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77 圈地
曹化淳经過刘佩的同意還看到了会议。会议记录上明明白白的写着很多东西。比如說這次战斗之中哪些事情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应对办法是什么?改进的应对办法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另外還有出了哪些出問題的记录。有問題的部分又如何改进?比如說小口径的佛朗机炮就被列入到了采购名录当中。
军官们要求尽快的在军队中列装這种火炮。因为他在近距离内有压制性的火力。能弥补火铳射速低的問題。這是立刻就有军官提出了改造车辆的問題。
由于刘佩手下的军官都不是行伍出身,所以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有偏厢车這种东西。還是曹化淳提出了偏厢车才被大家知道。
在明代宗在位的时候,郭登在大同曾经建造用于防守的偏厢车,辕长丈,宽丈,高丈,厢用薄板,上置铳,编配10人使用,"出则左右相配,前后相接钩环牵互,车载衣、粮、器械并鹿角"。
所以,所谓的偏厢车,通常是指大轮车,有四個轮子,有一边装有很高很厚的挡板。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用来阻挡敌人的弓箭射击。若干辆的偏再车,互相连接在一起,能够构成一道相对坚固的屏障。一般的弓箭肯定是无法穿透的。
木头挡板上,有射击孔,站在挡板后面的火枪手,可以对外开枪射击。偏厢车只需要畜力拉动。战马或者牛都可以。甚至骡子或者驴都行。如果连畜力都沒有,人力也是可以拉动的。
大明帝国的北方原野,干旱少雨,土质比较硬,正好合适大车的行驶。最重要的是,偏厢牟還真的有车的功能,可以拉大量的物资。一辆常见的偏厢车,运
输五百斤的物资,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一百辆這样的偏厢牟,就能运输五百斤的物资。又能运输,又能打仗的偏厢车,单纯就功能来說,已经有点像是后来的装甲运兵车了。
戚家军驻守蓟镇的时候,戚继光亲自发明的威力更大的戚氏偏厢车,比起来又有不少变化,其很高大的,有三层,好像是一座小型的移动堡垒。底下有大大小小的轮子十几個。每一层,都架设有大炮,火镜,火力非常的凶猛。一架這样的偏厢车,就能驻守五十名的士卒。這种偏厢车,可以称之为移动堡垒了!
但這种车造价太高,对工艺的要求也高,只有张居正還在位的时候,对戚继光进行大力的支持,戚继光才有人力物力财力建造。在张居正去世以后,戚继光也被去职,這种巨大的偏厢车就被废置了。
听到曹化淳的描述,军官们立刻绘制出了草图。還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改动。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用不到戚继光的那种大型偏厢车。只要将现有的胶轮大车改成四轮的,上层结构稍加改变,每辆车能装载一门佛郎机火炮就可以了。而且曹化淳的名字被堂而皇之的记录在会议纪要当中,這让曹化淳感到很得意!
說到這裡說句题外话。碰巧刚好有人和笔者讨论欧洲的四轮马车和中国两轮马车的問題。笔者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绝对不是說中国的老祖宗不够聪明。发明不出来四轮马车。而在实际上,在春秋时期的时候就已经有四轮马车出现過,只不過是沒有流行开罢了。
這裡就涉及到一個需求問題。欧洲之所以出现四轮马车,是因为他们整個欧洲是一個平展展的大平原,地形几乎沒什么起伏!所以使用四轮马车最合适,最方便。
而中国实际上是处于一個半丘陵地带,平原地带很少。所以使用两轮马车最为方便。可以轻巧的上下坡转弯。而且中原一直缺乏足够的马匹,而两轮马车只需要毛驴
或者骡子就能拉动。所以說,并不是沒有這個能力,仅仅是沒有這個需求而已。
第二天一大早,刘佩的手下就带着伤员们赶往保保定。他们拿着曹化淳的手令,由京营的士兵们带队,将這些伤员送到保定府去养伤。等到刘佩回程的时候接走他们。
至于刘佩、曹化淳他们分成数股部队,开始抢占清军撤退后留下来的城市。三天時間,刘佩就”收复“了四座县城,反正刘佩不占了這個功劳也会有别人占。并用曹化淳开具的手令,任命了临时的县令、其他官员和吏员差役等。
不用說,任命的人除了县令,其他人从上到下都是刘佩的人!就连差役都是刘佩从民夫裡面挑选出来的人。反正這些民夫也都不是只出傻力气的民夫,而是各個村庄裡面受過民兵训练,比较出众的人物!
甚至可以說,只要认真训练一段時間,他们就可以正式补充进刘佩的队伍裡面去。至于县令的位置刘佩不打算占据,也占据不住!因为刘佩手裡沒有进士。所以刘佩只想着在基层彻底架空這些县令就可以了。
不過這次刘佩就沒有亲自出头,而是将曹化淳推在最前面。毕竟曹化淳是监军,代表着皇帝的意志。由他出面最是名正言顺。所以曹化淳在士兵们的保护下,骑着高头大马,兴高采烈的进入早已经被刘佩收复的县城。
然后曹化淳要做得就是收拢百姓,同当地還活下来的是士绅们打交道。然后联系后方未受到清军攻击的地方运送粮食過来。最后再宣读一番安民告示,再把刘佩带来的人往前一推,让他们穿上官服去维持城中的秩序。
不要以为曹化淳看不出来刘佩搞的小花样!事实上他非常清楚,不過在曹化淳看来,這一切都是刘佩应得的战利品!而且他還埋怨刘佩平时不注意收买人心,手底下沒有人!若是刘佩手下有举人功名的读书人,曹化淳就敢直接任命他为县令!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