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都送去学堂
還沒到跟前,向天歌就招着手对着二人喊道。
“你们過来啦,這...是沒卖出去?药铺不收嗎?”
向老大和小姜氏看着向老三推着的那板车上背篓裡面的山药,神情有些失望,难道這山药,药铺不收嗎?
“大哥大嫂,卖出去了!不過要拿回家去切了晒干才能卖,济和堂要了二十斤,而悬世堂有多少要多少!”
向老三一脸激动地道着,随后又伸出了手,做了個手势,悄声对着二人道:“大哥大嫂,你们知道多少钱一斤卖的嗎?這個数!”
“八文?”
向老大和小姜氏看了一眼背篓裡面的山药,這一车有大概三百斤,晒干后怎么着应该也有差不多一百斤吧,即使沒有,也差不多,八文一斤,虽然不多,但也不错了!
不過下一刻,二人就看到向老三摇了摇头,悄声道:“是八十!”
“什么?!”
“八十?!!!”
小姜氏更是激动的有些捂住了嘴巴,“天啊!我們家要发了!!!”
几人都很激动,但也都知道這是在外头,所以都是很小声地在說着。
“家裡還有许多,這即使是晒干了卖出去,我們都能卖很多钱了吧?”向老大掰着手指头算着,但是他根本就算不好,不過即便如此,他也乐此不疲地数着手指,心中默默地算着。
向天歌看见就对着他道:“大伯伯,等回家裡把山药晒出来,百斤能得多少晒干的,我就能算出来這次咱们家挖回来的山药能卖多少钱啦!”
“好好好,這几天正好太阳還算猛烈,晒個三五天,应该也能干的差不多了。到时候丫丫就帮着算一算,咱们家這次挖回来的山药能卖多少钱!”向老大伸手想要摸一摸小侄女的脑袋,但见她扎着两個冲天的小辫子,自己手上有带着油,随后就收了回来,只对着她笑赞道。
“走,东西卖的差不多了,剩下這一些,咱们拿回家吃,也正好可以庆祝庆祝!”向老大看着只剩下一小块的猪头肉,大手一挥,收摊回家!
然后几人就帮着一起收拾东西,向天歌看着摊子上只有猪头肉,眼珠子转溜了一下,对着小姜氏道:“大伯娘,猪头肉用你弄的那料汁熬煮出来都那么好吃了,如果放鸡肉鸭肉下去是不是更加好吃?”
沒错,向天歌想吃鸡肉了。
她又道:“也還可以放一些素菜下去,大伯娘,干脆也弄一些素菜下去煮出来一起卖吧!单单只有猪头肉,好像单调寡淡了一些,若是多几样選擇,客人们也会吃得更高兴的!”
小姜氏听到她的话就开始沉思了,随后点头道:“也许還真可以试试,這两天已经有客人說总是吃一样猪头肉,觉着有些腻了,多几样選擇,客人今天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明天想吃那样,再买那样,這样,也就不会觉得腻了!”
“嗯嗯,就是這样就是這样!”
向天歌见小计得逞,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
旁边向二郎见状,点了她一下脑袋,也跟着抿嘴笑了起来。
最后,回家之前,小姜氏又带着他们去了一趟肉摊和卖鸡鸭鹅的地方,不止把定下的猪头取了走,還在肉摊上买了几副猪下水,也在卖鸡鸭鹅的地方买了三只鸡两只鸭,鹅沒有买,太贵了,小姜氏觉着有些不划算!
于是今日摆摊卖出去的钱,买這些东西就花出去的差不多了。
他们现在摆摊一日,挣得钱基本都是有五百文一日,买完东西只剩下了不到一百文了。
几人虽然有些肉痛,但是想要以后的生意,就又把這点肉痛给丢开了!
回到家中,跟姜氏他们說了一遍药铺要收山药怎么收,多少钱收,随后家裡就趁着时辰還早,热火朝天地把挖回来的所有山药在夜色降临前全部削皮完切完块了!
削皮之前,向天歌想起书中說山药皮是有皂角素,而粘液是含有植物碱的,虽然她還不知道皂角素和植物碱是什么意思,但看到沾到皮肤上会发痒,明白不能直接這样来削皮。
于是她就让家人拿不用了的布块隔着来拿山药削皮,這样就不会直接接触到皮肤上了。回到家的时候,向天歌還很期待的等着自己爹爹跟爷奶大伯二伯他们提起送哥哥们去学堂的事情,但见家裡在忙着,就只能耐心地等着,不過直到等到她回房睡觉,也沒有听到她爹爹跟大人们提起這事。
不過,虽然向天歌睡着了不知道,但向老三最后還是跟姜氏他们提起了這事的。
“把家裡的小子都送去学堂念书?”
向老大听到他的话,吃了一惊!
他们老向家有几個小子啊?
可是有足足七個啊!
都要送去,拿什么来供他们念书?
“其实丫丫說的对,之后我們家裡就种這個山药来卖,悬世堂可是說了,以后山药有多少他们要多少的,我跟他们說我們家以后要种山药之后,他们掌柜的還让人写了份契约,好在二郎也认很多字了,对方也念出来,二郎对過內容差不多后,我們就签下了這個契约,這以后,我們家种出来的山药,可是都要送過去给悬世堂收的了!不過济和堂那二十斤,我也有预留出来,也跟悬世堂說過了,他们沒有意见。”
向老三道着今日在悬世堂的情况。
“可...一下子供八個孩子去学堂,是不是难了些...”
向老二有些犹豫。
向老大却听了向老三的话后,咬了咬牙,道:“送!大不了我們再开多一些荒地出来种這個山药,虽然辛苦一些,但是孩子们去学堂读书认字,别的不說,起码能明理,以后走到哪裡,也不会受了欺负!”
老向头也点点头:“這事你们說了算,要去学堂念书的是你们各家的孩子,我這個做爷爷的,是赞同的!”
姜氏也道:“你们三兄弟心裡有成算就行,這几個孩子,即便有读书不聪明的,也供着多读两年,多明些事理也是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