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 肩上的重擔
因爲機械化進去不了,所以種田就還是隻能採用傳統的方式,所以這些山區的人均收入就起不來,大山深處窮,就是因爲第一產業的人太多,沒法改善產業結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人口比例太小,從而削減了他們的收入水平。
農業從來都不能掙錢,但是卻也不能放棄。
像島國這樣的國家,他們也是山地很多,平原很少的國家,所以他們對農業採取的措施是大力補助,政府拿出了大量的資金進行農業補貼,以國家的虧空來補貼農業上面的天然不足,說起來他們的很多土地也不適合機械化,但是因爲農業產品的價格比較高,霓虹的米價是國際價格的十倍以上,一斤大米買到12塊錢以上是非常常見的,這甚至是最便宜的價格了,15塊錢一斤,18塊錢已經甚至是20多塊錢一斤的也不少見。
左右,這是比較好的米了,-的也有,價格比國際米價稍貴,但是貴不到多少。
島國的人口老齡化很重,年輕人都不願意從事農業,所以農業現在的局面跟中國一樣非常艱難,有40%的農業從業人口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
這一羣人大部分都是1950前後出生的,他們年齡大了,跟不上現代的這個時代,所以在城裏面找不到太好的工作,也不願意出去,加上政府的補貼還算不錯,所以願意種田。
可是中國的情況就比較嚴重了,農村種田的也是老年人,但是因爲農業的保護和補貼力度太小,所以對於年輕人而言,他們甚至是明確要求老人別種田,沒啥收入不說,還累死累活的,要是萬一累出個病來,去醫院看一次病要花的錢都比在家種地賺的錢多多了!
於是,中國的農村也是老人在家,但是種田的人卻越來越少了,這一點比日本要嚴重太多,要不是有好幾個平原地帶的產糧大省在苦苦支撐的話,整個國家的農業局面就非常堪憂了。
不過1980年代之後出生的人當衆,現在還願意種田的幾乎是沒有了,而還在種田的基本上都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等到這一批人老去的話,農村的情況將會更加的嚴重。
而此時,考慮到這個問題,再看看眼前這一望無垠的沙漠。
林全感覺自己身上的擔子很重。
沙漠這一塊的土地如果能夠成功的改善的話,那麼等於是在原來的沙漠之上再建了好幾個可以種植糧食的大平原了,而這對於國家的意義無疑是給農業續命了。
平原地帶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意義太大了,世界上的主要文明都是在有水源的平原地帶發展起來的,沒有平原,就沒有大量的糧食產出,就不能支撐文明的發展。
PS:本書已經完本,最後一章將在12月30號晚上八點公佈,我已經寫完了並且設置了定時更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