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怒斬民族敗類張彤雲

作者:左茂行
1856年,不列顛國藉口“亞羅號”事件,高盧國藉口“馬神甫”事件,組成聯軍,入侵華夏,企圖擴大在華利益。

  “亞羅號”本是一艘華夏商船,卻懸掛不列顛旗幟,在廣東海面從事非法走私活動。廣東水師強行登船檢查,不列顛人以此爲藉口向華夏宣戰。

  馬賴本是高盧國的傳教士,卻在當地欺壓百姓,凌辱官府,縱容教民爲非作歹。新任知縣秉公執法,判處馬賴死刑。此爲“馬神甫事件”。

  “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便成爲不列顛國和高盧國侵略華夏的藉口。

  19世紀中後期,歐美列強在世界範圍內掀起瓜分殖民地的狂潮。華夏地大物博,又有四萬萬百姓,具有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

  自不列顛於1842年打開華夏大門後,各國列強不滿足於既得利益,處心積慮想要擴大華夏市場。

  本來,兩事件均錯在洋人。但在當時“強權即真理”的叢林法則下,不列顛國和高盧國反而認爲華夏無理,糾集聯軍悍然入侵華夏。

  1857年12月,英法聯軍攻陷廣州。廣東巡撫柏貴、廣州將軍穆克德訥投降。兩廣總督葉名琛被俘,後在天竺加爾各答絕食而死。

  1858年3月,英、法、俄、美四國公使一同來往魔都,向華夏交涉戰爭事宜。

  1843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剛結束,清廷便責成兩江總督會同魔都道臺一起辦理地方外交。當時的清廷保守成風,一貫強調外交公使要向皇帝行跪拜之禮,而外國公使則堅決不同意。

  爲了避免同洋人打道,清廷不允許外國公使進京,並把外交大權下放給兩江總督、魔都道臺等地方官員。清廷對此洋洋得意,認爲外國公使不得不與地方官員打交道,而地方官員是清廷的奴才、屬下。

  這樣的話,外國公使也就降格成了與地方官員一樣的奴才、屬下。

  清廷的這種行爲無異於掩耳盜鈴,卻在無形中強化了魔都道臺的地位。此後的歷任兩江總督都視外交爲畏途,把外交事務推給魔都道臺。魔都道臺的地位也因此水漲船高。

  外交大權本是一個國家中樞政府最重要的權能。清廷竟把外交大權交給一名地方中層官員,真是聞所未聞,滑天下之大稽。

  1858年3月,曾國藩署理兩江總督不久,正在南昌督師。湘軍李續賓部已經攻克湖口和小池口,盡破九江藩籬。九江指日可下,曾國藩躊躇滿志。他地處偏僻,還沒得到四國公使來滬的消息。

  與外國公使交涉的重責,落在了時任魔都道臺陳城的身上。

  前任兩江總督何桂清原躲在租界內,清廷已經將他革職查辦。陳城嫌何桂清留在租界礙事,便親自前往租界疏通關係,抓住了何桂清,將他押送進京。此舉得到咸豐嘉獎。

  四國公使來勢洶洶,帶來了六十來艘戰艦。

  陳城也不甘示弱,將正在杭州灣的長江艦隊調回魔都。他照會四國公使,嚴禁四國戰艦進入長江,嚴禁四國戰艦靠岸、登陸,哪怕是租界都不行。

  他援引國際公法,就連不列顛國、高盧國的商船也不得靠岸,否則以敵艦論處,格殺勿論。

  長江艦隊只有二十來艘戰艦,規模遠不如英法聯軍。所幸戰艦上的火炮較爲先進,具有射程、精度、射速、可靠性上的優勢。

  魔都市民見民軍態度強硬,大有爲華夏揚眉吐氣之勢,個個備受鼓舞,紛紛向民軍建言破敵之策。

  魔都地頭蛇、大買辦楊坊也坐不住了,向陳城大力舉薦翻譯。

  楊坊很想借這個機會巴結陳城,他說:

  “陳軍長,最近小的洋行裏來個名叫黃仲畲的廣東人。此人曾在廣州洋行工作多年,精通英文、法文,熟知洋人秉性。聽說陳軍長眼下正要與英、法、美、俄四國公使周旋,小的不揣冒昧,特向陳軍長舉薦此人。”

  楊坊也是一片好心。

  陳城便問他道:“外交談判可是大事,關係國計民生,弄不好可要動搖國本。這翻譯看似事小,實則決定能否準確領會對方意圖。這黃仲畲的底細,你清楚嗎?”

  楊坊一聽陳城的話,頓時怯了三分。他的話雖然聽起來有些危言聳聽,仔細想來卻也在理。但楊坊不想錯失這個表功的機會,冒險說道:

  “陳軍長,敝人雖然新近才認識這黃仲畲,但據敝人考查,此人確實英文、法文俱佳,不僅能說,還能寫。”

  楊坊湊過身子,得意洋洋地說:“敝人在買辦圈子裏也算是個湖了。我在圈裏四處打聽,得知此人乃是廣東洋行裏外文最好的買辦。他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倒是楊坊最後一句話引起了陳城的警惕。

  歷史上,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廣州洋行裏外文最好的買辦名叫張彤雲。但這張彤雲是個雙面間諜,既替清廷做事,也替英軍作事。

  張彤雲眼見清廷不敵洋人,便主動投向洋人。他向兩廣總督葉名琛提供假情報,使葉名琛誤以爲不列顛人不想攻打廣州,從而放鬆了廣州城防。

  對於不列顛人,他則積極向其提供清軍不敢戰、不願戰,以及廣州佈防等重要情報,爲不列顛人奪取廣州立下汗馬功勞。

  當時,華夏翻譯人才奇缺,兩廣總督葉名琛非常依賴張彤雲,卻不想被他出賣。葉名琛身爲兩廣總督,精明強幹,長於理財,猛於平叛,其能力有目共睹。

  但在1857年,在張彤雲的誤導下,葉名琛行爲乖張,舉措失當,頗令時人費解。他被後人譏爲六不總督,即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成爲千古笑柄。這一切,都是張彤雲搗的鬼。

  張彤雲不僅在廣東弄權誤國,日後還化名黃仲畲,北上燕京,成爲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廷對外談判的翻譯。張彤雲恬不知恥,屢次將清廷談判祕密泄密給洋人,爲洋人爭得大量權益。

  事後,張彤雲反而向清廷邀功。清廷不明就裏,竟說:“捐職府經歷黃仲畲,著以知縣歸部選用,並賞加同知銜。”咸豐還曾親下諭旨,爲前往魔都談判的張彤雲大張綠燈。

  大清上下昏聵若此,竟被一個小小的張彤雲玩弄於股掌之間。

  當年,林則徐到廣東禁菸時,至少有四個主力翻譯。林則徐做足了功夫,嚴防翻譯在中間做手腳。

  可惜,這張彤雲碰上了陳城。這個跳樑小醜就要停止他那拙劣的表演了。

  卻說陳城不動聲色,讓楊坊把張彤雲領來。

  張彤雲不知死之將至,興高采烈地來到陳城面前,翻身就拜,說道:“小人黃仲畲拜見道臺大人。小的願爲大人赴湯蹈火……”

  張彤雲還未說完,就被陳城一聲怒喝打斷了:

  “胡說!你不是黃仲畲,你本名叫張彤雲!”

  陳城話音一落,立馬進來兩個荷槍實彈、凶神惡煞般的民軍士兵。

  那張彤雲瞬間膽寒,一不小說說露了嘴:“大人怎麼知道小的是張彤雲?”

  陳城臉上冷笑,楊坊則驚得目瞪口呆。

  張彤雲羞得滿臉通紅,趕緊改口道:“大人息怒,小的確是黃仲畲……”

  陳城不容他分辨,說道:“兩廣總督葉名琛信任你,將你任命爲翻譯,你卻恬不知恥,暗地向英軍傳遞情報。廣州城因你而失,廣州百姓因你而亡,廣州官員因你而死。

  “你身爲華人,卻爲洋人做事,出賣國家,實乃民族敗類。洋人給了你什麼好處,你竟敢幹出這等傷天害理、遺害萬年之事。我若不將你千刀萬剮,實在難解心頭之恨!”

  那張彤雲嚇得直打哆嗦,忙不迭地磕頭,一向巧舌如簧、能說多國語言的嘴巴也不靈便了:

  “大、大、大人息怒、怒、怒。小的實、實、實在是被洋人所迫、迫、迫,不得已而爲之、之、之。請大人饒小的一命、命、命,小的願意戴罪、罪、罪立功……”

  陳城輕蔑地說道:“晚啦。來人,將他拖出去,着魔都縣令招集市民舉行公審大會。以叛賊論處,斬立決。”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