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秋梨膏 作者:湘诺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湘诺书名: 铁花铁锁在篱笆院跑进跑出偷鸟梨吃,发现锦绣摘的鸟梨特别好吃,就宣扬出去,结果冯梁氏拿個篮子来舀了半篮去。 锦绣在屋裡“写方子”,田氏帮着削果皮去梨核,锦玉在舂梨肉,看火的锦云拦不住冯梁氏,眼睁睁看她把梨子端走,气得要命却无可奈何。 洞天生长的豆梨哪有不好吃的?果肉脆甜,味道比正经梨子好了不知多少倍,冯梁氏母女吃着好极了,认为可以舀多点留在家时不时嚼着解馋,即使当礼品送亲戚朋友都拿得出手,冯桃花想送点给未婚夫家,柳花想拿几個给好姐妹尝尝。 于是冯梁氏又来! 這回可不行了,篱笆院沒有门,拿别的东西挡也挡不住人,田氏急中生智,搬两捆柴架到当门处烧起一堆火,也不干什么,专烧那些梨核和果皮,被煨熟的果核果皮散发出甜香气息,飘满整個院子。 冯梁氏进不来,隔火指着田氏大骂,骂她连個鸟梨都舍不得给老人吃,不孝不贤,又骂她心狠心毒,那果核果皮宁可烧了都不给两头猪吃! 田氏早听惯這些叫骂,不当回事了,闷声不响地再往火堆裡加进一捆柴,让火势更猛些,然后才走开去继续干活。 柴火,她女儿砍了一大堆,随便烧,等這些柴烧沒了,她身子骨也足够强壮了,能够上山去挑回更多的柴火!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吃了几副药,又吃了四五只鸡,天天白面窝头白面糊糊,還有女儿采的野味山珍滋补,田氏现在感觉身体好得很! 女儿们像是一夜间突然长大,一個個比当娘的有胆色,也更要强,有這样的女儿,她怕什么?她现在巴不得快点离开冯家,带着女儿住进自己的屋子,過自己的日子去,再不要看见這些冯家人! 火光和冯梁氏的叫骂声引出冯老爷子,走到篱笆院边扒着缝隙问锦云這是干啥? 锦云告诉他:“我姐要做梨膏,可是奶和铁花总来抢鸟梨,再抢就不够做梨膏了!我娘拦不住,就烧了一把火,左右那些果核和果皮沒处扔,烧了做肥料也好!” 冯老爷子听了,既心疼那些柴,也心疼果皮果核——猪圈裡两头猪饿着呢,给猪吃多好啊! 又去骂冯梁氏不会做人,冯梁氏递给他一個鸟梨:“你瞧瞧,這么好吃的东西,她们不给我們吃,偏拿去糟蹋!我是她婆婆诶,她不该孝敬我嗎?多拿几個就给我放火,還反了她了!” 冯老爷子拿着鸟梨咬一口,顿时瞪大了眼,拿着那粒梨子左看右看:這是鸟梨嗎?咋這么好吃?清甜又酥软,一咬一口甜汁,正经六月梨都比不得它啊! 冯老爷子看向篱笆院子的目光又深沉几分。 处理好的梨果全部倒入铁锅裡熬成糊状,锦绣就让娘和妹妹们停下,回屋做晚饭吃,至于那锅梨果糊糊,晚上還得微火炖一阵子,明早上起来就成了! 午时给冯老爷子送過点心,晚上的两碟菜,田氏就不让送了,由着女儿们吃個痛快。 田大姨要了梅菜扣肉和葱姜烧牛柳,留给锦绣姐妹的是盐水桂花鸡和糖醋鱼。 桂花鸡放进锅裡蒸一蒸,端出来只觉浓香扑鼻,田氏怕冯梁氏她们又跑来闹,有点紧张地催孩子们快吃,锦绣好笑地說:“放心吧,现在爷不想让我們搬走,就不会让她们再闹得难看,如果真要来那也是爷一個人来,给他两块就是了!” 结果冯老爷子沒有来,母女们吃得很愉快。 吃過饭刷洗完碗筷,娘儿几個做了会针线,說一阵子话,就洗洗睡了。 半夜,锦绣照例要进洞天修练两個时辰的心经,顺便把那锅梨果糊糊带进洞天,再补充加工完成最后的工序。 然后又制作了些洗发水、沐浴露出来,装进今天镇上买回来的普通白瓷瓶裡,装竹筒显得太原始了,洞天裡的青花白瓷瓶又显得太過高档珍贵,這样就比较好,方便拿用方便送人,当然要送也只送亲近的、值得送的人。 在院子裡屋裡屋外略作收拾,扫一扫根本沒什么灰尘落叶的地面,就走出院子,去看长势极好的小型核桃林(才两排六株),柠檬树被放进杂木林去了,也长得挺好。 走到果林摘了两串荔枝吃,望着满树硕果,心裡想得抽個時間,把這批果子全摘下,让果林再长新果。 這么多果子,可以做蜜饯、果露、果脯果干什么都好,果核果仁得榨油,葡萄還可以酿酒,手工作坊就有榨油坊和酿酒间,笔记本上都有详细记载,总之处理好收进贮藏室,什么时候想吃用都方便。 吃着荔枝一路走到田野,眼前情形让锦绣吃了一惊:自己种的那些东西,长這么高了! 沒有经验,种子下得混乱了,植株是全部生长出来,却东一片西一片,這裡一撮那裡一撮,感觉可以玩连连看——把這片和那片相似的拖在一起,再把那撮和這撮同样的点一点,归类起来…… 种的是稻谷、高粱、麦子、豆子(不知道什么豆,反正有豆荚)、花生、玉米、土豆、红薯芋头還有……棉花! 是棉花!绝对是棉花!她见過的! 锦绣激动了——自己种出棉花,多种几块地,今年冬天就可以有棉衣穿有棉被盖了哟! 集镇上棉布比较贵,从布店老板娘的话裡了解到,這個年代棉花仍停留在南方搞不好還在海南岛一带种植着,棉花种子和种植术尚未传入中原和北方,但粗织、细织棉布甚至是棉花制成的棉被已陆续由商人们贩送過来卖了,棉布透气暖和又柔软被人们所知,相对富裕的人家也能买得起棉布穿用,只是用棉花制成的棉衣和棉被,很多人還用不起! 富人们冬天可以盖蚕丝被穿蚕丝夹衣或皮毛衣裳,穷人家以及家境较好的中等人家御寒就只能穿木棉、木絮填充的棉衣,棉被也是如此,甚至還有人家用的棉被是秸杆加工编制成的,外边套上麻布套子,盖起来悉索作响,据锦玉锦云說,冬天田氏母女就盖這种东西! 有了棉花,這個冬天就可以盖上温暖柔软的棉花被了! 至于棉布衣,眼下還是得先买着穿,等仔细研究過洞天笔记裡的纺织工艺再說,慢慢来! 空旷肥沃的田野只种了這么一小角,锦绣觉得自己好沒用,就跑回小院,再抓了些种子出来,扛起锄头劳动去! 今天种地,明天再进来,就关进书房专心研究学习一番,不然什么都是一知半解,什么都做不好,太差劲了! 锦绣暗自想着。 第二天一早,锦绣還在睡回笼觉,锦玉先起了床,梳头洗漱過后,跑去揭开锅盖,顿时一股暖暖的馥郁香气充溢着整個茅草屋,逐渐散出屋外! 看着那凝结成半透明状的莹润膏体,锦玉惊喜地喊:“姐!姐!秋梨膏成了!” 田氏和锦云也爬起来,田氏制止道:“小声小声点!這会不怕人来抢了是吧?” 锦玉忙捂住嘴,眼睛却笑得弯弯的。 田氏和锦云也忙去看那锅秋梨膏,满脸的惊奇欢喜。 锦玉去推锦绣起来,锦绣眯着眼說道:“那些白瓷瓶昨天不是洗干净晾好了嗎?把秋梨膏灌进去塞上软木塞,就跟药铺裡卖的一样了!” 锦玉去灌秋梨膏,见田氏和锦云站旁边看得高兴,就笑着让她们拿碗来趁热吃点: “刘掌柜卖的秋梨膏可贵了,一瓶儿要六百文钱呢!這种秋梨膏能治咳嗽、润肺又滋补!你们看姐又放糖又放蜂蜜,還加了几味补血补气的药材!我們自家做的,肯定比药铺的好得多,又不用花钱,娘你一天吃一碗都成!” 田氏噗地笑了,锦玉可一点不觉得自己是在黄婆卖瓜。 锦云早端了碗来,锦玉给她们一人舀一勺,一大一小品味着,连连点头: “好吃!能当糖糕吃了!” 锦玉笑着:“自然好吃,滋补又养身防病!娘你要天天吃!” “好。自家做的,你们也吃!這秋梨膏放不得久吧?” 锦玉想了想,答道:“只有秋天鸟梨才好摘取,秋梨膏也只在秋天做,秋天天气转冷,冬天下雪结冰,能放到二三月天的吧!” 田氏就道:“這么好吃,等你大姨来了送她些。” 锦云道:“也送两瓶给我姥爷!” 田氏和锦玉刚想答应,屋门被拍响了,冯玉珍在外头喊:“大伯娘!姐!我爷让我来问:是那秋梨膏熬好了嗎?也让爷尝尝!” 锦玉和锦云抿起嘴儿,一齐看向田氏,田氏叹了口气:“咱们一天出不去,就得孝敬着,终究是你们的爷!开门吧,给舀一碗去!” 锦云开门让冯玉珍进来,冯玉珍了個大海碗,看得锦玉头疼! 最后還是盛给她了,冯玉珍小心地端着走出去,刚到篱笆院门口,就被冯桃花夺了去。 冯玉珍哭闹:“三姑你要不要脸?抢我的做什么?” 冯桃花踢她一脚骂道:“就兴你冒顶你爷的名号去骗吃喝,不兴我抢?死丫头!” “這個秋梨膏是我跟大伯娘要来给我娘吃的!我娘身子弱,吃這個能补身子!” “要补回你姥姥家补去!” “你還我的秋梨膏!” “滚开!” 咣啷一声,冯玉珍不知砸烂了什么东西,之后就滚地大哭,冯梁氏跑出来尖声叫骂……冯家院子又是一团乱! 茅草屋裡母女几個也沉默了:竟然被冯玉珍骗倒,盛了一大碗的秋梨膏去,结果不是给冯老爷子的,而是…… 锦玉又生气又无奈,田氏让锦云把门关起来:“這回谁来也不开!” 但她食言了,半個时辰后,冯老爷子亲自来敲门,看见排列在炕桌上的二十瓶秋梨膏,他一手两個,拿走了四瓶! 走到门口還转脸看了看裡间,对田氏說:“叫大姐儿起床了,别学懒,睡惯了将来嫁去婆家咋办?” 一副端方严正的家公、祖父派头,田氏却头一次看不惯這老头儿,感觉心裡堵闷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