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解释书中也是歷史上的几個問題
对于后三国时代,這应该是我第二次动笔了,之前写過一本《我在三国救蜀汉》但是出现了很多常识和歷史性的错误,最后干脆重新写一遍算了。
对于歷史上一些三国中后期的問題,作者不敢說了解,但是也有一些自己的理解,解释一下希望诸位看书的时候,能够心情舒畅一些。
第一,就是本书的主角,阿斗到底是個什么德行。
首先,網庙十哲版本裡面的刘禅那绝对是太扯淡了,刘禅沒有那么牛逼。
但另一句话其实也对,刘禅就算是沒有后知后觉,把他送到赵构和朱祁镇那裡,他也会干得相当不错。
這不是說他多么厉害,而是因为刘禅在我的眼中,算是一個能够在亡国之君裡面愣是将自己的水平达到将将及格的人。
說他有能力那是胡扯了,有能力他做不到亡国之君。
但說他是個废物,那也是胡扯,因为就算是后世看不起他的刘渊,還有司马家,陈寿等等等等,都要承认两件事情。
第一,刘禅不是傀儡,他沒有大开杀戒但从来不是傀儡。
第二,刘禅后期好色贪财,喜歡奢靡享受,好巫蛊沒胆魄,让大汉的黔首百姓面有菜色,但是沒有让大汉群起而攻之,沒有百姓被逼得彻底活不下去了要造反。
這一点,其实刘孙两家做得比老曹家是要强一些的,实话。
刘禅是個什么德行,归根结底陈寿和诸葛亮都說的很清楚了,一個很聪明但是暗弱的人。
暗弱是什么意思,从字面上用搞笑的话来說,弱的不明目张胆。
但换句话說,他也可以看着很不错。
如果他活到了曹叡的年纪,就是曹叡死了他就死,那他绝对能够混到一個良好乃至优秀的称号。
他如果死得再早点,在诸葛亮沒了之后他安葬好诸葛亮,照顾一下诸葛瞻之后就沒了,他保底是個优秀。
偏偏他亡国了,所以他最多是個将将及格。
阿斗是一個很听话的人,归根结底你可以理解为他懒,懒得明明白白,懒得彻彻底底。
他甚至知道谁忠谁奸,谁好谁坏,自己该依仗谁,但是他不听,因为他知道自己听了就得勤奋,他不想勤奋。
举個例子,姜维和黄皓。
姜维敢明着說要弄死黄皓,那個时候黄皓已经是刘禅身边操权的宠臣了,然后刘禅的态度是:黄皓,道歉!
他甚至都沒說過半個字儿的姜维不好,什么放肆,什么无礼,什么专权,那是一個字儿都沒从刘禅的嘴裡出现過。
要知道那個时候的皇权可是在刘禅的手中,他不需要害怕任何臣子的。
但是他从来沒說過,也沒想過。
不要說什么阴谋论的话,姜维避祸也好,他保兵权也好,从始至终刘禅沒想過把姜维的兵权夺了,所有的史书甚至是野史都沒說過刘禅想要過对姜维出手。
他知道,姜维是自己的肱骨,是大汉的壁障,是自己麾下最强的大将。
這一点,他比绝大多数自断臂膀的君主要强。
当然了,因为出师表裡沒有姜维的缘故,因为大汉国力和他们能力的問題,這群人也做不到他相父的地步。
其次,刘禅很重情义,且明白。
歷史上十六岁登基,他知道自己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的相父,而他对于相父的感情也非常纯粹。
从告祭的文书裡面我們能够看到,刘禅是把武乡侯還有丞相這两個印绶直接送诸葛亮的坟冢裡面了,他压根就认为天底下還有第二個人能够当自己的丞相。
那么他是不是为了权利?
别闹了,蒋琬的尚书令,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升为大将军、录尚书事,然后還开府治事,加大司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