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打秋风 作者:未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原本平静的草原就变成了热闹的帐篷海洋。 一座座简易帐篷连绵百余裡,形成了一副热闹的景象。 中路七十万大军形成了一股平推的势力,不仅是草原上的人,就连草原上的动物,也都遭殃了。 成群的野狼,豹子,還有少见的野牛,都成了大军狩猎的目标。 经過之处,简直是寸草不生。 除了野牛会被辄重营套上鼻环,进行驯服,大部分野兽都成了大军口中的食物。 许多将领都会在扎营期间,带着卫队跑出几十裡狩猎,而且大部分时候都不会落空。 朱瞻基开始也想過一下瘾,但是他一出大营,羽林左卫的两千多人都不敢大意,非要跟着。 這样劳师动众的,让他也沒有了打猎的兴致。 每天傍晚,他只能带着卫队在大营周边,练习一下骑术。 在现代的时候,他的骑术就已经很好了,来到了古代,又是从小练习,如今的骑术并不比任何人差。 特别是他的马全都是這個时代最好的马,汗血宝马,阿拉伯宝马都要比蒙(古)马高出一大截,這让他在战场上,也具有更大的优势。 他的卫队也成了大军的一景,行军一個月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几乎所有的军卫。 上到每個将领,下到每個小兵,都已经认识了他。 来自后世的朱瞻基并沒有太森严的阶级思想,不管是将领,還是小兵,他都平等对待,這也让他的好名声传遍了大营。 在经過荒原地区的时候,朱瞻基遇到了一辆辎重车陷进了沙地,直接跳下马帮着推了一把车。 這微不足道的行为,却让当时的无数人双膝跪地,痛哭流涕。 对于那些最底层的小兵来說,朱瞻基這個太孙亲自动手帮他们,這简直是天大的福分。 人心,也就是這样一点点收拢了起来。 大军的行进并不是一條直线,也沒有直接穿越上千裡的荒原地区。七十万人的大军,粮食容易解决,最大的問題是水源。 所以大军的行进也是逐水草而前进,路线逐渐也偏向了东侧草原。 在后世,朱瞻基来蒙,古考察過当时发现的大型铁矿,虽然沒有投资,但是对這裡的地形并不算陌生。 在后世已经变成一片荒原,戈壁滩的蒙,古高原,這個时代還有一大半地区都是草原,特别是东部地区,许多地区還水草茂盛。 時間进入四月以后,草原上的青草已经长了起来,這也给牲畜的粮草供应,减轻了很大的负担。 大军行程過半,瓦剌人已经全部集结了起来,积极备战。 他们在草原上实行了坚壁清野的政策,行军一個月来,除了少数被抛弃的年迈牧民,几乎一個人也看不到。 通過幼军的斥候营和大军的斥候发回来的情报,如今的瓦剌人已经从翰难河撤军,西移。 他们如今的大军主要集结在忽兰忽失温,和林,康哈裡孩一带,面对大明军队虎视眈眈。 虽然四年前明军大破鞑靼,但是北元三族却并不怕明军,只要不让大明军队包围,发挥出人多的优势,瓦剌人根本不会怕大明军队。 而且,這還是在草原上,瓦剌人可以来去自如。 而大明军队面对善骑善射的瓦剌人,也沒有任何心理优势,根本不敢分兵,因为假如分兵,面对瓦剌人的各個击破,就有很大的可能吃败仗。 可惜的是這個时代的火器威力有限,如果是十年以后,朱瞻基有信心武装一支更犀利的神机营,那個时候,骑兵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不過,這些也只能想想,沒有一步登天的事,什么事都要一步一步来。 這個时代郑和下西洋沒有亏钱,沒有耗费巨资建设北平,大明的国力蒸蒸日上,强弱之势在他的手裡绝对不会逆转。 “殿下,前面有人烧烤!” 朱瞻基举目望去,前面河湾处升起了渺渺炊烟,十几匹马被随意丢在四周吃草。 不過這裡是大明军队的警戒区以内,来往的都是大明军人,不可能是外敌。 朱瞻基拿起了胸前的单筒望远镜,抽出了镜头,调整好了焦距,镜头裡的场景就清晰地映入了眼帘。 這种望远镜是用木柱制成,粗木柱套细木柱,两头安装了手工打磨的纯水晶。虽然只有六倍左右,但是在大漠中使用的效果非常好。 “是云川卫的将士,走,我們去打秋风去。” 众卫士一听就眉开眼笑了起来,最近一段時間,朱瞻基几乎很少在大营进餐,到了晚饭的时候就到处打秋风。 被太孙打秋风,這可是荣耀之极的事。所以每次到了安营扎寨的时候,只要是有了收获的将士,无不在大营四周故意支起锅灶,篝火,期待朱瞻基去打秋风。 他们想要巴结朱瞻基,朱瞻基也想用這样的机会来笼络人心。所以哪怕朱瞻基明知道這些人的企图是什么,也故意主动送上门。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不到三裡的距离,骑马也就是几分钟的事。 朱瞻基率领众侍卫来到這個河湾处,忙着剥皮宰肉的众将士才如梦初醒般地纷纷停下了手裡的活,躬身行礼。“参见太孙殿下。” 朱瞻基从马上跳了下来,笑道:“免礼……今日收获如何?” 领头一人年龄大约二十出头,身穿千户服,见朱瞻基问话,立即說道:“回禀殿下,今日猎取了六头狼,還有一只母豹。” 对方有二三十人,最低级别也是一個百户,再低的官衔,就沒有晚饭时候的自由時間了。 而自己一方近百人,這些收获勉强够吃了。 朱瞻基笑道:“不知是否欢迎我等……” “此乃臣等荣幸,只望殿下不嫌鄙薄。” 朱瞻基看他们支起了一個大锅,就知道他们是有所准备的了,回头跟李亮吩咐說道:“你派人回去将麦粉拿五十斤来,再過去几個人帮忙。” 麦粉也就是面粉,白面在這個时代,也算是主食了,大多数平民也都吃得起。 今日有肉,再摘一点野菜,做一锅面疙瘩,在這個时代算是一顿不错的好饭。 见几個太监上去帮忙,一帮将士也沒有客气。因为想要做的让朱瞻基觉得好吃,還需要他们這帮最熟悉朱瞻基喜好的太监。 朱瞻基把自己的马缰递给了李亮,在這匹汗血宝马的脖子上摩挲了两把,它才跟着李亮到了一处水草茂盛的河滩上。 在這荒漠与草原中的小河,水流很小,水深不到一米,宽不到二十米。到了秋季,恐怕就要断流。 這裡的具体位置朱瞻基并不知道,不過根据六分仪的测试,大约是在北纬46度,东经112度的位置。 因为上游有一個湖,下游有一條小河,所以作为了大营的驻扎地。 跟众将士一一打了招呼,每個人都激动的浑身发抖,這也是大多数士兵的常态。对他们来說,太孙跟他们就是天与地的差距。 只有领头的千户平静如常,朱瞻基看他有些面熟,說道:“云川卫驻地云中郡,蒙元改为振武,指挥使我记得是刘柱吧?” “殿下好记性,我云川卫现在的指挥使的确是刘大人,不過自永乐八年讨伐鞑靼,我們边卫就已经左迁,如今驻扎盛乐土城。” 见他不卑不亢,朱瞻基问道:“我看你倒不像寻常人家出身,祖籍何处?” 他平静的脸上也忍不住有些激动了起来,连忙低头抱拳說道:“臣名徐景彦,父乃定国公增寿,家中行二,如今在云川卫任千户。” 朱瞻基楞了一下,皱眉看了看他說道:“這么說,你還是我表叔,只是为何从来未曾听說過你?” 定国公府,景字辈,那是徐皇后的侄儿辈,论起来比朱瞻基要大一辈。 朱瞻基虽然跟徐家的人不算亲近,但是逢年過节也都有些来往。 上一代的定国公徐增寿三子两女,朱瞻基也都见過,现在突然出来一個沒有听說過的,难免有些猜疑。 徐景彦迟疑了一下說道:“臣母罪臣之后,所以不得入族谱。” 朱瞻基這才有些释疑,明初的等级森严,像徐景彦這样的出身,能够被徐家认可,還安排一個千户的职位,已经是很难得的了。 他宽慰着說道:“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汝祖魏国公一世英雄,汝父定国公刚正不阿,希望你不要坠了他们的英名。” “臣绝不辜负殿下厚望,拼出一個前程来。” 這是明着想要投靠自己了。朱瞻基笑了笑,点了点头,却沒有再說别的。 說的再好听,也不如真刀真枪地拼一场。他的大哥徐景昌一直在向自己靠拢,但是其人无才平庸,朱瞻基也看不上。 他若真有能力,朱瞻基不介意扶持一把,但是若沒有能力,他也不会因为他就让定国公府难堪。 說到底,還是要有能力。 不過,心存了扶持他的想法,加上又是亲戚,朱瞻基对他自然也有不同,进餐的时候,還特意让他坐在了自己的身边,将他介绍给了自己的侍卫们。 這也算是给他留了一條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