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惊天宝藏(三) 作者:未知 失误,上一张抬头闹错了。 說完,张辰走到那些書架前边,展开意念力,开始统计。這上边都是古籍善本,居然有整五十五部的《太平御览》這让张辰又着实惊讶了一阵子,南宋刻本的《太平御览》,這可是绝对的孤本啊,已经不能用价值连城什么的来衡量了,根本就是无价,随便其中的一册拿出去就可以达到价值连城的地步,這一整套五十五部,怕是要震惊世界了吧。 《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一共进行了六年半的時間才成书,其中引用古书一千多种,收录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可谓是“备天地万物之理,政教法度之原,理乱废兴之由,道德性命之奥”。现今存世的《太平御览》只不過十之二三,這整套五十五部的出现,可不是要引起大动静嗎。 接着往下看,再一次大大的惊讶,五百一十卷宋刻本《太平广记》,又是无价之宝,尤其這《太平广记》在明代以前是很少有刻本的。整部太平广记引用书稿达到了四百多种,全书按照主题分類为九十二大类,下面又分一百五十多小类,再又分为许多的小细目。其中收录最多的是小說,可以說是一部宋代之前的小說的合集。许多唐代和唐代以前的小說,就靠《太平广记》而保存了下来。 而明嘉靖年间谈恺的校补刊本和沈与文的野竹斋钞本,以及陈鳣的校宋本,都是以前人的传钞本为基础,而校对刊发的,属于在残本的基础上校对刊印,并不完整。 张辰暗暗的想着:這吴三桂家裡的人都很喜歡读书嗎,怎么他们家就有這么恐怖数量的古籍呢?而且這裡边有很多都是张辰沒有听說過的,应该都是孤本了,天呐,数以万计的孤本。 再接下来看到的东西虽也让他惊讶,但是程度已经低了好多,经過之前的震撼,也有些习惯了。【--*悠】 這次看到书衣上的那四個字,张辰已经能够忍住了《文苑英华》,全书共一千卷,上起萧梁,下至唐五代,选录作家近两千二百人,文章近两万篇,其中收录的唐代作品最多,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這一套是南宋胡柯和彭叔夏校订后的刊本,算是歷史上最完善的《文苑英华》刻本了,一样是存世仅此一套。 再次看下去的的时候,果然如张辰想的一样,正是宋刊本的《册府元龟》。這一套史学类书编纂耗时八年,把经、史、《国语》、《管子》、《孟子》、《韩非子》、《淮南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韩诗外传》和历代类书以及《修文殿御览》等,用编年体和列传体相结合而分门别类,共一千一百零四门,成书一千卷。征引繁富,也成为后世运用典故,引据考证的重要参考资料;尤其是记载的唐五代史事,有很多史料都是其它史籍中不曾记载的。 宋刊本的《册府元龟》,现在仅存南宋八卷,而后世一些藏书家的明代钞本都繁乱不堪,舛错丛出。這又是独一份儿的。 妈呀,北宋四大部书這老小子一個人就收全了,這些书怕是那爱新觉罗氏的藏书裡边也沒有這么全。這也从另一方面說明,能编出這样四部钜著,宋代的文学成就已经达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 其实這些都不算什么,让张辰大大吃惊的却是接下来的這套。当张辰看到這套一万多册的《永乐大典》时,前边的四套书给他的震撼加在一起都沒有现在震撼。 张辰用甚至有点颤抖的声音把宁琳琅叫到身边,让她也来看看這部恢宏的《永乐大典》,宁琳琅的表情也是一下子就凝固呆滞了。 e 点 《永乐大典》是编纂于明永乐年间的大部头类书,耗时六年,汇集图书八千余种,成书一万零九十五册,共计三亿多字。用“以韵统字,以字系事”的检索方式,保存记录了几乎十四世纪以前全部的中国歷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永乐大典》的成书比《大英百科全书》要早300多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遗产珍品,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巨大财富。 這套整部的《永乐大典》,开本宏大,高有半米,宽约一尺。书衣的装帧方法用的是明代前期书籍装帧普遍采用的“包背装”,用多层宣纸硬裱,最外面有一层黄绢连脑包過,显得格外庄重。 书衣的正面有两处书签,一处题“永乐大典”下方是一行小字說明卷数,另一处是标注以《洪武正韵》为准的所属韵目以及该韵目的册数。全书均为手书,用墨笔书写正文以及插图;以朱笔绘制边栏界行以及标注引用书籍的作者和书名。通篇每一处,包括细小的边栏界行都是手工完成的。 张辰用意念力观察的时候就发现這一整套的《永乐大典》都是九层绿色的光芒,应该是永乐年间的物件,那就应该是永乐正本了。關於永乐正本的传說有三种,一种說是毁于万历末年间的大火,第二种說是毁于嘉靖年间干清宫大火,另一种說法是永乐正本被用来殉葬了。现在真正的說法张辰是不用去考证了,永乐正本已经实实在在的跑到他的手裡了。 如今存世的《永乐大典》副本,也早已残破不堪了,仅仅是经過明末的战乱就缺损了两千多卷,到了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经過查点,确定已经残损缺失了两千四百多卷,到了光绪年间清点的时候,只剩余五千余册,再到后来剩下了八百多册,直到八国联军进京的时候,《永乐大典》的副本已经只有区区四百余册了。 不過百余年的時間,這部世上最全面的类书就损失殆尽,近万册的书籍,平均每年都要损失百册左右,可见清政府对于古老的中华文明的重视程度。 如今存世的几百本残本中,也只是有两百多册存于国家图书馆和地方图书馆,其它的都分别被英、美、德、日、越南等国收藏,還有一本流传到了棒子国。 而這一整套的全本《永乐大典》正本现世,完全可以弥补了副本残缺的遗憾。一旦张辰拥有這部正本的消息传出去,那些個想要让张辰做贡献的单位和個人,一定会踏破门槛,挤爆房间的。话說這么珍贵的古籍善本,而且是整部一万多册的《永乐大典》正本,留在個人手裡会保护不好滴,這种個人收藏的思想是狭隘滴,是不符合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规律滴。 要交给国家来保管嘛,国家有着先进的科技技术,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以及勤劳的专业工作人员,這些都是对如此钜著妥善保管的必要因素,這才是正道嘛。你想看,可以随时来看嘛,就像在自己家一样的方便。 這些都是屁话,什么交给国家来保管,不過是为了一些個人的成绩和政绩而已,都是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和借口罢了。张辰绝对不会捐献出去的。這样的好东西,给谁手裡,怕是也不会舍得捐出去的。 张辰打算先秘密的把這些钜著影印出来,如果有人想要借阅,那不好意思,就影印件也只能在指定的地方閱讀,正本更是不会轻易给人看的,损失一页书角都是犯罪。 而且,他手上的這只戒子是可以传承的,那裡边是沒有時間的,就那么一個永恒的空间,东西放在裡边除了半衰期之外不会有任何质变。张辰需要把這些书籍全部用意念力恢复,恢复了之后,就全部放进戒子裡边去,以防不测。 再往后看,就不会再有任何的震撼了,什么书籍能够盖過《永乐大典》正本啊。之后的都是一些各种版本经史子集的善本,有很多也都是沒有存世的孤本,以及为数不少的毁禁本,還有就是私藏的秘本和绣像本。数量太過于庞大了,足足有六七百書架,张辰也顾不上清点是不是附和清单上九万九千四百九十七卷另三万五千三百五十一册的数目,想来也应该不会有差错的吧。 存放這些书籍的書架也都是上等的沉潭紫檀木所制,這几十排的書架要是另行制作,恐怕也要耗费不少的人力物力,好在有现成的。 光是把這些书籍的名称目錄,以及数目等等进行登记,就花了一個小时的時間。 然后张辰又打开書架前边的大箱子,這几十只大箱子装满了各色宝石之类的细软和字画卷轴。张辰打开几幅字画看了看,无一不是大家手笔,甚至還有阎立本、欧阳修這些名家大师的真迹,其中有不少的作品都足以和张辰手上那幅王维的《积雪图》媲美。 张辰只是清点了字画的数量,其他的宝石之类的,他已经沒有太大的兴趣去清点了,光是红蓝宝石就有旧制六千斤,那得有多少颗啊,還不点到下個月去,直接让宁琳琅登记为:红蓝宝石各八箱,珊瑚二十箱,猫眼一箱,琥珀五箱……等等。 当点到龙涎香的时候,张辰从箱子裡拿起一块碗大的白色蜡状物体,說道:“传說這玩意儿点着了,整個京城都能闻着香味,未免有些夸大其词,要想让全京城的人都能闻到,我看少說也得点這么两箱,谁舍得啊。不過這玩意儿的确是很香,而且這裡的都是這种白蜡状的极品,只要一点点就能满室生香,而且還对人的大脑、肠胃和心脏都有好处,我們可以多多使用。尽在,告诉您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