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20章 民以食为天(感谢青翼追光五万赏!)

作者:木子蓝色
»穿越小說»»长白山下长白山下文/木子蓝色本章字数:3673: (感谢青翼追光五万打赏,恭喜荣升本书掌门,成为榜首第一人!) 清晨。 罗锋一觉睡到了大天亮。 這是他自来到這個时代后,睡的最舒适的一個晚上。虽然床很硬,铺的和盖的都是塞的稻草,但稻草晒過很蓬松暖和,有种草木的清香。 特别是洗了個澡后,身上沒有了虱子和跳蚤的骚扰,让他舒服了许多。 這一睡就已经到了日上三竿,等他起来,发现母亲和嫂子们在织房裡纺纱织布,织机唧唧的响着。 而小六也不见踪影。 大嫂看到他,连忙出来。 “二表兄一大早就已经回历城了,他见你睡的熟,便让我們不要打搅你。” 秦琼骑着黄骠马走了,走的时候给罗锋留下了一把横刀,還给罗母留下了十贯肉好。 罗母推辞不肯要,但最后他還是硬留下钱骑马走了。 “小五,你把钱送去历城還给你表兄。” “娘,既然二哥把钱留下了,你就收下吧。两家亲戚,不必如此见外,二哥当兵在外,以后我多往历城走动走动,替二哥照顾好舅母也是一样的。” 十贯肉好很多,可罗锋觉得有时亲戚之间也不必太见外,金钱不過身外之物,亲戚间多来往多相互照顾比這重要。 “小六呢?” “去给王家放牛了。” 小六每日给王家放牛,在王家赚一顿饭吃,另外一個月還有二米粟的工钱。 這個报酬很低,但对于一個乡下孩子来說,又還算是不错的收益了。若不是小六力气天生大,而且放起牛来很有天赋,那些牛都十分听他话,否则還沒這斗米呢。 “小妹呢?” “去地裡拔草了。” 农家裡总有干不完的事情,天一亮眼一睁就是活,干到黑也总干不完,就算是几岁的娃娃也总有事做。 罗锋家裡有其中二十亩是种桑树麻树的,剩下的四十亩還要轮种,每年有十多亩休耕,实际上等于每年只能种二十几亩地。 就這二十几亩地,還因为是山坡贫地,因此往往只能种一季粮,间杂种点豆子之类的杂粮。 家裡沒有牛,以往耕地几乎都是人背犁,虽然地主家也有牛可借,但借牛得交牛租,牛租很贵,一般都是直接要地裡收成的一成收益,老罗家向来是舍不得借牛的。 以往罗家有個铁匠铺子,农闲时打打铁,也能补贴下家用的。 家裡也沒有猪,因为猪崽不便宜。 家裡只养了一些鸡和鹅,养鸡下蛋,蛋能拿到集市上卖钱换些针头线脑,而鹅既能看家,长大了還能卖钱。 罗母看着罗锋身上的衣裳,“有些短了,回头娘给你做件新的。天也冷了,要做夹袄,夹些丝絮才暖和。” 看着天不早了,罗母便让大嫂去煮饭。 大嫂应声,便去仓房米缸裡量米做饭。 现在家裡一家六口人,大嫂却严格按罗母的吩咐,只量了一升的粟。 這么一升粟其实只相当于后世的六市两,還是带着壳的,要是去了壳连半斤都不到。 “娘,家裡還有粮,可以多做点。” “有时還得想着无时,虽然說要秋收了,可你也看到了,今年地裡沒啥收获。咱们一家還得缴田租和义仓粮,這田租就要十五石,還要调绢五匹、绵十五两。” 做为大隋的子民,虽然罗家沒有如额得到均田,可租庸调却沒有打折的,不管你分到多少田,這租庸调都是按丁征收。 罗家有五個丁男,一個中男,中男暂时不纳租调只服庸,而每丁一年的租为三石粟,调为一匹绢或一端布,再加三两绵或三斤麻。 這個是固定的,然后還有一個是义仓粮,义仓粮本是地方百姓平时储粮备荒备灾的,到了现在实际上就相当于地税了,是按家族贫富程度和田亩数量来交纳粮食,向罗家虽然穷可丁多,一年依然得向义仓纳粮五石粟。 這么算下来,罗家一年得交粟二十石,還有五匹绢,以及十五两绵,這還沒包括县裡乡上裡中的一些额外的摊派收费。 在今年家裡几個壮劳力都不在家的情况下,這笔租调是笔极重的负担。 就二十来亩地,得交二十石的粟租,估计地裡全收下来交完后,就沒剩下什么了。 怪不得說大业朝,越来越不行,造反的百姓越来越多,盖因为朝廷虽富,可百姓却越来越穷,甚至连饭都吃不饱了,安能不反? 一顿一升粟,一天两屯也得两升,一月就是六斗,罗母觉得已经很费粮了。 可罗锋算了算,就這么一餐四两粟米,六個人吃,怎么够吃呢,一人分下来一两都不到,這年头油水少,更缺少副食,就靠吃這点饭,劳动量還大,天天這样吃,肯定会营养不良的。 “嫂子,量两升粟,咱们家這么多人,小妹小六都還是长身体的时候,总不能让他们吃不饱,至于粮食你们不用操心,過些天我就到县衙当差了,到时会有钱粮,還有,昨個乡正和裡长不是已经答应分给我二十亩地了嗎,咱们家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分了地今年也种不了了,要是你父兄他们不回来,只怕明年有地也种不過来。”罗母担忧的道。 “等過段時間,父兄他们肯定就都回来了的,你不用太過操心。” 最后罗母妥协,让量一升半粟。 罗锋也拗不過,只得答应了,這一升半粟实际上也才相当于零点九市升而已,依然不到一斤。 嫂子量了粟谷,然后便到正房前的廊下舂米,那裡有一個舂臼。 罗锋過去打量了几眼,发现十分简陋,完全是纯手工的落后工具,一個石头制成的有盆口粗的臼,半埋在地下,然后是一根舂棒,有碗口粗的一根木棒,下端有一個拳头大点的碓头。 大嫂把带壳的粟米放进石臼中,然后双手握起舂棒,反复的舂打粟谷,使其壳脱落分离,舂一臼米,至少得舂三百下,就算是還年轻的大嫂,也舂的流汗不止。 舂米谈不上工艺和技艺,可却是個十分费力的活,罗母已经舂不动米了,這活计向来是家裡两個嫂子轮流来做。 粟米舂完了,還得拿筛子去糠,把米裡的石子灰尘等過滤出来。 一個舂米棒碓得有一米左右,五六斤重,反复舂三四百下,确实够累。 太落后了。 他记得李乡正家裡就有一個磨坊,還有碾房。隔壁王庄的王地主家也有,但是到他们家去碾米磨面得要交钱或者米面,磨一石得交两升,一般人都不舍得,于是便只有用這种原始的舂米方法。 “娘,我們家自己装一個脚踏的舂臼吧,那样省力的多。” “装個舂臼也要不少钱呢。”罗氏道。 “也要不了多少钱的,装好后以后都能省许多力气,我們還可以装個碾磨,這样以后碾米磨面也方便,甚至還可以帮别人家磨米碾面赚回点本钱来。” 罗母她们觉得人工不值钱,虽然自己舂费时费力,但不需要先投入成本,而且如罗家這样的家庭,也确实沒有钱可以先投入,慢慢的也就习惯手工舂米了。 但罗锋觉得這样太不划算,效力低下不說,還累人。况且,装個碾磨,虽然前期花点钱,可不但能自家用,也能帮别人家碾磨,不管是收钱還是收米面,這個加工费都会是很不错的收益,時間一久,先期的投入不倒能够收回,還能赚更多收益。 “大嫂,让我来舂吧。” 罗锋瞧了会,见大嫂舂的吃力,便主动上前。 “舂米是妇人的事情,小叔還是让我自己来。”大嫂很客气,她嫁入罗家說来也两年多了,可却至今還沒生育,倒不是她有什么問題,而是自嫁入夫家以来,丈夫便常常受征召出门做役,长年不在家中,夫妻聚少离多,便一直未能怀上。 “反正我现在有空,让我来吧。”罗锋直接抢過舂棒便舂起米来。 刚开始的时候還觉得挺轻松的,可時間一久,握着五六斤重的舂棒便渐感沉重,甚至到了后面也开始身上出汗了。 一升半的陈粟,罗锋硬是舂了小半個时辰才舂完,本来嫂子来舂還用不了這么久時間。 “用了小半個时辰才舂了一升半的米,真是還不如嫂子。” “舂米本就是妇人之事。”大嫂笑道。 筛好舂好的粟米,然后淘米洗净,下锅煮,煮开好再下了如葵菜、菘菜這些当下的时令蔬菜,再掺杂些晒制好的笋干啊、咸菜等进去煮。 最后罗母甚至珍重的拿出一條咸鱼干,让大嫂切了半條下来,切成碎屑放进锅中一起煮。 一升米的陈粟,最后煮出了一大锅的稀粥。 粥很稀,稀的能照出人影,立不住筷子,黄色的粟米粥掺杂着绿中带黄的菘菜叶子等,乱炖大杂烩,闻着倒像是一股子猪食。 相比起昨天的猪油煮不托,今天的這锅小米菘菜咸鱼粥让罗锋很沒胃口。 “娘,吃了饭我带小妹和六弟去四姐家,明天我再去五妹家看看。” “让小六给你带路就好,小妹就不用去了,路远带着麻烦。你看看她们過的怎么样,家裡缺什么,回来我們好给她们补份嫁妆。” txt下载地址: 手机閱讀: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