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被看透的挑拨离间
平时都是很遵守大明律的一個人,此时骑着马跑得飞快,都不知违反了多少律例。
为了怕他危险,身后跟着的家丁们,一個個也是疯魔了一般。
然而,两條腿到底跑不過三條腿。
转眼就看不到了陆绎的人影。
陆绎沒有听徐明煊的话,而是骑着马来到了改制之后的十二团营找提督高忠。
不是徐明煊不够聪明,而是他不太懂得官场上的某些官职,到底代表着什么。
能够被派来提督十二团营,同时监管勇士等四卫营,对京师安全和防务负责任,就說明此人是可以和跟在皇上身边的黄锦,相差不多的身份。
高忠在见到陆绎之后,也不迟疑,立刻交代好首尾,点齐了一百人的队伍,和陆绎一起去往皇宫面圣。
御花园中。
嘉靖已经迷恋上了這個地方。
风景秀丽,亭台楼阁,更重要的是,有了冰鉴,就有了在夏日享受冬日的凉爽。
演道院最新的一种小机械。
一個小小的风车内装上冰块,通過摇动把手,把冰块上面的风吹出来,比扇扇子要舒服得多。
嘉靖的不远处就要這么一個东西。
宫女们再也不用使劲地摇扇子了,算是一大体力方面的解脱。
有流水的地方,就会有动力,這一点已经成了大明大多数人的共识。
品着远处送来的荔枝,心中還暗自鄙视唐玄宗,为了一颗荔枝居然耗费那么大的人力物力,都快要把唐朝给吃空了。
哪像他。
都不用费劲,就有吃不完的荔枝。
便宜,实惠!
再喝上一口果汁,凉凉的使得心裡一阵美滋滋。
特别是最近,随着自己二儿子的剑走偏锋,把学院扩建成了有各种课程的综合性学院,让他上朝的时候,心裡都畅快了不少。
不用再和人去争什么工学院,农学院的。
已经有现成的,只等着继续扩建就行。
简单,還不用多费唇舌。
瞧着那些大臣们的嘴脸,一副郁闷的样子就想笑。
莫名的想起二儿子的话:咱们是讲理的,别人也得跟着讲理,若不然就掀桌子,谁也别想好過。
自己的儿子,虽然沒怎么学過多少四书五经。
但绝对会說话。
而且都是說到了他的心裡。
“皇上,高将军前来求见。”
高忠虽然是公公,但现在归兵部管辖,职位也不是什么提督,直接被封为了将军。
带兵,总要有带兵的气势。
不能再沿用文官治理军队的那一套了。
一群勇猛的狼,都被训成了一群听话的狗,他嘉靖身边,听话的狗已经很多了。
等到全国改制成功之后,就要放狼出去咬人的。
蒙古平定了,可吐鲁番還是孤悬在外。
不想办法把那点葡萄干弄過来,他每年都吃不到新鲜的,甜美的,便宜点的好葡萄。
听医馆有人提出了一個发现,說是葡萄酒有利于身体健康,這就更不能不打回来了。
自己能用,更能卖上好价钱。
慵懒的嘉靖,微眯着眼睛问道:“他来干什么?”
“說是帮着二殿下做事的那個刘敬堂刘掌院,家门口被人给泼粪了,载坖学院的人也被打了。”
黄锦低声說道。
黄锦和高忠,一内一外,给外人看的是两人沒有任何的一点那关系。
可在关键时候,是可以互相信任的。
权职不同,就是被嘉靖用来互补的。
之前嘉靖去往大同,就是靠着高忠来暗中平衡京师各种文官的,若不然朱载壡也不可能胡說八道一阵子,朝臣们也只能随他去了。
嘉靖一点都不意外地睁开了眼睛。
眼中寒芒绽放。
“這些人终于忍不住了嗎?”
规矩就是用来打破的沒有错,可打破规矩的人,总是会付出最大的代价。
“皇上烛照万裡,明察秋毫。”
黄锦低眉顺眼的說道。
“按理說,這些人不应该這么蠢才对啊!”
嘉靖坐起身来,低声喃喃自语道。
能够做他的对手,還依旧在朝堂上做事,无论手段,還是处事风格,都不应该這么急切。
是不是還有那個地方是他沒有想到的。
又或者是這些人,被自己儿子這一手给逼急了,所以才会狗急跳墙?
若是对待外敌,有着這么大的反应速度和魄力,嘉靖還高看這些人一眼。
可惜的是,這些人,收拾自己人的时候,一個個毫不手软。
面对外敌,却总想着卑躬屈膝。
许多时候他都在想,为何会如此。
可始终都沒有找到答案。
“让他来见朕。”
嘉靖思索了一会,依旧想不通,索性就不想了。
紧接着又道:“把陆柄也给朕找来。”
這一次他决定玩一個大的。
不然朝堂上的诸位臣子,還真以为,只有他们懂得掀桌子。
不大一会。
高忠就来了,跟随而来的陆绎,低调得仿佛不存在一样。
“臣,高忠拜见皇上。”
此次高忠行的是军礼。
虽然声音尖细,颌下也沒有胡须,但魁梧的身体让他看起来還是很雄壮。
“草民,陆绎拜见皇上。”
“平身。”
嘉靖见過很多次陆绎,還经常调侃陆柄,說是他生了三個了不起的儿子,一個比一個省心。
将来最小的這一個,虽然沒有官身,但绝对会成为三個儿子之中,最有本事的。
陆柄则乐得跟什么似的。
本来就是看自家的三儿子,游手好闲,读书也不求上进。
刚好二殿下身边缺人,就安排了进去。
沒想到后来等来了意外之喜。
只能說,前任锦衣卫指挥使陈寅很有眼光,奈何他的儿子陈道义不咋的。
要不然现在风光的就是他们陈家了。
“外面发生的事情,朕已经知晓,高忠负责领军控制顺天府,陆绎就跟着你父亲一起去做事,多看多想,往后有你的好处。”
嘉靖凭借经验,已经猜到了事态发展到了何种地步。
当年他第一次登基做皇帝的时候,那些文人也是玩得差不多的套路。
一场持续了好几年的大礼仪,才渐渐地掌控住了手中的权利。
沒想到,自己只是打了一個盹,這些人又一次死灰复燃了。
不同的是,這一次针对的是自己的儿子。
不管成败,只要二皇子沉不住气。
就会落下一個企图造反坏名声。
自己這個做皇帝的父亲,再昏庸一些,偏信偏听這件事就成了。
歷史上,有不多少皇帝着了道。
好在自己去了一趟大同,对整個大明有了新的就认识,不然现在也会暴怒地想要给自己的儿子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