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练枪习兵
“嘭~!”
一声巨响响起,一道红光从淡淡的白烟之中闪過。
孔昭易将手中的P53递给一旁的张肃,又从他手中接過一杆已经填充好的P53对准田野之中的目标石刻扣动了扳机。
“嘭~!”
孔昭易又将手中的P53放下向张微递過去,就要从他手中接過一杆德莱赛步枪。
“停!時間到……”
這时,蹲在地上的张谨眼见着沙漏中的最后一粒沙砾落下,便朝着孔昭易三人大声喊道。
“呼……呼……”
孔昭易闻言也是将手放下,一边使劲地跺脚,一边颤着脑袋重重地往手裡吐了一大团的白雾,双手摩擦了一下便往那通红的耳朵上捂去,同时对着张家三兄弟說道:“這外边太冷了,我們先回去吧……”
“嗯!好少爷!”
闻言,张家三兄弟如释重负般地吐了口气,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而后,几人收拾好火枪和弹药,簇拥着孔昭易走进了后门,将门一关,一路小跑,来到了仓库区的门房。
门房裡,老李头坐在小竹椅上,下半身披着破被褥,一手拿着茶杯喝着粗茶,一边用手拿着火钳拨弄着地上的粗陶火炉中的木炭,看着火炉上的红泥烧水壶,感觉无比惬意。
突然,老李头感觉大宅外的枪声停了,门口的狗也不叫了,他眯了眯眼,从一旁小木桌上的蜜饯碟中捻過一枚蜜枣含在了嘴裡,舔了舔手中,他又将双手藏进了破被褥下。
“汪~!”
“呼……呼……”
随着一两声清脆的狗叫声响起,夹杂着错乱的脚步声,几声粗壮的喘气声越发的靠近。
“嘎吱~!”
门开了,一股呼啸的寒风闯入了屋中,老李头又将整個人猫了起来,缩着脑袋朝门口喊道:“太冷了!快把门关上!嘶~~!”
“嘭~!”
门重重地被关上了。
孔昭易几人将火枪等东西都一股脑地放到了一旁,坐在地上的小板凳,伸出手,围着粗陶火炉烤火。
老李头看着面红耳赤的几人慈祥地笑了笑,伸出手,在小木桌上倒了四杯热茶,他放下大茶壶,端起一杯热茶,笑着对几人說道:“来……喝杯热茶暖暖身子……”
“嗯!多谢李伯!”
孔昭易用那被寒冷和后坐力震得有些发麻的双手接過热腾腾的热茶,笑了笑說道,而后张谨三兄弟也接過热茶并向老李头道谢。
“咕~~!唉……”
孔昭易端着热茶小心地抿了一小口,热茶下肚,整個人都觉得暖洋洋,陶醉地眯着眼睛烤着火。
老李头笑吟吟地看着四人,笑着问道:“嗯……易少爷,今日的火枪练得怎么样啊?”
孔昭易闻言睁开眼,有些羞愧地回答道:“嗯……李伯,我感觉還是不够好……還能再进步一些……”
“额……我觉得少爷今日做得非常好啊,我們几個根本就做不到……少爷您就是太谦虚了……”
闻言,一旁的张微就忍不住开口說道,說着他還看向了一旁的张谨說道,“大哥,你說是不是啊……”
张谨闻言,先是看了眼孔昭易,见他微微点头,张谨才点了点头,开口說道:“李伯……今日少爷练的速射……就是看一個沙漏的時間内能打几次火枪……”
說着,张谨就将沙漏从胸口摸了出来,放在了小木桌上,让后又从胸口处摸出了一张纸和鼠须笔,他摊开纸张,看了看,缓声說道:
“少爷用栓动火枪,在卧姿的状态一個沙漏内最快能打八次,不過一般都只能打六次;要是跪姿最快能打六次,不過,普遍普遍只能打五次;要是用站姿的话,最快只能打五次,普遍只能打四次……
如果用那杆火帽火枪,只能站着用,一個沙漏内,少爷一個人最快只能打三次,要是有人辅助的话,两杆火枪,少爷最快能打六次。要是两种枪混着用,一個沙漏的時間内,在有人辅助的情况下,少爷站着最快能打二次栓动火枪和二次火帽火枪……”
說着,张谨還吹了吹鼠须笔,在纸上将孔昭易的最后一次射击结果记录了上去。
“嗯……一個沙漏的時間……”老李头听了看了看桌子上那個几乎快漏光的沙漏低声嘟囔了一声,心中对着個時間概念有了一個粗略的了解,而后想了想,觉得這個成绩就是他年轻时也做不到,不由得发出由衷的赞美:“哈哈哈……看了易少爷不仅是天生神射,還是一名速射手……”
闻言,孔昭易也只能朝着老李头僵硬地笑了笑,而后继续闷头喝着热茶。
而后,几人又是热火朝天地聊了一会,老李头就耷拉着眼皮,睡眼蒙茸地說道:“哎呀……人老了,精神劲不行了,比不得你们年轻人……到了冬天就是容易犯困……我回屋眯一会,這门房就麻烦易少爷您几個帮我看一会了……”
孔昭易朝老李头点了点头,温声說道:“嗯……李伯,之前练枪打扰您了,您就去休息吧……這门房,我們替您看着……”
“唉……哪裡的话……這寒冬腊月的,你们来陪我這個糟老头說话我就很满足了……”
老李头闻言,站起身摆了摆手說道,“你们只要来了,我就高兴……”
言罢,老李头抱起身上的破被褥,提着胯下的小火炉向着门口走去,突然他又想起了什么,回头对几人說道:“对了……這屋子裡的火炉注意点用着,别起火了……”
“知道了,李伯,您就安心休息吧……”
张谨用火钳拨了拨火炉中的红炭,笑着回答道。
老李头闻言点了点头,披着破被褥,提着火炉缓缓悠悠地出了门,向着不远处的厢房而去……
门房内,孔昭易坐在火炉旁安静地看着书,张谨抱着一本书,抑扬顿挫地念着:“……却說袁绍兴兵,望官渡进发。夏侯惇发书告急。曹操起兵七万,前往迎敌,留荀彧守许都。绍兵临发,田丰从狱中上书谏曰……”
越往下念,张谨的神情也越发激动,仿佛是真正成了一個說书人,而一旁的张微与张肃更是听得无比入迷。
《三国演义》這话本小說裡的英雄人物和金戈铁马的战场都在深深地吸引着他们,让他们心向神往。
从十一月入冬以来,孔昭易就不再带着张家兄弟学习四书五经了,毕竟他门也不能去参加科举,只要能够粗略明白其中的道理认真做人即可,作为孔昭易未来造反的核心班底,孔昭易觉得他们非常有必要去学习一些兵书,培养军事素养。
而作为歷史上真正的战斗民族,在中国漫长的古代歷史上,战争始终贯穿着每個封建王朝的改朝换代,即使是在封建王朝统治的和平时期,内部也仍不时涌现出各类农民起义,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战争的形势和进程也在不断进步。
而一旦有战争,相应的就有兵书,兵书既是对前代战争的总结,又是后代兵家学习与借鉴前代军事经验的最重要的资料,是中国军事领域的重要结晶。
作为一個歷史传承悠久的国家,中国的兵书数目无比庞大,粗略估计历代共有兵书至少一千三百部,传承至今的也仍有三百部,例如《孙子兵法》、《太白阴经》、《纪效新書》、《练兵实纪》等
在這众多的传世兵书中,其涵盖门类非常多,既有讲述军事理论的,也有讲述军事思想的,同样還有讲解练兵方式、排兵布阵、军阵指挥的,那么哪些兵书最适合张家三兄弟這些初学者呢?
孔昭易在深思熟虑后還是選擇了《孙子兵法》,因为《孙子兵法》的影响最大,向来被视为“兵学圣典”,是统兵打仗的将领们的必读书,即便是在现代化战争之中《孙子兵法》的智慧和原则依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成为了中外将领必读的兵书之一。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非常客观的因素,《孙子兵法》在孔家的藏书馆裡就有,最好获得,而且因此陷入文字狱的可能性也是最小,而其他例如《纪效新書》這种兵书在编纂《四库全书》的過程中早就被严重阉割,自古传下的《孙子兵法》反而是得以保全。
因此,《孙子兵法》就为了张家三兄弟的兵书启蒙学习教材。
于是乎,张家三兄弟原本以为孔昭易大发慈悲要将他们苦难的日子终结了时,孔昭易却是递给了他们一人一本《孙子兵法》,让他们去苦读《孙子兵法》,虽然他们很疑惑甚至是恐惧,但是他们也不敢乱问与反抗,只能老老实实地地啃起微言大义的《孙子兵法》。
只是,由于《孙子兵法》過于晦涩难懂,再加上孔昭易自己也并不是特别理解,因此,《孙子兵法》成为了四人共同的学习任务,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学习,孔昭易便选定了《三国演义》作为《孙子兵法》的辅导书,通過分析《三国演义》深切理解《孙子兵法》。
你可不要小瞧這几乎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這可是货真价实的军事读本,在明末和清代的农民起义军中,它更是成为了农民军的“秘本”兵书,
清人刘銮在他的笔记《五石瓠》裡說到這样一件事:“张献忠之狡也,日使人說《三国》、《水浒》诸书,凡埋伏攻袭咸效之。其老营管队杨兴吾尝语孔尚大如此。”
其意为,在张献忠半生的作战生涯裡,每天都会让人为他讲說《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目的是从裡面学习埋伏、攻袭等战术。
就算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也是深受《三国演义》影响,清人张德坚在《贼情汇纂》裡记载:“贼之诡计,果何所依据?盖由二三黠贼,采稗官野史中军情,仿而行之,往往有效,遂宝为不传之秘诀。其取裁《三国演义》、《水浒传》为尤多。”
清末黄人在他的《小說小话》裡還有更详细的记载:“张献忠、李自成及近世张格尔、洪秀全等,初起众皆乌合,羌无纪律。其后攻城略地,伏险设防,渐有机智,遂成滔天巨寇。闻其皆以《三国演义》中战案,为帐内唯一之秘本。”
《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受到农民军的重视,绝非偶然。尤其是《三国演义》,作为军事文学的开山之作,裡面精彩纷呈的战争描写确实能给人带来智慧的启迪。
《三国演义》写了大大小小40多场战争,其中既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波澜壮阔的重大战役,也有濮阳之战、街亭之战等激烈的中小型战役,還有勇将间刀枪相见的搏杀。
《三国演义》既写了重大的战略决策,又写了丰富的战术运用,其中有火攻,有水淹,有设伏,有劫营,有围城,有打援,有水上交战,有陆地交锋,有车战,有马战,有攻心,甚至還有间谍与反间谍战等等……
包含了如此丰富战争內容的《三国演义》,自然也就成了孔昭易心目中最佳的教材读本。
在孔昭易看来,能够通過具体《三国演义》裡那生动具体的战例深切地学习《孙子兵法》,這对于初次接触军事,且尚无实际作战的几人是再好不過了。
因此,进入十一月以来,张家三兄弟每日上午都在苦读《孙子兵法》,而在每日下午练完枪后,几人都会在读一段《三国演义》后通過《孙子兵法》解读其中的战例。
“……星文方向南中指,金宝旋从北地生。不知所得何物,且听下文分解……”
待张谨念完這一回的最后一句,孔昭易便向三人问道:“官渡之战已讲完,你们可看出了什么……”
孔昭易话音刚落,张微便连忙抢答道:“我知道……《孙子兵法》有言‘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曹操火烧乌巢正是此理也,曹操也正是赢得此役才赢得官渡之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