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辱骂天王
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此前,伍秉鉴做了一系列工作,但是他争取和平解决鸦片問題的努力彻底失败了。
战争甫一开始,伍秉鉴和十三行的行商们就积极募捐,出资修建堡垒、建造战船、制作大炮。纵然如此,清朝政府仍全线溃败。
1841年5月,英军长驱直入兵临广州城下时,奕山统领的清军部队无力亦无心抵抗,于是想出了一條计策———令行商前往调停。
广州城外,奉命行事的伍秉鉴与英军首领义律展开了讨价還价。最终,双方签订《广州和约》,按协议,清军退出广州城外60裡,并于一個星期内交出600万元赔款;英军则退至虎门炮台以外。
這600万元巨款,有三分之一由十三行商人出资,其中伍秉鉴所出最多,计110万元。
遗憾的是,這次赎城之举沒有给伍秉鉴们带来荣誉和感激,而是更多的非议。
从战争一开始,跟洋人做生意打交道的行商,就被国人涂上了“汉奸”的阴影。不管他们捐献多少银两,也抹不去這個影子。
1842年,鸦片战争以中国战败结束。在战败赔款中,伍家被勒缴100万两,行商公所认缴134万两,其他行商摊派66万两。
此后,伍秉鉴不得不一次次向清政府献出巨额财富以求得短暂的安宁,《南京條约》签订后,清政府在1843年下令行商偿還300万银元的外商债务,而伍秉鉴一人就承担了100万银元。
也就是在這一年,心力交瘁的伍秉鉴病逝于广州,终年74岁。
在接触中,石达开发现伍元兰有着大商人的政治敏感和精明,還有威望,两人详谈后,石达开让伍元兰牵头组建韶关钢铁厂。
韶关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有“中国锌都”称号,盛产煤铁矿和有色金属,韶钢在后世,也是广东最大的钢铁厂。
即将组建的韶关钢铁厂由官民合营,天国政府占六成,其余四成由民间出资,具体由伍元兰负责管理。
事务太多,人才太少,杨载福都被石达开派到王玉绣手下,帮助处理民政了。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