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抗联一個兵
小队长徐峰目前手下還有五十二個人,這個杨明志是新加入的。他对红旗有着天然的好感,徐峰可以感觉到,這人绝沒有一丝的犹豫,完全是发自内心的喜歡。
徐峰的信仰就是红旗,他是延安那边派遣到东北的,发展队伍抗击侵略者。他发现這個徐峰和自己有很多共同语言,仿佛他也是那边学习過,结果沒有找到组织吧。
杨明志经過几天的生活已经看明白了,自己這真的是穿越,自己目前就是抗联的一個士兵。
同时他的才智也直接暴露出来,在民国识字率只有5%的时代,一個识字的人对這個小分队异常重要。在這裡只有他一個文化人,因此战士们很快接受了這么一個同志。
更不可思议的事,杨明志毕竟是搞军工的,对于修抢之类的事得心应手。
“小伙子,你可真是個天才!”
徐峰激动的拍着杨明志的肩膀,他已经修善了十把枪。
“一些老枪的枪管膛线磨的不成样子,有的枪械则是其他部分损坏了。我們拼拼凑凑還是可以拼装起好枪。”杨明志用现有的材料修善武备,手裡的家伙好使了,這样打鬼子更有保障。
這是一個奇人,少女杨桃可沒忘记他的许诺。再說一個情窦初开的少女遇到了這样一個高大的人,在她的心理有了一丝淡淡的爱意,以后恐怕不仅仅是做他的妹妹。
杨明志身高一米八二,年富力强身体健壮,又会写字更有修抢的本领。大家沒有继续多问他的来历,总之他的存在着实解决掉了很多問題。
新的一轮会议,考虑到队伍裡的粮食已经不多,要么饿死白山黑水,要么去打鬼子抢点粮食。
杨明志也参与了這個会议,他作为旁听者仔细听着。
“同志们,這几天敌人的追兵退了,我們终于度過了最危险的时机。但是我們的粮食快不够吃了,恐怕我們還得像以前那样,袭击鬼子的兵站,夺了他们的粮食。”
大家议论纷纷,這几天有了杨明志這個新人,大家的士气增长了不少,加上对牺牲战友的惋惜,一個個都憋着劲要报仇。
“去打一仗吧!”一個战士义愤填膺的站起来。
“对!不能让同志的血白流!”
战士们中间完全沒有怯战的情绪,小队长很满意。要么饿死,要么战死,战死了還能成抗日烈士,大家自然是選擇后者。
有的意志不坚定的投降了,但是這裡都是纯粹的爱国者,很多人和小鬼子都有血海深仇。甚至杨桃這样的少女也有上战场亲手杀敌的意思。
“孩子,你還是别去了,上战场是我們老爷们儿的事,你作为留守人员,和杨明志几個守住营地。我們下山打一仗,你们就等待着我們胜利归来。”
杨明志看着這位小队长,他是那么的自信。
结果,他期待的胜仗根本沒有到来。
一天之后,几個幸存的战士仓皇的逃回营地,惊恐的說着发生的事。
“那是一個圈套,小鬼子撤退了完全是欲擒故纵之计,那個兵站存了粮食完全是引诱我們。那裡根本就不是一個小队的人,而是一個中队,還有重机枪。队长他……队长已经战死了。“說着战士不禁潸然泪下。
留守的战士一听就急了,下山抢粮食的有四十多人,回来的只有五個,還有一位受了伤。
“难道那些人都光荣战死了?”老班长迫不及待的问道。
“对,战死了,沒有一個懦夫。大家都牺牲了,我們侥幸突出重围。”
面对這样的情况,老班长看看剩下的人,加上自己還剩下十四個。原来一百多人的队伍被小鬼子围剿,经過艰苦卓绝的战斗居然就剩下這么点人了。
很多人开始慌了,老班长怒喝一句:“大家都不要慌,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烧!”
“可是,我們现在都要弹尽粮绝了。”一名战士抱怨道。
“闭嘴,我不许你有厌战情绪。”
话虽如此,這名战士的問題也非常尖锐。异常战斗几乎丧失全部战斗力不說,子弹也剩下的不多了。
杨桃就依靠在杨明志身边。“明志哥,我們可能会战死吧。”
“不会吧。”
“怎么不会,這就是战争啊。尤其是我們女人,那些鬼子对女人最恶毒了,如果到了那個时候我会拉响最后的手榴弹。”
杨明志赫然看到這丫头腰裡红布兜裡的物体,真的是個光荣弹。
“傻丫头,你怎么能想到死。”
“可是小鬼子肯定会继续来搜山的。”
“那就跑!我們干脆跑到苏联去。“
逃到苏联,一些抗联战士被鬼子围追堵截,很早开始就有战士選擇战略撤退,更多的人则是战斗到最后一人。
剩下的人清点了一下子弹,全部還有91发,剩下十四人,包括非战斗人员杨桃。
老班长是整個队伍裡最年长的,他自动成为小分队的领导。“现在组织已经找不到,鬼子很快就要继续搜山,我們面临严峻的選擇。要么继续战斗直到战死,要么就像杨明志說的那样,逃到苏联。”
大家众說纷纭,虽然苏联也是红旗飘扬的地方,但是大家并不知道那边的情况。很多人這是家裡人被杀,义无反顾的加入抗联,最大的目的是为家人报仇。如果逃到那边岂不是违背了自己的意思,因此有人表示反对。
“我宁可战死在咱们的国土上也不愿意去江对岸苟且偷生。战死就战死,死也得拉一個垫背的!”
“可是我們這样子還如何抗战呢?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烧啊。”杨明志反驳道。
“呸,你一個从未上過战场的家伙如何說得出口。你们文化人讲究斯文,做学问還好,但是打起仗来就怂。要逃你逃吧。”
杨明志听着确实很生气,他可是当過两年兵的,行军打仗的事可是非常清楚。看来嘴上激辩无法說服队伍裡的一些人,因此在老班长的授意下大家表态。“愿意留下了继续战斗的举手,愿意去苏联的坐好。”
几個主战派举手,剩下的人左看右看,大部分還是愿意继续战斗。
杨桃不想死,听杨明志說去了苏联就不会死,再說這個人已经相当于哥哥的存在。如此只有三個人认同杨明志,队伍干脆为之分裂。
有些战士指责這個新人是懦夫,還是老班长理解。“带着你的杨桃妹妹一起逃,你们不想战斗到死也可以理解。能战斗到现在你们已经尽力了。”
杨明志耸耸肩,除却杨桃外還有两人,大耳朵的关大龙,大眼睛的陈生。這两位认为還不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因此大家在江边开始制作木筏。
這样杨明志是动手能力又一次展现,他用藤條和圆木编程筏子。按照计划,泅渡的时候杨桃趴在上面,剩下的男人扶着筏子大家一起划水。
因此這几天四人就住在江边,杨明志也能看到对面偶尔巡逻的苏联战士。他们也是驻足手持望远镜观看。
另一方面,江对面是苏军远东部队的防区,一個步兵师驻扎着,距离江边最近的一個步兵团。哨兵把江对岸的发现的特别情况报告给了团长。
团长普加乔夫非常清楚,对岸一定有是中国的抗联战士准备過江躲避日本人。
按照原来的规定,這些人会被安排做苦力。可是自从诺门坎战役后,日本人已经成为苏联的实实在在的敌人,即使签署和约他们依旧是敌人。
因此莫斯科方面对這些抗联战士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到了远东這边,远东方面军可以自由安排這些人的归宿。這一切都是杨明志所知晓的,他也是個二战迷啊。
“到了苏联那我們就安全了,只要咱们带着咱们的红旗,唱起国际歌,咱们就是同志。”杨明志向大家解释道。
但是好景不长,就在木筏制作尾声之时,小鬼子的扫荡开始了。
顿时山林裡枪声大作,杨明志下意识的给自己的步枪上膛。
這次扫荡鬼子出动了一個大队,巨大的人数优势下,這支抗联小分队的残部如同以卵击石。战士们已经无所畏惧,他们只身抗击几十倍于己的敌人。
老班长率部拼命抗击,终归還是寡不敌众。“還不如就听了那個杨明志的,逃亡苏联躲一躲。”
十個战士牺牲了八個,最后就剩下老班长和另一個向江边退却。
枪声也惊到了苏联那边,一個排的士兵聚集在江边。团长普加乔夫已经授意:“你们驻守在江边,如果日本人的子弹落到我們這一边,那就奋力反击。但是你们不可以射击渡江的中国人,他们上岸后你们俘获他们,将其送到我這裡来。”
因此杨明志還不知晓,对面的苏联人对他们這伙人并沒有更多恶意。普加乔夫知道对面的那些战士也是和自己一個信仰,他对以前的那些政策颇有微词。都是为了解放全人类为信仰,为什么他们的战士在苏联這边要别恶意对待。
因此普加乔夫很有私心,自己的战士人数很多,但沒有中国人。对面的土地被敌人日本占领,恐怕以后還要继续打仗。那么最好自己手头上有详实那边情况人,這些逃亡的抗联战士就留在军营裡最好。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