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朕也是這么想的
嘴巴微张,心中暗呼:原来资助只要银子的做法,现在就有了。
见到朱载坖半晌沒有回音,嘉靖不禁微蹙眉头。
“怎么?不愿意?”
朱载坖抿了抿嘴,不是不愿意翻修太庙,而是不愿意以這种方式,被人贪了自己的银子。
即便此人是自己的父皇,心中也不舒服。
“父皇需要多少银子?”
想了想,不愿意也不行,人家完全可以夺了他的工厂,现在能够坐下来,好好的和他商量,就是给了他最大的尊重。
朱载坖觉得不能蹬鼻子上脸了。
万一弄不好,往后连经商的资格都不会有。
随便挑個错处,就会一无所有。
“也不多,给個百八十万两银子就成,太庙必须建得要比原来的好。”
嘉靖不假思索地道。
多要一点准沒错,自己的儿子,现在在民间可被人称呼为财神。
至于用不用的完?
现在那個地方不需要花银子?
随便补個窟窿,再多的银子都不够用。
朱载坖一惊,就连站在一旁,脸上沒啥表情的黄锦,都不自觉的抬头看了一眼嘉靖,仿佛在說:皇上,你可真开的出口。
嘉靖见到朱载坖的惊讶表情,有些焦躁的站起了身。
“是不是有点多?”
此时他也后知后觉的感到,刚刚的要价,离谱了一些。
可谁让他现在缺银子呢。
“父皇也知道要的太多了,要不還是孩儿自己找人来修建太庙吧,這样還便宜点。”
朱载坖都想翻白眼了。
“别,還在你父皇我来做吧,尽孝心现在還轮不到你。”
嘉靖說着言不由衷的话,让朱载坖更加的无语,一开始你可不是這么說的。
当然,要拆穿自己父皇的双标,那就是在给自己找麻烦。
“你能拿出多少两银子?”
“二十万两,再多你還是把我的那個场子拿去算了,不過估计就是交给你,最后也会被你经营得亏本。”
朱载坖盘算的一下自己的资产。
为了不影响来年的生意,最多只能挤出這点银子了。
若不是這次赈灾花了不少,拿出二十万两银子還是很轻松的。
“哼!”
嘉靖也知道再好的产业交给他,也就是交给了朝廷。
不用多久,就会和盐铁一样,成为了亏本的生意。
還不如收税,来得细水长流,一本万利。
道理是這個道理,可从自己的儿子口中說出来,他就上无名怒火高涨,却又无处发泄。
“其实,父皇要是缺银子的话,可以试一试孩儿上次說的那件事。”
朱载坖突然语气一变,說道。
“上次的事?什么事?”
嘉靖好奇地问道。
一天到晚的奏章,都可以把他烦死,特别是最近的赈灾,虽然不用他出银子,可他也清楚,世上哪有白来的东西。
指不定后面還有什么等着他呢。
只是一时半会,嘉靖還沒有想明白严嵩的做法。
“寺庙。”
朱载坖缓缓的吐出两個字。
只爱按给太子朱载壡說起過,他不信嘉靖不会不知道。
现在佛门已经被压制的喘不過气了,還不趁热打铁,等到无力压制的时候,再想动就来不及了。
嘉靖一怔,眼神古怪地看着這個儿子。
仿佛完全不相信這两個字,是从一個孩子的口中說出。
即便是朝中的那些大臣们都不敢這么想,缺银子了,也只会给百姓们加税。
毕竟,只有這些人,才不会乖乖地交钱。
哪怕是卖儿卖女也在所不惜。
“朕想想,你下去吧。”
嘉靖很快就回過味来,他连自己儿子的银子都变着法子地弄過来,难道连衣裙要饭吃的和尚都下不了手?
朱载坖很听话地往外走去。
“记得二十万两银子,一文钱都不能少。”
“孩儿知道了。”
随即出门。
朱载坖回头看了一眼御书房,心中暗道:总算给你找了一個事情做,免得一天到晚都惦记着我的银子,忙你的去吧。
书房中,少了朱载坖。
嘉靖沉思良久才道:“把陶仲文给朕叫過来。”
過年祭祀很是繁忙,祭祖结束之后,還有祭祀三皇五帝,历代皇帝,有名望的臣子。
紧接着就是诸位圣贤。
忙得很。
作为被皇帝册封的神霄保国弘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一真人,别无二选。
“爹爹,皇上派人前来了。”
陶世同匆忙的走来低声耳语道。
正在做法事的陶仲文微微颔首,表示知道了。
很快,法事做完,下台就见到了正在门口等他的黄锦。
“黄公公,贫道有礼了!”
陶仲文不敢怠慢,别看已经一头白发,身体却還是很健朗。
走路虎虎生风,說话中气十足。
“陶真人有礼了,皇上正在御书房等候,若是无事了,咱们就走吧。”
“黄公公,容贫道交代几句。”
“咱家等着。”
陶仲文走向一旁,拉着自己的儿子低声问道:“刚刚吴浚有沒有别的消息传来?”
“有的,皇上最先召见的是二皇子,裕王殿下。”
要說今日他们最关注的人是谁,那就非朱载坖莫属了。
两句童言,玩笑话。
就杀了两個给皇上炼丹的方士,還被抄家灭族了,弄得他们陶家都低调了不少。
生怕一個不小心,步了前者的后尘。
“你确定?”
陶仲文心生不妙。
最近的朝堂,他都快看不懂了,官還是那些官,可做事的方式却是大不相同。
若仔细地去查找原因,或多或少都和二皇子有点关系。
“他亲眼看见的,万分确定。”
陶世同低声回答道。
陶仲文不敢多耽搁,得了自己最想得到的消息,已经足够他分析出一点东西了。
转身向着黄锦走去。
“黄公公久等了。”
一边說,還一边摸出一张银票和一块叠好的符篆,一同塞了過去。
黄锦不动声色地收下。
银子他倒是不在乎,可陶真人的符篆就很稀奇了。
“那裡,咱们還是快去见皇上吧。”
一路上,陶仲文几次三番,都想要打听一下,皇上召见他所为何事,都被黄锦给避开了。
然而。
越是如此,陶仲文的心中危机,就也是巨大。
完全想不出,危险从何而来。
瞧了一眼外面放的烟花。
陶仲文只觉得,他们陶家也将要仿佛烟花一样,只是刹那繁华,然后归于寂灭。
很快便到了御书房。
仿佛有一個重大的問題无法抉择。
“皇上,陶真人来了。”
“請他进来。”
见到嘉靖的时候,陶仲文看得出来嘉靖很纠结。
“臣,陶仲文拜见皇上。”
陶仲文沒有自称贫道,而是称臣。
這一点让嘉靖很满意。
“赐坐。”
等到陶真人坐下之后,嘉靖才說出了自己的疑问。
“不知陶真人对化缘和乞讨,有什么看法?”
“回皇上,佛门认为,能布施斋僧的人,即与佛门有缘,僧人以募化乞食广结善缘,故称化缘,它是一种寻求某种缘分的行为,而且目的是为了祈福。
至于乞讨则属于乞丐的行为。”
陶仲文不解嘉靖为何会问他此话,只能站在不偏不倚的角度,来說明自己的看法。
“化缘算是被陶真人說得很优雅了,实际上還是一种想要不劳而获的乞讨行为,和乞丐差不多呀。”
嘉靖笑了笑說道。
剥开种种裹着的包装,根子上的做法,其实是一样的。
陶仲文一怔,连忙答道:“认真說来,确实如皇上所言。”
“既然是乞讨行为,那么为何這些僧人会有大量的金银来铸造佛像?而乞丐只能冻饿而死?”
嘉靖继续追问。
许多事情不去真正地剖析,并不能发现根本原因。
勤劳的人,供养一群不劳而获的人。
然后還要被不劳而获的人嫌弃,给的少了說心不诚,還沒有乞丐的一句谢谢来的真心实意。
陶仲文本想从佛门的教义中阐述其中的因果关系,可突然发现,嘉靖不按照教义中来反而是从实际出发。
只谈现象,不谈其他。
陶仲文心道:难道皇上要继续对佛门下手了?那么道门的崛起是不是快要来了?
“朕决定对佛门寺庙的财产进行收税,然后用這些税收,给百姓们多修建几座医馆,你以为如何?”
铺垫了好一会,嘉靖說出了自己的目的。
实际上就是为了搞钱。
陶仲文张了张嘴,几次想要反驳,却又不敢。
沉默了一下,才斟酌道:“若是如此的话,就是佛门的造化,能够用对他们来說毫无用处的钱财,来造福大明百姓,僧人们应该很高兴才对。”
“真人也是這么觉得的?”
嘉靖眼前一亮。
不管陶仲文說的是真是假,只要有人支持,就能够推行下去。
陶仲文不确定,对佛门收税之后,下一步皇上是不是還要对道门收税?
紧接着,整個大明的读书人也是不是要收税?
想到這裡,陶仲文就知道,這口黑锅不能他一個人背。
“皇上,這件事其实可以让朝臣们去提出来。”
对于這些贪婪的官员,只要有一個好点的借口,石头裡都能榨出油。
更不要說是一群和尚了。
“嗯!朕也是這么想的,那么這件事就交给陶真人去办了。”
嘉靖从善如流,立刻让陶仲文傻眼。
他只是一個建议罢了,难怪总觉的会有危险,原来来自此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