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章 弃车保帅 作者:未知 這姜還是老的辣啊! 长孙无忌說得非常对,這人事其实就是世界上最难办的事,因为避免不了得罪人,因此沒有经验的人,是难以办好此事,为什么韩艺在這方面沒有给长孙无忌出主意,就是因为他知道他办不好這事。 但是长孙无忌却能将這事分析的如此透彻,王公贵戚,這些人要么是外戚,要么是与皇室有联姻的人,這些人他永远都会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既然如此的话,你清除他们干什么,而且长孙无忌還利用人类弃车保帅的思想,将王公大臣隔开来,不让他们相互勾结,這就是加强中央集权。 李治最开始的打算,是将他们一铲子给端了,目的就是将這剪不断理還乱的关系给理清了,但是长孙无忌的這种做法一刀往中间切,同样可以达到李治的目的,而且能够减少底下人的反抗情绪。 李治這人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在行政方面,远不如他的舅舅,朝中上下也沒有人比得上长孙无忌。因此纵使二人心裡各打着算盘,彼此算计着,但是李治還是虚心听进去了,而且长孙无忌這個策略,也减少了李治心中的疑虑,如果长孙无忌要下套,那肯定怂恿李治一步到位,這样做的话,等于李治還是稳住高层,打击中低层,那么长孙无忌再想出山,恐怕就不是那么的容易了。 李治非常感激道:“多谢舅舅赐教,朕茅塞顿开。” “陛下叫我一声舅舅,我這做舅舅自当竭尽全力。”长孙无忌只是轻轻一笑,又道:“不過有一事,老朽倒是想請求陛下恩准。” 李治微微一愣,道:“舅舅請說。” 长孙无忌道:“老朽恳請陛下借這一次机会,将韩瑗也调派到外地去。” 李治一惊,他原本以为长孙无忌是要索要回报,但却沒有想到长孙无忌会提出這么一個要求,道:“舅舅为何這般說?” 长孙无忌叹了口气,道:“其实關於韩瑗为褚遂良求情一事,老朽也是后来才知晓的,老朽认为韩瑗犯下大错,不瞒陛下,老朽虽与褚遂良有着袍泽之谊,但是老朽认为陛下决计不能让褚遂良回长安。” 李治越听越发糊涂了,长孙无忌与褚遂良的关系,亦师生,亦兄弟,他应该为褚遂良求情才是。道:“为何?” 长孙无忌叹道:“褚遂良并非是因为政务上的過失被贬出长安,而是因为他触犯了天威,是对陛下的大不敬,如果陛下褚遂良召回来,那陛下又该如何待之?要官至原职,那褚遂良与许敬宗必定会是水火不容,从而形成党羽之争,于江山社稷不利,也会阻碍陛下励精图治,可若是官职给小了,褚遂良毕竟曾是辅助大臣,這么安排也不妥当。 韩瑗建议陛下让褚遂良回来,他只考虑到褚遂良当初有恩于他,并未考虑陛下的难处,以及国家的得失,他身为门下侍中,怎能一己之利,而枉顾江山社稷,应当给予严惩。至于褚遂良么,如果陛下還念及褚遂良昔日之功,就让回乡养老吧。” 在說出這话时,长孙无忌的手在轻微的颤抖,但是身为政治家,为求达到政治目的,沒有什么是不可以舍弃的,包括自己。经過此事,他已经决定彻底放弃褚遂良了,褚遂良如今回长安,会给关陇集团增加极大的危机。首先,褚遂良一旦回来,必定会众矢之的,而且李治也极不爽褚遂良,毕竟褚遂良当着李治的面,說李治****完全就沒有将李治放在眼裡。武媚娘也恨得他要命,再加上褚遂良憎恨韩艺,他沒有办法从中调解。 最为主要的是,韩艺已经成为宰相,而且表现出非一般人的才智,长孙无忌不再需要褚遂良来抗這一面大旗,韩艺足以胜任,权衡再三,觉得褚遂良要是回来的话,百害而无一利,而且李治也不大可能让他回来,长孙无忌心想何不如为褚遂良争取一個颐养天年。 至于韩瑗,长孙无忌无非就是在试探李治的想法,如果李治铁了心要处理韩瑗,何不如由他来开這口,李治還会宽待韩瑗,不至于将韩瑗贬的太远,如果李治沒有下定决心,那么李治肯定会看在他的面子,饶過韩瑗一次。另外,就是要保来济,整件事是韩瑗太勇猛了,惹怒了李治,也连累来济,他一直沒有提来济。 因为长孙无忌選擇了韩艺,重心就必须放在年青一代,這是一個关陇集团交替的阶段,他必须要精打细算。 李治听得心裡真的非常感动,至少在這一刻,他觉得舅舅還是向着我的,其实长孙无忌說的就是他的心中所想,他从沒有打算让褚遂良再回来,因为這回来的话,那就太尴尬了,而且韩艺、许敬宗、李义府他们也不会答应。至于怎么处理韩瑗、来济,李治倒是沒有下一步的打算,因为韩瑗、来济已经失去了大半宰相的权力,就是一個公职人员。 李义府、杜正伦、许敬宗三人基本上在三省取得了话语权,留下韩瑗、来济也对他不会太有威胁,关键還是在于长孙无忌,他心想,舅舅都這么挺我,那我也不能把事做绝了,于是叹道:“還是舅舅明白朕的苦心,朕哪能忘记褚遂良当初的对朕的照顾,只是他把事给做绝了,沒有给朕和他留下退路。至于韩瑗么,朕也知道他是为了报恩,要将他贬出长安,那也太重了。” 此话一出,长孙无忌心裡不禁有些感慨,這個局是韩艺布的,而且一切都沒有偏出轨道。要知道他很长一段時間内都是一個布局者,如今却沦为了棋子,這让他很是感伤。 這個局也象征着权力交接。 ...... 此时武媚娘正在后宫苦苦等待着结果,在她看来,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要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彻底给清除掉,一劳永逸。 過得一個时辰之后,李治终于回到后宫了,武媚娘急急上去,帮李治解下披风,又给李治斟茶,一双妩媚的凤目闪烁着期待。 李治喝一口茶,笑道:“看来在這国家大事上面,舅舅還是向着朕啊!” 武媚娘听到這话,心裡都凉了半截,但并未表露出来,而是问道:“陛下此话怎讲?” 李治就将他和长孙无忌的一些对话告知了武媚娘。 武媚娘听后,心裡非常郁闷,這远远要低于她的预计,连韩瑗都因为這事躲過一劫,而且褚遂良還有可能告老還乡,這還能愉快的做夫妻么?可她见李治似乎已经下定决心,心裡也明白李治的担忧,這個时候如果一味怂恿李治干掉长孙无忌,只会引起李治的反感,笑道:“要是這样就最好不過了。” 心裡却在哭啊! ....... ....... 這一日晚上,两仪殿内是灯火通明,除了几個主要的枢要大臣之外,身着青袍的崔戢刃也混于其中,其实崔义玄的病已经好得差不多了,但是他還是沒有回来,因为他知道自己年事已高,沒有多少日子活了,他希望给崔戢刃更多表现的机会。 韦思谦心裡也清楚,再加上崔戢刃的确聪明,帮他出了很多主意,因此他都让崔戢刃当他的副官,也算是投桃报李。另外,這回主要是關於清查土地一事,崔戢刃也参与其中,带他来也很正常。 李治倒也沒有在意,毕竟崔义玄帮了他很大的忙,他跟崔戢刃也认识。 “启禀陛下,据微臣和崔御史所查,在弹劾皇家特派使的五百名左右的官员当中,只有七十多名官员沒有侵占朝廷或者百姓的土地,這些人本就是王公贵戚,家中良田本就不少。另外有一百多名官员占得朝廷赐予百姓的口分田均超過二十顷,剩余三百名中有一半超過十倾,最少的也占了十亩田地,但他们都是利用百姓归還朝廷土地时侵占的。至于永业田的话,有五十三位大臣利用高利贷的手段逼迫百姓将土地卖给他们,只不過這些事都由他们的家奴做的,他们并未出面。” 韦思谦是一個眼裡揉不得沙子的人,皇帝让他清查土地,他就真的一板一眼的清查,甭管你是谁,该怎么查就怎么查。 其实這還算好的,大家才刚刚开始兼并土地,而且如今的朝政非常清明,他们都在打朝廷的注意,利用制度的漏洞去获得田地,也不太敢在百姓身上下手,到了唐中,這情况至少翻上一百倍。 李治听得满面愠色,道:“真是岂有此理,朝廷待他们不薄,他们竟還如此贪婪,不管是朝廷的土地,還是百姓的土地,都不放過,身为朝中大臣,不以身作则,反而枉顾朝廷法度,這种官员如何服众,真是可恶至极。” 韦思谦从袖中拿出一份奏章来,道:“這是微臣拟写好一道章程,還請陛下处分這些官员!” 许敬宗、李义府他们面面相觑,眼中闪动着光芒。 待张德胜呈上之后,李治看了看,点点头道:“很好!爱卿在這么短的日子内,就查明了一切,朕甚感欣慰。這若不处分他们,将来只会有更多的人效仿他们。” 许敬宗站出来道:“陛下,臣认为韦中丞查得還不够彻底,当然,老臣并不是說韦中丞徇私舞弊,只是陛下只让韦中丞清查弹劾韩艺的大臣,可是据臣所知,他们中许多人都利用自己的亲人侵占百姓田地。” 韩艺一听,暗道,這老头真够狠的。 李治点点头,不露声色道:“爱卿言之有理啊!不知几位爱卿对此有何意见?” 李义府、杜正伦站出来支持许敬宗的建议。 他们刚刚上位,跟下面的人沒啥关系,但是這些人占据了官职,得将這些人给弄走,他们才能提拔自己的人上来,当然,许敬宗可不是为了這個目的,他是冲着长孙无忌去的,他希望李治将這個差事交给他。 唯有李勣和韩艺沒有开口。 李治瞧向韩艺,道:“韩艺,你对此有何看法?” 李义府、许敬宗对此非常放心,在他们看来,面对长孙无忌,他们与韩艺有着共同的利益,韩艺不可能捣乱的。 韩艺道:“陛下,微臣刚刚因为此事受到处罚,若是赞成的话,恐怕会有人又說微臣公报私仇,微臣不便开口。” 话虽如此,但是隐隐表露出他是赞成的。 李治看向李勣,道:“不知司空的意思呢?” 李勣犹犹豫豫道:“陛下,這要继续查下去,只怕会牵连甚广,老臣对此有些担忧。” 李义府、许敬宗是刚刚上位的,可是他上位很久了,部下遍布朝野上下,你们要這么查下去,那他的人怎么办? 许敬宗为李勣的智商感到捉急,你堂堂大司空,当朝第一人,你怕個什么,你建议陛下让我来查呀,我怎么敢查你的人,我不要命了么,我們要一起对付长孙无忌,這可是一個绝佳的机会啊。 崔戢刃一看,突然站了出来,道:“启禀陛下,微臣以为這不過是治标不治本之法。” ps:春节在干嘛? 码字! 元旦在干嘛? 码字! 平安夜在干嘛? 码字! 圣诞节在干嘛? 码字! 情人节在干嘛? 码字和吃狗粮! 每天都在干嘛? 呃....求订阅,求打赏,求月票,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