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缘分 作者:未知 “姓名?” “冯大宝。” “祖籍?户籍?” “祖籍大明帝国中洲吉安府,户籍大明帝国东洲德州府青阳镇冯家农场。” 德王府典仗仔细看了看冯大宝本人与户籍上的描述,又问:“可曾受過军事训练?” “去年小人曾参加青阳镇冬闲民兵集训半月,不過小人自十二岁就拎着火铳打猎,熟悉火枪使用。” 典仗点了点头說道:“不错,是個棒小伙。你去西前院,若是体检合格,德王府就收下你了。” 冯大宝虽然明知道来了德州府,基本就不会被刷下来,但是现在尘埃落定,還是得意地向其他几個同伴得意地一笑,小跑着跑向了西前院。 今日德王府前院四门打开,到处都有护卫指路,他也不怕迷路。 可是他刚一进西前院大门,从门内就窜出来一個年龄跟他差不多的年轻人。两個人的速度都快,就在大门处,两個人撞在了一起。 冯大宝胸口被撞的有些生疼,刚想问候一下对方,却见对方一声惨呼:“我的相机……”蹲下身去。 冯大宝這才注意到对方身上的大红蟒袍和肩头的云纹,他的心裡咯噔一下,连忙站直了身体,右拳击打了一下左胸。“小人冯大宝参见小王爷。” 对方却顾不得他,从地上捡起了一個小铁锅一样玩意,往怀裡的四方盒子上面套。 跟在年轻人身后的一個年轻人這個时候忍不住笑了起来:“朱见清,還让你嘚瑟,這一下乐极生悲了吧!” 朱见清心疼的嘴唇一直跳,瞪了对方一眼,這才又抬头看着一脸紧张,笔挺站立的冯大宝。“你是今日应征的护卫?” “是!”冯大宝不清楚這個相机是什么玩意,但是看這個小王爷心疼的样子,心裡担忧不已。 這刚进王府就得罪了小王爷,以后日子怕是难過了。 朱见清却很快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叹了口气扭头跟自己的长随說道:“你拿着相机去问一下吴昌盛,看看還能不能修复。” 长随抱着那個木盒子,又拿着那個白色小锅,奉命而去。 朱见清這才跟冯大宝說道:“這相机是我刚从应天府带回来的稀奇玩意,是工部刚研发出来,一台就要四百個银元,再加上各种材料,又要一百個银元。如今刚用不到一個月,就变成了這副模样,你說该怎么办?” 四五百两银子,冯家不用砸锅卖铁也能赔的出来,不過也要伤了元气。 冯大宝不担心银子,只担心恶了小王爷,自己冯家不過是普通百姓,哪裡惹得起小王爷啊! 他内心紧张,還沒有說话,却听另一個年轻人說道:“不是吧,朱见清你竟然想让這個小子赔你的相机?别的不說,就說這事你们两人都有错,也不该让這小子一個人赔吧?” “闭嘴!再啰嗦滚回你的乾州去!” 对方却丝毫不怕他,嘻嘻笑道:“哟,這就赶人了啊,嘿嘿,我偏不走……” 朱见清也不理他,回头跟冯大宝說道:“我跟你說相机的价钱,不是想让你赔,這件事我們都有错,算起来,還是我的责任更大一点。我跟你說這些,是想告诉你,进了王府,今后行事不要毛毛躁躁,否则出了岔子,后果不一定是你能承受的,明白嗎?” 冯大宝心裡倒過意不去了,朗声道:“小人明白!……不過,小王爷,小人做错了事,也该赔小王爷一些银子……” 朱见清笑了笑,在他身上打量了一圈,摘下他腰间系着压衣襟的一块云纹石。“這块石头花纹倒是别致,孤看的喜歡,就当赔礼了。” 這块云纹石头质地的石牌是冯大宝放牛的时候在野地裡捡的,然后自己打磨出来的,說实话不值什么钱。 可是他又不敢插话,生怕让小王爷不满。 “去吧,王府不同你在家裡,处处要讲规矩,今后行事沉稳一些。” 冯大宝哪怕就是再不经事,也知道這次是小王爷宽宏大量。他单膝跪拜了下来,大声說道:“小人多谢小王爷恩德,今后当用心办事。” 朱见清拍了拍他的肩膀,又点了点头,回头跟另一個年轻人說道:“走吧……這一下只能老老实实待在府中了。” 冯大宝看他们要走,忍不住问道:“小王爷,那是什么玩意,都要四五百两银子?” 看热闹的年轻人笑道:“那是照相机,对着人按一下,就能把人的模样拍下来。你们小王爷买来還沒嘚瑟够,這下就完蛋了。哈哈哈……” 朱见深却說道:“只是断了,說不定能修好呢……” 两人走远了,冯大宝才傻乎乎地站了起来,還有些不相信。這么一個玩意就能把人模样拍下来,那不是神仙仙法了? 后面也已经過了初审的同伴们一個個都過来了,刚才冯大宝与小王爷相撞,把价值几百個银元的相机损坏的消息,通過其他护卫的嘴,不一会就传遍了。 其他人都围着冯大宝,要他再說一遍经過,一时之间好不热闹。 东洲各家亲王府按例可有护卫三千,這三千护卫是由朝廷供养,负责压制土人,保护亲王。 在這三千护卫之外,還有各级官府的衙役,负责追凶缉盗,维持治安。 另有转运司,驿站等朝廷机构的隶员,负责信息传递,维护官道。 除此之外,东洲北大陆還有一支人数五万的精兵,直接隶属于提督府,平息各方纷争。 东洲沒有外敌,除了土人全是自己人,所以這些兵力已经足够。 陆军的人数虽然少,但是海军的人数却一点也不少,整個东洲的沿海地带,足有二十万海军,负责海上转运,并且有控制欧洲向海洋发展的任务。 亲王府的三千护卫隶属朝廷供养,只是名义上属于亲王府管辖。 但是各家亲王府有五百名的名额,可以自己招收亲卫,這些人,当然也是亲王府自己用财政养着。 如今的朝廷税赋,主要由五大类组成,其一是农税,其二是商税,其三是关税,其四是矿税,其五是车船税。 除了矿税依旧是皇家直接通過内务府征收,其他税种都已经划归了朝廷各部。 五十年前,农税占据了大明税收的八成以上份额,但是几十年過去了,农税的比例越来越低,目前不足大明税赋的三成。 這些税收由户部统一征收,但是却由议会监管预算制度。 东洲的封建各府,每年税赋的三成是要划给皇室,其他七成归属朝廷,而這三成中的三成,属于各大亲王府。 所以,只要各府不是极度奢靡,每家王府的日子都不会难過。 像德王府這样的富裕之地,王府的日子更是好過,所以每隔几年,都会换一批亲卫。 朝廷如今实行的府兵制和募兵制并行制度,以前的亲卫大部分都是府兵,但是难免良莠不齐,许多亲卫年纪大了,還要养着,也是一种浪费。 更主要的是,這些人占据這這些名额,对王府的实力增长沒有好处。 而转为募兵制来招收亲卫,三年一换,好用的,忠心的就能提拔起来,平庸的三年時間一到,就能放回去。 他们這些人即使放回家了也不会浪费,经過三年的训练,每個人都有基本的战术素养,拉出来就能成军。 所以近些年来,卫所军還有一些府兵,基本上其他兵种都转为了募兵制。 冯大宝他们這些就是属于募兵,要是聪明能来事,得了王府青睐,年满三年以后,能转成长期亲卫,获得重用。也能有机会转到其他职位,成为朝廷隶员。 当然,要是资质愚鲁,不堪培养,干满三年就哪来再回哪儿去。 冯大宝和其他同伴都顺利地入职,像他们一样只是为当亲卫,见世面的年轻人占了一大半,大约有两百人。 還有几十個年轻人,大部分都是大家族的旁系子弟,他们主要是希望通過亲卫這個平台,与德王府拉近关系,然后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 进入德王府以后,两帮人就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帮。這不是相互孤立,只能說同类相聚。 “大宝,后日才开始集训,走,我們去买生活用品。内务府在德州城有個大商场,据說售货员都有好几百個,不少美女呢……” 德王府的亲卫营就是德王府的旁边,属于是德州城中心。 几個来自乡下的年轻人结伴来到了那個大商场,就被這裡的富丽堂皇给震住了。 地上是光洁的瓷砖,头顶上的电灯隔着几米就有一個,每天不知道要耗费多少电。 几百個柜台平铺着摆开,吃的,用的,玩的,穿的,应有尽有。让他们几個一会儿就有些眼花缭乱了。 售货的大部分都是女人,不過让他们有些遗憾的是,大部分都是已婚的媳妇们,小女娘很少。 也是,這裡每天要面对不同的客人,沒有成婚的女娘,那裡应付得来各种不同的人。 德王府会发衣服,发被褥,几個人买了洗漱用品,就在這個大商场裡面闲逛了起来。 這裡的许多商品,他们都沒有见過,不過根据分類和标签,他们大部分都能猜出来是什么,干什么用的。 不過也有一些,几個人都不认识,听了售货员的介绍,才明白是什么东西。 冯大宝看了许多商品的标签,摸了摸怀裡的银币。却還是沒有行动。 他最喜歡看书,這裡卖的也有书,不過他听說亲卫营有自己的图书馆,所以现在不准备花银子。 以后就是想要买书,也要买图书馆沒有的书看。 许多东西他都想买,但是不能乱花银子,他想等三個月后的假期,回家的时候,给爹娘,给弟弟妹妹们都带上一份礼物回去。 比如那個八音盒,拧紧了发條,一個小人就会慢慢转圈,而且還能发出悦耳的声音。 小妹早就想要這样一個八音盒了,但是他爹才不会舍得用五百铜币买這样一個不能吃,不能用的玩意。 他也注意了一下,這裡虽然大,却也沒有小王爷的那种相机,看来的确是個新鲜玩意,還沒有传到东洲来。 他又忍不住在想象,德州城就已经如此繁华了,那应天府,该是一副怎样的情形啊! 其他人都已经习惯了冯大宝的走神,他虽然跟大家伙儿一样,出生在辽阔的青阳镇,从小在牧场裡长大。 骑马,放牛,打猎,但是他却有一颗不同于一般牛倌的粗犷的细腻的心。 所以沒有读過多少书的他也有一個外号叫小秀才,這倒不是有歧视,纯属于同伴之间的戏谑。 “這位壮士,你走不走啊?不要挡住路啊……” 冯大宝转身扭头,身后有一個夫人带着一個女娘跟在他的身后,這個时候有些不满地看着他。 冯大宝女人见的少,也不擅长跟女人打交道,连忙赔礼道:“对不住夫人,在下走神了。” 情急之下,他沒有用官话,說的是老家口音。听到他說话,对方却楞了一下,问道:“听你口音,祖籍是吉安府?” 虽然已经在德州生活了几十年,但是冯来旺說话仍然說吉安话,冯大宝說话自然也随父母。 “不瞒夫人,在下祖籍吉安府永丰县。” 对方的态度亲密了许多,笑道:“不曾想在东洲也能遇到同乡,你们如今在何地落户?” 他偷看了一眼对方的装扮,显然是大户人家,不会图他什么。這次,他也看到了那個小女娘的长相,白白净净,笑的好甜。 “在下出生在青阳镇,那是一处距离德州府三百裡的小镇,大部分都是以养牛为生。如今在德王府当侍卫……”他又补充了一句:“在下刚入职,還沒有发侍卫服。” 对方看他拘谨,忍不住笑道:“我老家也是吉安府,不過已经出来几十年了,這辈子,怕是都沒有机会回去了。瞧我這记性……我夫家姓杨,你可以叫我杨夫人。” 冯大宝不好意思地說道:“在下冯大宝……无字……” 杨夫人却也沒有嫌弃的意思,仔细打量了他一番,把他看的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就在冯大宝准备告辞的时候,杨夫人却又问道:“瞧你年岁也不大,可曾娶亲?” 冯大宝不好意思說道:“不曾。” 青阳镇虽然家家户户富裕,在德州府也数得上,但是地势偏僻,方圆几千裡,只有几千人。 当地的人口少,又都彼此熟悉,结亲对象是手快有,手慢无。 冯来旺不操心,袁氏交际少,冯大宝十七岁了,還沒有遇到合适的。 要說他长的不算差,身板又壮,就是从小在牧场上放牛,脸晒得有些黑。 這次冯来旺愿意让儿子出来闯闯,也有让他在外面找個老婆的意思。至于能不能有出息,其实冯来旺并不在乎。 对方听了他的回答,笑容更盛了。她挥了挥手,一個比冯大宝還黑的长随靠近了過来。 杨夫人要過了一张名帖递给冯大宝說道:“既然是老乡,以后就多多走动。我杨家虽然不算什么大户,在德州府說话却也有几分作用。明日来家中认认门,我让人做一桌吉安菜……” 就是再迟钝,冯大宝這個时候也有些会過意思了。他看了一眼那個娇羞的女娘,心仿佛一下子被融化了。 杨夫人见状更满意了,又跟他交待了几句,带着那位女娘先离开了。 冯大宝手裡拿着名帖,一看之下,忍不住有些呆住了。 因为名帖上面的名号,竟然是东海公府…… 冯大宝這個时候无心逛街了,他一個乡下的小子,初来乍到,就遇到這样的美事,实在让他心中无底。 他也沒人能求教,想了想,還是准备去找蒋家的那位大伯。他虽然不過是個普通百姓,不過住在德州府,对這德州府的权贵应该有几分熟悉,也不知道,对方是不是真的就是东海公府,還是骗子。 在他想来,东海公府的女娘,怎么会愁嫁,怎么会看上他? 蒋家,蒋家大伯把名帖在手裡看了半晌,然后带着他又来到了德州城的书铺。 “這东海公府家大业大,族系繁多。他们家族封地在横断岛(古巴),在德州城,只有一座别院,族人来了大陆,基本上都会住在别院裡。老朽对杨家了解也不多,所以准备来买一本东洲勋贵谱系,看看這位杨致勋夫人,究竟是哪一系。 你也不要妄想是嫡系,嫡系的杨致和那可是直布罗陀总督,夫人是大明的永衡公主。不過,哪怕是旁系,你小子也算是攀上高枝了。” 冯大宝疑惑不解。“即便是旁系,难道结亲就這么难嗎?” 蒋大伯笑道:“杨家旁系是在横断岛上发展的,那裡條件可比不上东洲,杨家人口多,一家结亲,旁系就难再结亲,东洲的勋贵又少,就连小王爷,小郡主们都要回大明结亲,更别說普通的旁系了。 你也别担心,杨家家大业大,不会图你什么,现在看上你,也是你小子的缘分。真要跟杨家结亲,哪怕是旁系,今后你的路也好走许多。” 在书铺买了一本东洲勋贵谱系,东洲不像南洲,這裡伯爵以上的勋贵就那么几家,其他的大部分都是伯爵以下的将领世家。 他们翻到了杨家的介绍,找到了杨致勋的名字。 說起来,這個杨致勋跟如今的东海公家,的确有点偏,他是如今东海公杨道五服的一個族侄儿。 杨家当初封地横断岛,主系只有杨道和一個侄儿,家族无人,所以从老家召集了不少族人一同前来横断岛开发。 杨致勋的祖父就是那個时候一起過来的,全家在横断岛杨家封地上繁衍生息。 虽然是旁系,還比较远,但是总要比冯大宝這样的毫无根基的要强的多了。 冯大宝向蒋大伯鞠躬說道:“小侄现在心乱如麻,明日前往东海公别院,還望蒋大伯能指点一二。” 蒋大伯嘿嘿笑道:“好說,我們现在就去买礼物。你要是真能娶了杨家的女娘,也是给我們青阳镇增光了。” 另一边,杨夫人带着女儿坐上了马车,望着女儿笑道:“今日娘为了你可算是不要脸面了,也不知道這個黑小子有什么好的。” 虽然被亲娘打趣,但是杨家女娘却也沒有害羞的不說话。“为了女儿的亲事,委屈母亲了。” 杨致勋是杨家旁系,一直在帮杨家打理咖啡园。這杨家女娘原本也是說了亲的,不過說了两次亲,第一次刚說好,男方病逝,第二次又說了一個,男方游水被淹死了。 在横断岛,關於杨家女娘的闲话就多了起来,而且传言难听。更主要的是,现在想找個婆家都难了。 在這样的情况下,杨夫人就带着女儿来到了东洲大陆,避开家乡的闲言闲语。 她心裡其实也担心,生怕女儿真是個丧门星。现在,杨家女娘名声在勋贵家族裡面传开了,难结亲事。 他们也不指望再找勋贵家族,找個普通人,也不用听那些闲言闲语。只要对方踏实能干,杨家再帮衬一番,小日子過的舒舒心心,不比嫁到勋贵旁系家族,面对各种勾心斗角差。 杨家女娘是個有主见的,今日陪母亲购物,一眼看到冯大宝就有一种亲切感,所以主动让母亲搭话了。 杨夫人叹了口气,拉着女儿的手說道:“娘不委屈,就是委屈你了……我让人去德王府查探消息了,要是這冯大宝靠谱,娘就在這德州城为你风光大嫁,不回横断岛了。” 晚些时候,杨夫人就拿到了冯家的记载。這冯家虽然是小门小户,但是冯来旺能干,赤手空拳现在有了几千亩的牧场。 而且冯大宝這個年轻人她也接触過了,還算满意,心裡就有了决断。 第二日,冯大宝提着四件礼登门了,今日他特意借了一身德王府侍卫服,将自己打扮的气宇轩昂。 陪他来的蒋家大伯虽然沒有身份,但是却能不怕丢脸,一直顺着对方的话接。他能說会道,倒是让原本瞧不起他们的杨家主事心裡也非常熨帖。 临出门时,杨家主事說道:“我已经让人给德王府递了帖子,我們家十四夫人還要急着回横断岛,所以让德王府给你几日假,你回去让你父母過来,双方交换庚帖。” (這几天在筹备新書,老书反而耽搁了,不好意思。以后我尽量早点更,争取這個月老书完本,然后上传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