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上元节游逛东京 作者:夏侯皓月 旧年已過,正月裡来是新年,家家户户热热闹闹的過年了,過去一年裡,赵德昭就如同疯长的野草一般,到哪哪熊,简直熊孩子一個,好似前世就是一個梦,那二十多年都白活了。 這一年的正月气温并不冷,温暖的春风已经隐隐约约带着一股股热浪,吹過了這阳光下的东京都市。 十五日后就是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 大周朝的灯会延续了唐朝时期的风俗(上元灯展为期三天,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即上元前后各一日,三天。這三日就相当于现代的法定假期,朝堂之上,赵德昭的祖父和父亲放了三日假,此时都在家中過节。 上元节前一天就已经是相当热闹了,上元节当日那是更加喧闹—— 据赵家多年生活在东京城的下人们說上元节這一天,在东京城的南面的宽仁门(后改为东华门)外自正月初即有卖灯的市场,有灯球、灯槊、绢灯笼、日月灯、诗牌灯、镜灯、字灯、马骑灯、凤灯、水灯、琉璃灯、影灯。赵德昭听說了此事之后,吵着闹着非要去东京城中看看,家中大人无奈之下,只好依允他的要求,随即带上了自己的小叔叔赵匡美,带了李源昌三個下人看护着,一共同行五個人。 五個人出了赵府,直奔向东京城的宽仁门(后改为东华门)外。因为路上游人骚客们实在是太多了,就好比开启了后世春运那样,整個东京城中都是人潮,赵德昭嘟哝着嘴巴,五個人好不容易就出发到了那儿。 东京开封府,這座五代十国时期北方雄伟的城市,背靠黄河,就像一只巨兽匍匐在关东大地上。皇宫顶上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 沿着那個城门口延伸开来,全是花灯啊!虽然還未到晚上时刻,但是围绕在那些摊位前的争相购买的人,简直是裡三层外三层的,围了個水泄不通。 此时河面之上忽然传来了袅袅琴声,五人的目光全都吸引了過去,原来是画舫上的青衣在唱曲啊。画舫之中时而传来袅袅琴声,时而传来阵阵嬉笑声,后面一艘接着一艘,游船如梭,有几艘上传来朗朗诵读之声,情景甚是热闹。 汴河河水水清粼粼,如丝绸般滑過。 汴河两岸,杨柳依依,春光如水,阳光照在嫩绿的柳叶上,珠光翠色,像被水泼過了一样,煞是好看。 临近河道两旁的街道,密密麻麻的围满了人,街上的行人川流不息,整個东京在這一天都发疯似的,来自五湖四海的游人们都涌向繁华的东京城,街头结尾的都是密密麻麻走街串巷的行人,還有铺天盖地的吆喝叫卖声。 有挑担赶路的,有赶驴送货的,還有一些文人雅士驻足河边欣赏汴河美景,偶而吟诵几句诗词,不過却是平凡之语,哪裡及得上大家啊。 街道小巷,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楼、当铺,作坊等等。 此街道名为汴河大街,可以算是东京城的中心地带了。 在护城河的两侧都护城河上组成了“灯桥”,所有人都在竞相观赏者這些美丽的景象。 赵德昭、赵匡美他们好不容易就挤到了一個容身的位置,而围在赵德昭、赵匡美身边的三個下人们时时刻刻都提高着警惕,防止任何时候有什么意外发生。 “花灯——卖花灯啰——”一個身穿褐色衣衫的小哥儿叫喊着。 “快過来看看那,俺家制作的花灯样式种类齐全,有牡丹、莲荷、曼陀罗等花卉形状,挑一個保准您喜歡,送家中小孩,送小娘子,保证让小孩儿、小娘子们欢喜——”說话的那個心灵手巧的制灯人,他将兽角、翎毛、琉璃、皮革、丝绸等巧妙运用,把灯制造成牡丹、莲荷、曼陀罗等花卉形状,边叫喊边拿着花灯招呼着买客。 虽然赵德昭的灵魂已经是個二十多岁的大人了,可是看着现在這副身板本就是個小孩子,也被那人的声音吸引住了,看到那人在卖花灯,于是在下人们的护卫中,凑了上去。 哈哈,果然有好多类型的花灯啊! 赵德昭上前去挑了個鲤鱼形状的花灯,赵匡美挑了個荷花灯,结账的时候赵德昭问道:“店家,你這個花灯要卖多少钱?” 那個商贩伸出一個拇指,一個食指手指,說道:“两位小郎君好眼劲儿,我這裡刚好卖剩下一個,這個鲤鱼要五個铜板!那個荷花要三個铜板,统共八文钱。” 下人们付了钱,赵匡美拉着赵德昭,两人开心地拿着花灯走了。 离开外城门口,一行人往北走去,街道两边,家家户户都悬挂五色灯彩,门前搭起灯棚,彩灯上描绘了各种人物,画着许多故事,舞姿翩翩,鸟飞花放龙腾鱼跃,鼓乐游乐喧闹达旦。 在整個东京之中,最热闹的地方当之无愧的要数正对着皇宫正门前的那條御街了,這條御街从皇城正门宣德楼一直往南,大约长307米。却不是后世那條街道了,来到這個世界差不多一年多一点時間,赵德昭也正打算着逛逛商业街,吃吃喝喝玩玩地過個元宵佳节。此时此刻赵德昭等五人正在街上闲逛着。 御街两边种植着树,沿着那條御街走着,游人集聚在身旁,挤得赵德昭又想骂老天了,這破灯会,怎么和前世那個世界的一样,又堵又挤。 御街两侧汇聚着一批奇术异能的摊主们,他们歌舞百戏,有杂耍的,踩高跷的,击丸蹴鞠,踏索上竿的,又有猴呈百戏,点跳刃门,使唤蜂蝶,追呼蝼蚁,堪称大杂烩……乐声嘈杂那是相当震撼,声音在十余裡之外都能听到,其余卖药、卖卦、沙书地谜,奇巧百端,一新耳目……虽然跨越了一千多年,可是中国人的习俗依旧不变,难怪中华文明能够源远流长、万世而不竭啊!赵德昭心想。 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赵德昭五人时不时的停下脚步观看路边精彩的表演,花了大半天的時間才走完路程,可见元宵盛会那是一個热闹非凡啊! “昭儿,我們去采山看花灯了,那儿可好玩了啊。”话未說完,赵匡美就拉着赵德昭走了。 “嗯!” “四郎,少郎君等等我們。”三個下人在后面喊着,非常担心自家两個小魔头走散了,担心被…… 接下去一行人到了采山附近,此时此刻在采山左右,早就有人以采结文殊、普贤的样式,一群身穿节日盛装的人在跨狮子、白象,各手指出水五道,其手摇动,节目表演吸引了很大一批驻足观看的百姓。 “好!”四周观看表演的百姓发出一阵赞叹。 赵德昭举目望去,可看到在闹市区上空悬彩索,上面悬挂着這许多“過街灯”。還有无数高约数十丈的“灯竿”,那些灯皆以缯彩结束,纸糊百戏人物,悬于竿上,风动宛如飞仙。虽然此时還是白天,但是入夜时刻才是最精彩的时刻。 采山之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這是灯的世界,人的海洋!在庙前扎缚起一座小鳌山,上面结彩悬花,张挂五六百碗花灯。所谓的鳌山,也就是用用彩色丝绸结成巨大山形,上悬各种大小花灯,据說它是全东京城最大的花灯,无论你远观或是近视,它看上去都是那么壮丽无比,在每年的此刻都有游人慕名前来观赏。赵德昭的脑海中有關於鳌山的来源,它始于汉代,原为扮演神仙聚会场景,后慢慢演变向单纯灯彩发展。直到近代,民间有以泥土、煤渣混合,堆造假山假水,中间杂以曲桥、亭台,配以走兽及人物灯彩,并能快速行走,现代节日游行中的各种大型彩车,是鳌山灯彩的发展。 赵德昭五人在人海中慢慢前行着。 Ps.参考欧阳修的《醉翁谈录》,元宵节沿至宋朝,张灯由三夜延长至五夜,灯彩以外還放焰火,表演各种杂耍,情景更加热闹。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裡。"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裡灯火不绝。 本站yunshen.cc云森所有小說为转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