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帽子来了
偶尔還能在阿姨们唱歌的时候给和個声,伴個奏啥的。
突出一個哪有事哪到
最喜歡的就是吃饭的时候,在大姐姐姨姨扎堆的地方听她们私下聊八卦了。
姨姨们是真不拿他当外人,动不动還问问夏天的看法,开玩笑要给他介绍对象!
夏天:大姐,我才12岁啊!
這女人呀,一旦占据数量上的优势,那就会变得非常大胆。
除了跟夏妈去歌舞团,夏天就是跟夏爸去放电影。
夏爸的宣传工作,除了厂报、广播、宣传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组织放电影,手底下附属厂子的十几個电影放映员都归他管。他自己也负责一部分任务。
很多电影,夏爸甚至会自己手绘海报,最大的有两米高的巨大海报。這可真是一门手艺。
怪不得当初会把夏天送去学绘画,原来家裡還有這种艺术底子。
最近农闲,到了电影下乡的时候了。夏天跟着跑一跑乡下和附近小镇,给放露天电影的夏爸打杂。
一边放电影還能看电影,也是個好活。
夏天上上上辈子就是搞自媒体的,很大一部分內容就是影视吐槽啥的。对于影视行业有天然的亲近感。
加上有夏爸的倾力传授,沒几天就学会了很多放电影的知识。开始包揽了一些类似换胶片,处理音响等工作。
這個活儿還不是一般人能干的呢!
从放大机、扩音机到电影放映机,要学的很多。
学习怎么装片、开机、倒片子、检查片子、修片子……屏幕上有雪花时怎么调、人变形了怎么调等等。
每次放映经常会出现卡顿等問題,這时放映员就需要出马解决种种問題。
這年头电影放映员也是八大员之一,很有地位的。
城镇裡面,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资只有30元,但是临时电影放映员平均工资却达到了40元以上,编制工更高。
有编制的电影放映员作为体制内人员,還有各种各样的福利补助每一场电影结束放映之后,這些放映员都能获得一定的提成,而每個月加上提成之后,他们的薪资已经达到了五六十元。
這個活儿也不简单,一部90分钟的片子,光拷贝就有50斤重。
那玩意死沉死沉的,一般身子弱点儿的女性都玩儿不转。
每個月电影公司都会给一张表,說明這個月提供的影片。
放映员根据這些片子排一個月的计划表,哪天到哪天放什么片子。
一般受欢迎的影片会安排放映四五天,或者延长到六七天。
有的生产队离城裡比较远,一部影片要连续放几天才能轮過来。
有时候,好的片子,会连夜放两场呢。
父子俩坐一辆自行车,夏天坐在大杠上,后座是捆的结结实实的设备箱。乡村土路,一般来回得有二三十公裡。
因为放电影得晚上嘛,白天看不清啊。所以俩人還得在老乡家借宿一宿,第二天才回去。
一般老乡都非常热情,为了表示感谢和争取多看一些好影片,都会热情招待,杀鸡啥的!
要不怎么說电影放映员地位高呢。
不過去附近农村的次数也不多,一般還是在燕京城中,某個厂子周末大家沒事干,很多工人义务劳动加班。
厂裡领导就会组织一些文艺活动,放個电影啥的。
那就简单了,晚上放完了就回去。
這些电影夏天大多都是知道一些的,再著名点的像是《地道战》《地雷战》這种,小时候就看過很多遍了。
這天放完电影《地道战》,還能听到夜裡远处离开的孩子唱着童谣:“学习李X阳,从来不投降。敌人来到我,我就跳大墙。打枪沒有用,我就钻地洞,地洞有枪子,打死小日本!”
电影這东西真好啊,有电影让人们枯燥的生活多了一丝乐趣和色彩。
這年头的人们太缺少精神供给了,之前很多年就只有极少数的样板戏和老片子能看……
八個样板戏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当然不是這八個样板戏不好,实际上這是当时质量最顶尖的艺术。
問題是一看十年,实在是都会背了!
比如說《沙家浜》选段中,有一段阿庆嫂智斗刁德一:相逢点头笑,過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现在常說的成语“人走茶凉”,就是出自這裡,乃是现代诞生的成语!
沒想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