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经济控制 作者:未知 前世的朱瞻基在多個国家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力,特别是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和非洲的刚果金。這几個国家因为经济几乎被朱瞻基控制,所以在這些国家,他的话比一国政府的话都管用。 世界殖民歷史从西班牙的武力掠夺,到英国的殖民发展,最后到美国的经济控制,在几百年间過渡了三個不同的阶段。 三种方式各有千秋,虽然不能說美国的方式就一定比英国的方式先进,也不能說英国的方式就一定比西班牙的方式先进,但是朱瞻基尝到了经济控制的甜头。 针对兀良哈各部落,抢是抢不到东西的,浪费武力对付他们得不偿失,但是又不能任由他们自由发展。 所以這個时候,经济控制是最合适的。 利用经济手段,将兀良哈各部落的利益跟大明的利益绑在一起,逐渐削弱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源,到最后让他们离开大明就无法生存,這才是控制他们的最佳手段。 那個时候,即使让他们背叛,他们也背叛不了。 朱瞻基的策略就是把煤矿交给他们,让他们组织人员开挖煤矿,教会他们炼焦,然后卖给大明。 不管是挖煤,還是炼焦,還是运输,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這些工作创造出来的附加值并不高,在定价权被大明掌握住的时候,只给他们留下不多的利润,就能让他们全心全意为大明服务。 只要挖煤的利润控制的比放牧高一点,甚至只是平等,那些兀良哈的贵族们自然就会把自己的奴隶,平民驱赶到煤矿上工作。 资本的到来从来都是血淋淋的,兀良哈的贵族们为了赚更多的钱,自然会压榨工人们的剩余价值。 恶人让兀良哈的贵族们做,等到时机成熟,大明只需要稍微蛊惑一下,就能把這些矿工变成自己最忠实的信徒。 而他们把劳力都用在挖煤,炼焦的时候,放牧的规模自然就会减少了许多。只需要几十年的時間,一两代人一過,他们的生活模式就完全改变了。 那個时候,他们只能挖煤卖给大明,然后换取生活物资,那么他们就再也离不开大明了。 朱棣虽然是难得的明君,但是从来沒有商业意识的他根本想不到還有另外一种方式,和平地就能把所有草原上的人控制住。 如果再加上当初朱瞻基提過的草原盟旗制,减丁制配合实施,朱棣不相信這些兀良哈人還会三心二意,還敢三心二意。 這些他可从来沒有教過朱瞻基,所以他也格外好奇朱瞻基怎么会想到用這种方式来控制草原。 不過,哪怕他是疼爱朱瞻基的爷爷,朱瞻基也不会告诉他实情,只是以多看多想应付了過去。 這也更让朱棣相信他是生而知之者了。 再从开平前屯卫动身的时候,朱棣已经跟兀良哈各部确定好了煤炭的供应。 兀良哈各部落的首领听說用那些不值钱的石炭,只需要简单的加工,就能换取各种生活物资的时候,一個個比朱棣還要积极。 他们也会算账,一算下来,一個工人一天挖的煤就能买一两只羊,并且旱涝保收,恨不得现在就立即开工。 朱瞻基他们离开草原,就遇到了一些性急的部落首领们,带着自己的农奴和下人们往开平前屯卫這裡赶。 看到這一幕,朱瞻基忍不住笑了起来。“皇爷爷,想让這些游牧民族定居下来,不一定非要使用武力吧!” 朱棣忍不住哈哈笑道:“百年以后,怕是再沒有兀良哈部落,全部都变成大明人了。” “他们会以此为荣的。以后的草原,注定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朱棣注意了一下四周,淡然說道:“有些事我們暗地裡做就好了,不要說出口。回到大明,那些腐儒又会盯着我們,像這样不符圣人仁义的话,還是要少說。” 朱瞻基双腿一夹马腹,手中的马鞭轻拍马臀,他胯下的阿拉伯马就飞快地蹿了出去。“皇爷爷,那是你的事啊,孙儿我還是個什么事都不管的孩子呢!” 朱棣看着他的背影,忍不住笑了起来。 八月初七,大军抵达了张北,经過這段時間的统计,各军卫的战功也都被统计了出来。 大军将在张北最后一次集结,然后论功行赏。 让朱瞻基意外的是,刚到张北,朱瞻基连屁股都還沒有坐下,庄敬就通過杨章德求见。 再過几日他就回到北平了,连這几天都等不了,說明肯定是有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 “让他进来。” 杨章德出了大帐,不一会儿就带着庄敬进了大帐。跟在他们身后的小太监刘万的手裡,還抱着一大叠大明写报告用的竹纹纸。 這些递上来的情报资料,都会先经手這些小太监,才会递到朱瞻基的手上。 這倒不是让這些太监涉及政事,只是让他们检查送上来的资料有沒有被下毒。在朱瞻基還沒有登上皇位之前,大明也沒有让太监识字的习惯。 像郑和,王彦他们都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這是因为他们从小就跟着朱棣,在朱棣潜邸时期就被朱棣当心腹培养,所以才有不俗的才华。 而应天府皇宫中的太监,除了少数得到允许才能识字,大部分其实都是大字不识一個的。 庄敬躬身抱拳行礼:“参见太孙殿下!” 朱瞻基坐在文案后问道:“再過几日孤就回到北平,有什么事需要庄佥事专程奔赴张北?” 庄敬从北平来张北的目的就是想要跟朱瞻基先通气,不敢隐瞒禀道:“卑职此来张北,有两件事需要回禀殿下。其一是将后续送来的天下富商的清单送過来,其次是因为赵王殿下。” “說……” “自殿下北征,赵王殿下屡次打探锦衣卫与殿下之间的关系,虽然吾等尽力掩饰,但是赵王殿下在各界也有自己的渠道,知道了殿下在调查天下豪商底细,并且知道了殿下有意扶持大明商业的对外海贸。殿下依靠海贸获利不菲,拿出了近五百万两白银支持陛下北征,天下震惊,也让所有人看到了海贸带来的利益。所以赵王也有意涉及海贸,卑职怕殿下返回北平后再告知殿下,就少了斡旋的時間,所以提前告知殿下,希望殿下能早作准备。” 朱瞻基第一次给了朱棣一百万两白银,還不算让人眼红,但是第二次又拿出近四百万两白银的财富,這就影响甚大。 虽然他沒有特意宣传,但是朱棣一下子多了几百万两白银用于战争,不管是内库還是户部相关人等,都是知道這件事的。 特别是這次北征,后期又多调集了无数粮草。如今三十万大军驻扎北元腹地,朱棣沒有让户部调银,自己先垫了這些耗费,也让所有人都知道了朱瞻基拿出五百万两军资這件事不假。 财帛动人心。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這個天下也许有不爱财之人,但是那些人绝对都是出身大家族,不缺财货,并且数量极少。 朱高燧虽然贵为赵王,但是亲王俸禄有限,为了养跟随赵王府的数万人,他的家裡也沒有余粮。 如今大明的外贸被內监垄断,所有人都沒有外贸的权利,只能通過內监来交易。 实际的垄断者不是內监,而是皇室。 以前他不知道海贸的利润,可能還不会动心,但是现在看到朱瞻基四年就赚了四五百万两白银,要是不心动,那才奇怪了。 皇室是谁?可不仅仅是朱棣一家,也不仅仅是朱瞻基一人,而是天下各王,只要有這個资格的,又有谁能不心动呢! 所以,朱高燧的行动并沒有出乎朱瞻基的意料,他笑了笑說道:“庄佥事以为,孤应当怎么做呢?” 庄敬精神一振,大声說道:“天下皆知殿下深得陛下喜爱,又以海贸获利支持陛下北征,此乃大利大明之举,也是殿下巩固陛下钟爱之大业。微臣以为,殿下应当說服陛下,以一己之身,独揽海贸大权。” 朱瞻基哈哈笑道:“你的心意我已知道,你却不知我的心意。海贸之利获利虽丰,却非我所在意。如果赵王叔有意发展海贸,我只会为此开心。我一己之力有限,大明举国之利,才是我所追求的。” 庄敬偷看了一下朱瞻基的表情,有些不敢相信地說道:“殿下,若大明海贸为殿下所辖,就连陛下都要仰仗殿下,請殿下三思。” 朱瞻基站起身来,绕過了文案走到了庄敬面前。“你能为我着想,我很欣慰,你却不懂我之追求。我在意的非是海贸之利,而是建立大明海贸之规矩。只要规矩是我建立,人人遵从我之规矩,所有获利,都不会超過我的控制。” 庄敬有些不明白了,他不明白,为何一年获利超過百万两,朱瞻基都不在意,偏偏在意什么规矩。 有利而不得,却分给他人,這是他落后的经济思维根本不能理解的。 朱瞻基又问:“你可知何为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