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旧仆入京
“今特颁此旨,以资表彰,赐诸位以“仁善小义士”之美誉,并赏以文房四宝、精美玩器各一套,以资鼓励。”
太监宣旨完,只见小孩们坐得更正了,眼睛都像放了火光似的。
再将准备好的多道圣旨交到各位小少年手裡。
小少年们护着怀抱着圣旨,待太监一离开,就忍不住全部要蹦跶起来。
除了斋裡几個沒捐款的,神色萎靡。
“哈哈,我是仁义小善士!”
“错了,是仁善小义士!”
“斋长斋长,下次要是捐款记得還找我!”
“我现在想回家找爹娘。”
斋内喧哗。
宣旨的太监已经去了别的斋宣旨,当时齐行舟的筹款,可不止是一個斋。
山长和夫子陪着太监逐一宣旨,再将太监送出书院,最后再回来,见低龄的斋舍吵闹得很,倍感头疼。
“安静!”
待斋内慢慢安静下来,山长看着一众看似乖巧听话,实则早已魂飞几裡地的孩子,欣慰又无奈,“罢了,难得一次,呆不住的可以先下学,但明日必须收心好好读书。”
语毕,斋内的孩子们又放飞了自我。
几乎大半的孩子都走了,齐行舟却沒走,低着头温习着课本。
包赢和甄斐再次围過来。
“不走嗎?”
齐行舟摇头,“落下的课,要学习一下。”
包赢面上出现难以言喻的表情,“你還需要学嗎?”
“就是呀,你肯定在外面都学過了,不差這一天。”甄斐道。
齐行舟還是不走,见状,包赢也沒打算陪着,“你若是做别的,我們肯定陪你,看书的话,我就不配了,拜拜。”
甄斐犹豫地看了看齐行舟的课本,想了想,還是留了下来,“我陪你学习。”
包赢瞪着眼睛看他们两個,“你们……好過分。”
真沒意思,包赢還是跑了。
端午随便找了個位置睡觉,等齐行舟学完了,再一起走。
今天从竹阳书院出来的学生,比别的同龄人,腰杆都挺直了不止一倍。
因为他们手上有了陛下亲赐的表彰圣旨,都期待着回家可以踩在凳子上和爹娘說话求夸了。
路過北街头的皇城告示处时,又见一张足足有两丈长的皇榜悬挂于城墙上,皇榜黑字写满了人名,其中便有他们竹阳书院的学子。
不少围观路人挤在皇榜前看热闹,数着人名。
其实对路人来說,是不会记住中间這些人的,但能记住头几名,和最后一名。
办完公务从公署回家的甄侍郎从家仆口中得知,自家儿子也在皇榜名单上,原本還高兴了一会儿,却听自家儿子排在末数第一。
甄斐·捐一两。
甄侍郎连叹两声,既觉得有失体面,又无可奈何。
毕竟平日裡给儿子的零花钱确实不多,他和夫人教子眼裡,却教出這么個实心眼的,想捐款怎么不知道回来要钱,现在捐個一两,岂不是谁都要說他甄家小气嗎?
甄御史叹息不停,径直回了家,等儿子回来,少不了一顿口头教育。
七日后。
裴如衍派出去的陈武从颍川归来,并带了一個丫鬟和小厮。
两人不平静地站在厅堂中,看着上首的公主与驸马。
陈武:“先前怎么同我說的,就怎么說给世子和公主听,事毕后少不了赏赐。”
丫鬟点头,边回忆边道:“参见贵人,奴婢祖籍颍川,曾在颍川裴通判府邸做過二等女使,在奴婢的印象裡,宝莺小姐话很少,在家中沒有宝珠小姐得宠……”
說出口又觉得不对,改口道:“但也并非不得宠,老爷和夫人对两位小姐都是好的,吃穿用度都是一视同仁,只是宝珠小姐比较亲近老爷夫人,而宝莺小姐经常自己呆在院子裡闷闷不乐,宝莺小姐及笄那年,府中传說老爷和夫人想给小姐相看,但又不想在颍川当地找,奴婢们都觉得家主是从京城来的,定然是要给小姐嫁回京城的,奈何当地的媒婆频繁上门,說了好几家颍川当地不错的人家。”
“老爷和夫人或许是纠结吧?到宝莺小姐十六岁那年,仍是沒有定下亲,当时宝珠小姐十一岁,還拿着這事去笑說宝莺小姐嫁不出去了,奴婢知道是玩笑话,但宝莺小姐却为這事哭了,跑了出去,为這事,夫人還训斥了宝珠小姐。”
“宝莺小姐回来后,人就变得很不一样,开始热衷于打扮自己,往后的几天都带着丫鬟出门逛街,老爷夫人還挺欢喜的,因为宝莺小姐往前不爱出门,总闷在房裡,老爷夫人怕她闷坏了。”
“再往后沒几個月,宝莺小姐好像和老爷夫人闹了一次别扭,然后郑家就来提亲了。”
按照丫鬟所說,裴宝莺的变化大概就是因为郑俊。
或许是裴宝莺出门的那天,遇上了郑俊,对他有了好感,女为悦己者容,所以她开始精于装扮。
谢桑宁看向身侧的裴如衍,“所以那日三妹說,是她自己识人不清,是真话,是她自己央求二叔和叔母同意了婚事。”
裴如衍仿佛在沉思什么,“叔父与叔母不喜郑俊,却将三妹嫁给他,這其中应该還有别的什么。”
陈武朝小厮丫鬟瞪眼,故作凶狠地“嗯?!”一声,“還有什么隐瞒的,還想不想要银子了?”
丫鬟摆手,“奴婢真沒有任何隐瞒呀!贵人们有什么想问的,大可问奴婢。”
小厮双手揪着衣角,忽抬头,不确定道:“小人听這個大哥說,世子与公主是宝莺小姐的哥哥嫂嫂,应该不会害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