挪了长條凳坐下,冷不丁却见几個同客栈的考生古怪地看着他。 怎么,脸上有画嗎? 叶春秋還是朝他们打了個招呼,几個考生面面相觑,勉强挤出笑容:“叶案首早啊。” 然后匆匆吃了面,也不唤叶春秋同去,便匆匆地走了。 一路上便低声在议论:“這叶案首想必還蒙在鼓裡呢,现在都在盛传,何提学不喜這叶案首,想必是他连中二元,风头太盛了,何提学不喜這样出风头的人,势必要压一压。” “我怎的听說是和赵同知有关,赵同知和何提学乃是同乡,這一次,何提学怕是要给赵同知出气。看来叶案首麻烦了,莫說是再中案首,能不能中试都是两說。” “是不是太言過其实了,无论怎么說,叶案首的文章,我是看過的,這样的文章,怎么会不中?何况开卷采取的糊名……” “嘿……糊名固然是糊名,可是院试是小比,不比乡试、会试,真要压下哪個考生,有的是办法,保管教你有冤无处伸去。” “若是如此,這就太不公了。” “不公?哪一场考试,无论录取的是谁,名落孙山的都会大叫不公,可這又能如何?两京十三省,满打满算,天子敕命的提学不過十五员,哪個不是請贵无比,谁敢說他不公?” ……………… 看了一個书友的评论,写的很好,不過不是老虎想压一压啊,因为刘瑾和何提学是贯穿這本小說的重要环节,或者說写到這裡,牵涉到了明朝的生态問題。 這本书肯定是爽文,老虎从来沒写過苦情戏,大家都懂的。 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