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喊冤 作者:未知 ps:新書期间,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阴霾终将散去,万裡晴空,阳光明媚,這时候的阳光虽然带来了炎热,但总是让人欣喜,因为农民伯伯们需要阳光来晒谷子。 早晨时分,只见一大队人马出了扬州城城门,浩浩荡荡的直奔天济寺方向而去。 前面三十六骑士开道,個個高大威猛,英武不凡,在三十六骑士后面是一辆宽大的马车,两骏马齐头并进,由于轻纱罩住的,故此看不到裡面坐着的是些什么人,在马车边上還有一人身着官服骑在一匹健壮的黑马上,此人约莫四十来岁,高鼻凹目,脸须黝黑,英气勃勃,眼神锋锐,不怒自威。 两边女婢、男奴自然都不在话下,两旁经過的行人见得此队人马,纷纷停下往两边站去,弯身行礼,這一路行来,好不热闹。 原来那骑黑马者,正是扬州刺史,杨思讷。 這杨思讷可是大有来头啊,乃是隋朝观王杨雄之孙,這杨雄何许人也,可是隋文帝杨坚族子,落在隋朝就是皇亲国戚,而他父亲杨恭仁也是不遑多让,曾在贞观时期担任過宰相,這龙生龙,凤生凤,杨思讷在扬州当刺史,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而杨家又是关陇大族,一個非常显赫的家族。 這唐朝虽然消灭隋朝建立起来的,但是因为李家和杨家都是属于关陇集团的,故此,并沒有像其他朝代的替换一样,将前朝的皇室宗亲杀個鸡犬不留,非但如此,唐朝朝野上下有很多大臣、大将其实都是杨家的人,而且李家和杨家都還是亲戚了,那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外祖父和隋炀帝杨广的外祖父都是一個人,這個人叫做独孤信。李世民還应该叫隋炀帝表叔。 不仅如此,隋炀帝杨广的女儿杨氏嫁给了唐太宗,生下了李恪和李愔。 這真是亲上加亲啊。 所以,李氏集团不但沒有将杨氏集团斩草除根,還对杨氏集团中的一部分人非常宽容,因为這裡面有這千丝万缕的关系。 行至半個时辰,终于来到了天济寺山下。 此事数十名僧人早已在此恭候,为首那人正是九灯神棍,另有百余名官兵列队两边,筑起两道人墙,将信徒驱至两边,中间一條大道直通滴水观音。 杨思讷从马上下来,快步来到马车旁,收起那一脸威严,恭谨的低下头,道:“母亲大人,我們到了。” 他可是扬州一把手,在這扬州一亩三分地上,能够让他低头的,也只有他母亲了。 “嗯。” 一只芊芊玉手从马车裡面伸将出来,将纱帘掀开,率先出来的一位老太太,怕是有古稀之岁,慈眉善目,鹤发松姿,精神矍铄,虽满脸皱纹,但是面颊红润,天庭饱满,身体微胖,福态横生,手捻一串佛珠,在他边上還站着一位少女,身材高挑,但因轻纱遮面,故看不到她的面目,只能看到那一双明亮的眼睛,只怕也是一位小美人啊! 這少女见到杨思讷,也恭敬的喊了一声,“爹爹。” 此女女正是杨思讷的八女儿,杨飞雪,那日在树林裡面被韩艺骗的就是她。 父女二人再加上一众女婢搀扶着老夫人下得马车,虽然老夫人看上去十分健康,但是毕竟年纪大了,這下马车对她而言,可是一件非常危险的活,故此,不管是杨思讷,還是杨飞雪,都显得非常小心谨慎。 “好了,好了,我又不是走不动了。” 杨老夫人下了马车后,拍拍儿子的手,慈目一扫,见两边人头攒动,一声轻叹,“罪孽,罪孽啊,這佛门之地因我等的到来,却变得似官门,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杨思讷关心道:“母亲大人,如今江南一带不是非常太平,還是谨慎为好,若母亲大人有何闪失,那儿是罪该万死,大哥他们也定会怪罪于我。” “你啊!就知拿你大哥来說事,我---。” 杨老夫人指了指杨思讷,到嘴边的话化作一声无奈的重叹,迈步上前。 此时,九灯神棍带着两名弟子,快步迎上前来,爽朗一笑,双手合十,“阿弥陀佛,老夫人,别来无恙了。” 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可也是大有门道呀,一般僧人见到杨老夫人,必定是恭恭敬敬,诚惶诚恐,但是這九灯神棍偏偏逆道而行,言语间,不带有半分卑贱,這就是细节,佛云,众生皆平等,作为一個高僧,就应该撇除這些世俗名利,不能见到一個大官,就变得跟個狗腿子似得,那谁会信你是什么高僧,分明就是太监啊。 当然,這见人說人话,见鬼說鬼话。 這一切都還是建立在杨老夫人的性格上。 杨老夫人回敬一個佛礼,道:“方丈大师,许久未见,一切可還好。” 反倒是她言语间带有一丝尊敬的意味。 “蒙老夫人记挂,贫僧一切都好。” 九灯神棍說着又向杨思讷行佛礼道:“贫僧九灯,见過杨公。” 這杨思讷由于世袭爵位,故此在扬州百姓都称呼他为杨公。 “有礼,有礼。” 這杨思讷虽不信佛,但母亲尚且如此,他自然不敢在這佛门圣地显官威,回了一礼。 杨老夫人又笑道:“老身听闻最近菩萨显圣天济寺,甚感高兴,想来這都是方丈大师功德无量所至。” 九灯神棍忙道:“岂敢,岂敢,老衲不過一行僧,在此暂留,何德何能能让菩萨显灵,這都是我扬州百姓虔诚善良,佛缘深厚才使得菩萨显圣。” “方丈大师无须自谦。” 杨老夫人呵呵笑道:“方丈大师佛法高深,慈悲为怀,施以神药救助四方百姓,若无方丈大师指引,我等愚妇,又怎能通晓菩萨之意。” “老夫人谬赞了。” 在這方面,九灯神棍显得极其谦虚,因为他越谦虚,只会让人觉得他越厉害。 杨老夫人手一挥,但见十余名男奴挑着红色大木箱走上前来,有钱人就是有钱人呀,连烧個佛的花费,都能供寻常百姓活上十几年。 九灯神棍推让几句,便也收下了,随后便邀請杨老夫人前去参拜菩萨。 可就這时,一声突如其来的哭喊,令周围变得鸦雀无声。 “呜呜呜---哇哇哇---呜呜呜---爹,娘,你们死的好惨啊!” 九灯神棍听得眼中闪過一抹诡异的光芒。 杨思讷面色一沉,怫然不悦道:“這是何人在此喧哗?” 却不要他去询查,寻声望去,只见在杨老夫人的右边的人群,突然朝着左右散开。 杨老夫人转头一看,只见人墙后面竟是一個十五六岁的小子胖子,穿着一件披着的小短褐,露出鼓鼓的圆肚子,披头散发,满脸脏兮兮的,坐在地上,肥脸朝天,放声大哭,“爹啊!娘啊!你们死得好惨呀,孩儿不孝,不能帮你们报仇,呜呜呜---,孩儿不孝啊!” 哭得十分凄惨。 杨思讷朝着身边的护卫道:“你们還不去把那小子给我带走,莫要惊扰到我母亲了。” “是。” 杨老夫人心本善良,见是一小孩,又哭的恁地撕心裂肺,不由的动了恻隐之心,手一抬,向杨思讷道:“吾儿,此子今日在此哭喊,难道你還明白么?” 杨思讷一怔,道:“母亲大人的意思是此认知我們今日会来,故此在此喊冤?” 杨老夫人点点头道:“我看不会错的。” 她虽一介老妇人,但毕竟是出于官宦之家,并不迂腐,反倒是心思慎密,思想开明,只是她从不干预丈夫或者儿子的工作。 “那母亲大人以为该如何处理?” 杨思讷恭敬问道,他不是不懂得处理,這只是小事而已,只因今日他是跟着杨老夫人来拜佛的,他不敢扫了母亲的兴致,所以具体该怎么办,還得老夫人說了算。 杨老夫人瞧了儿子一眼,道:“你现在可是扬州刺史,遇人叫冤,却来问我?” “是,孩儿知道该怎么做了。” 杨思讷立刻叫人把那胖子给叫過来。 杨老夫人又小声道:“吾儿,此子不是喊冤却又胜似喊冤,我看其中定有隐情,你待会可莫要大意了,当谨慎对待,以免闹出笑话。” 她不說,杨思讷還真沒有把這胖子放在心上,如今想想,倒還真是如此,如果這胖子上前来拦轿喊冤,那他可以借公务一說,命人将這胖子带会衙门审问,但是這胖子只是在這裡哭喊,所以他无从开這口,一定是先叫他過来,问明缘由,再做定夺,而且這毕竟是公共地方,他在這裡哭喊,又沒有犯法,别人管不着,但是你這当官的還不能不管,這么多百姓在边上看着了,当下点点头,道:“是,儿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