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十六章 揭穿

作者:楚白
当前位置:(作者:楚白) 车队速度并不快,但徐徐行来,也终究到了南屏。 到了南屏郡,吴解才知道情况究竟有多么严重。 遍地都是难民。 他想了半天,只能想到這么一句话来形容。 南屏山往南,唯一的出口就是一座关隘,名叫“镇南关”。這座五百年前大齐时代建成的关隘,无视岁月蹉跎和朝代更替,依旧死死扼守住通往南方的道路。 建造在山崖顶端的城墙,总高度超過了一百五十丈,那條通往下方的环形人造斜坡号称“登天梯”,是南楚国名景之一,吴解以前就一直想要亲眼看看這五百多米高的超级大斜坡,追怀一下先民们的伟大成就,今日终于得以如愿。 不過当他亲眼看到那條相传在仙人的帮助下才得以建成的大斜坡时,首先感觉到的不是自然的壮丽或者先民的伟大,而是深深的震惊和同情。 在长长的斜坡上住满了灾民,一眼看去黑压压一片,数都数不清。 因为害怕灾民冲破关隘的缘故,关门并沒有开启,不過城门外有好几口大锅,一群胆子够大拳头够硬的士兵们守卫在那裡,每天都将关内用吊篮送下来的粮食煮成薄粥,以维持灾民们最起码的生活。 他们也只能做到這個地步,因为他们的粮食也很有限。 在朝廷派出的赈灾队赶到之前,他们只能依靠关隘裡面的存粮和一些热心人送来的粮食接济灾民,为了使用這点粮食尽可能拖得久一点,总兵王启年带头每天喝粥,一個多月的粥喝下来,他看到粮车时候的眼神都有些绿了。 “徐老弟,你一向在京城,消息灵通,可知道最近京城裡面有了什么变故?”一口气吃掉几人份的干粮,王启年這才恢复了几分精神,他纳闷而且愤怒地问,“朝廷這是怎么了?我上個月灾情初现的时候就派出信使快马加鞭去报告,结果回我一句‘等有灾情再說’;等到這個月灾情严峻了,我再次派出信使,回了句‘另有要事’;后来灾民都聚集在镇南关外了,我三天一派信使,却始终只是敷衍……朝堂裡面那些大人物是不是得了失心疯?难道非要酿成民变才甘心嗎!” 听到這话,除了已经有所怀疑的吴解之外,车队众人都愣住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個個不由得怀疑自己的耳朵。 “王总兵,你說……灾情上個月就发生了?”還是沈毅先反应過来,急忙追问,“上個月什么时候?” “我第一次派出信使,是九月初十。”王启年扳着指头算時間,“第二次派出信使,是九月二十八。灾民开始来到镇南关,是十月初六。大概十月十五的时候情况就很严重了……怎么了?难道你们不知道?” “說出来你恐怕不信,我們還真的不知道。朝廷得到的消息是十月初三出现灾情的端倪,十月下旬之前不能将粮食送到,就可能造成灾情面全扩大。所以才派出了赈灾队,我們是第一批。”徐海眉头皱得几乎成了一條线,“两边的說法,完全对不上!” 這下轮到王启年愣住了,他想了想,便下令把那些信使找来问個究竟。 他当然沒有說谎,赈灾队的人自然也不会說谎,那么問題多半出在這些信使们身上! 几分钟后,“多半”這個词就被划掉了。 “前后四個信使,全都不见了?”王启年几乎跳到桌子上,口水喷到了副总兵的脸上,“四個大活人一下子都丢了,你居然现在才发现?你這個副总兵怎么当的!” 现在情况已经非常明朗,這次的灾情不仅仅是天灾,而且還有人祸! “肯定有什么人在作怪,而且這個人的能量還很大!”徐海阴沉着脸分析說,“收买信使并不难,可那些回信都是有朝廷印信的,伪造那些印信并不容易。” “不仅有印信,其中還有一封户部右侍郎手写的回信。”王启年从柜子裡面翻出了一封信,“這几年我們镇南关的给养之类都是由他批复,字迹我還是认识的。” “那么這個侍郎也有問題,或者是有人伪造了他的文书。”徐海习惯性地去腰间摸酒壶,但却摸了個空,才想起来自己早已下定决心,在赈灾完成之前滴酒不沾,甚至于连酒壶都沒带出来。 他叹了口气,继续說道:“另外,我還有個疑问——你们看,這裡聚集的灾民至少有上万人。九月二十八灾情发生,十月十五的时候這裡就聚集了這么多灾民,对吧?” 王启年点点头。 “从九月二十八到十月十五,也就是不到二十天短時間。南屏郡虽然历来比较缺粮,可怎么也不至于短短的二十天,就有大量灾民缺粮到逃难至此吧!难道他们家裡沒有存粮?就算他们家裡的存粮被水淹了,可各地的官仓难道都是摆设嗎?” 徐海的問題让王启年也深思起来。各地官府都有官仓,储备了大量的粮食。這些粮食平时不许动用,唯有打仗和赈灾的时候才可以使用——而现在,按說就是动用這些粮食的时候! “镇南关的官仓,规模如何?”徐海又问。 “比较小,我們這裡地方有限,建不了大粮仓。” “可就算是镇南关的官仓,也维持了這裡上万灾民差不多十天的生活。那么其它各地的官仓呢?”徐海脸色越发严峻,“我记得从镇南关向南大概二百裡,就是南屏郡的一处重镇,那裡的官仓应该是按照十万人口一個月的消耗准备的吧?” 王启年不料徐海竟然对南屏郡的情况如此了解,除了连连点头之外再沒别的话可以說。 “那么我們找几位灾民问一下吧,问问那边的情况。”徐海深深地叹了口气,“我有不好的预感,這次恐怕是惹到大事了!” 他的预感果然是对的,灾民们众口一词,都說各地官仓几乎空了,本该堆积如山的粮食不翼而飞,消失得无影无踪。 這個消息实在太過惊骇,别說是沈毅之类沒见识過太大世面的江湖人,就算王启年這一方总兵、徐海這战场下来的老将,都闻所未闻。 一時間军议堂裡面鸦雀无声,连一根针落在地上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见到這种情况,已经从卫疏那裡得到消息的吴解终于忍不住开口了。 “徐大人,王大人,這南屏郡文武官员裡面,谁能有這么大的能量,把各地官仓都无声无息地搬光?”他用“推测”的语气问,但言下之意却是明明白白的。 徐海和王启年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裡看到了苦恼和不敢置信。 他们不是不知道這個答案,但這個答案的分量太重,他们负不起那個责任! “究竟是谁?”吴解提高音量,又问了一遍。 徐海目光闪烁,王启年眼神游离。 “都這個时候了,你们還要替他遮掩嗎!”沈毅看不過去了,冷冷地說,“除了宁王朱权,還能是谁!” 听到“朱权”這個名字,吴解微微点头,后退了一步,将讨论的主角位置還给徐海、王启年等人。 事情已经昭然若揭,不用他再提示什么了。 宁王朱权,是南楚国唯一有实权的异姓王。 他的祖上是南方的军阀,大齐朝昏君迭出之际,這位朱将军第一個举起义旗反抗暴政,又接连几次击败了前来讨伐的齐军,从根本上动摇了大齐朝的统治。然而那位英雄人物是個超级恋家的怪胎,坚决不肯踏出南屏山以北,只是专心在乱世裡面经营着一片犹如世外桃源般的领地,同时从后勤上支持大楚太祖。 后来大楚立国,他受封宁王,大楚太祖立碑为誓,宁王朱家世袭罔替,永镇天南——朱权就是他的后代,当代的宁王。 朱权素有贤名,他少时习武,后来自称“武道不足以安邦”,弃武从文,拜入名臣门下学习治国之道。数年之后,他回到南屏郡,以世子身份暂摄政务,将诸事管理得井井有條,不久前,上代宁王在狩猎时被毒虫所伤去世,他正式继任,得到了朝廷和百姓的一致支持。 在這南屏郡,要說谁能够无声无息地把各地官仓给搬空,能够把自己的势力渗透到镇南关裡面,将王总兵信任的信使都收买,還能在可能露馅的时候让他们及时撤走……怎么看也只有他一個人做得到! “可宁王做這些事干什么?”王启年反问,“這对他有什么好处?难道他還能攻下這镇南关不成?只要他攻不下镇南关,做什么都是白费!” “为什么你觉得他需要来攻打镇南关?”徐海反问,“连你的信使都是他的人了,设法架空你,直接开关让他過去,有什么难的?” 王启年顿时语塞,龇牙咧嘴却說不出话来。 “真是岂有此理!身为一郡亲王,居然刻意陷百姓于水火之中,這种货色,岂能容他!”沈毅眼中寒芒四射,四溢的杀气逼得除了吴解之外的其他人都站立不稳,纷纷向后退去。 “沈大侠要出马的话,也算我一個吧。”吴解则早就已经打定了主意要斩奸除恶——朱权這种丧心病狂的家伙若是不除了,天知道他還要害多少人! 看着他们俩的态度,王启年顿时觉得头大如斗。 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宁王朱权乃是南楚国首屈一指的重臣,就算他犯了什么错,也得仔细查明之后,由天子亲自督办——沒准還会给予特赦,毕竟千万百姓的性命也抵不上一位亲王的性命,何况查办宁王必定造成极大的影响,风险太大。 但他可不敢阻止沈毅吴解二人,九州虽大,先天武道强者却不多,這些强者们并不需要依附国家,反倒是各国在积极拉拢他们,以对抗各种人力不能及的怪物和灾厄。若是两位先天高手激于义愤出手杀了宁王,天子只怕不仅不会怪罪,反而会高兴。 這至少說明這两位先天高手是心向大楚的! 不過……天子不会怪罪沈毅和吴解,却未必不会严厉处罚王启年啊! 要是宁王不死,被天子赦免,连带着他王启年也能被从轻发落;可要是宁王死了,案子落实了,他逃不了一個渎职无能、办事不力的罪名,撤职都是轻的,沒准能被定为宁王党羽……那可是要掉脑袋的啊! “兹事体大,不能轻易下结论,我觉得還是先赈灾比较重要。”眼看着王启年脸色发白,明白缘由的徐海连忙站出来打圆场,“两位大侠!如果真是宁王所为,那么他逃不過国法制裁。不過宁王横竖走不掉,杀他也不急在這一两天,灾民们可一天都不能等了!” 他說得倒也在理,众人只得按下心中的疑惑和愤怒,各自去准备赈灾不提。 而军议堂裡的讨论,也被王启年下了封口令。 小提示:按回车[Enter]键返回书目,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下一页。 本站所有小說为转载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