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时代的车轮,启动~
夏天個子比较高,直接站一边台阶上往裡看——怪不得呢,裡边有几個老外正拍照呢,看样子像是外国记者!
那可不能驱散,這有外国人在,那可得谨慎啊!
外交无小事儿嘛
叶靖看上去对這场面不感冒,tui了一口:“還能干什么?闲得慌呗!”
方言倒是翘首以盼,“裡边朗诵诗歌呢。最近新出那個是個的刊物,那個《今天》,你看了嗎?”
夏天笑了:“伱還对诗歌感兴趣啊,沒想到!”
毕竟方言有点怂,但是骨子裡還带着傲和倔,一般人、物是入不得眼的,沒想到竟然還喜歡诗歌。
這年头真是诗歌的黄金时代。
夏天他们小声說话,把外围的几個青年惹得不开心了,频频回头看他们,嫌他们說话影响氛围。
叶靖立刻回瞪人家!
冯裤子也一副狗腿的样子。
“得,别出声了,听听在朗诵什么诗歌。”夏天侧耳听。
他站在台阶上,也能看到裡边的情况。
一個個头很高,看上去二十大多,脸有点长,五官還算周正的青年,正在声容并茂的朗诵:
“冷漠的冰层下鱼儿顺水漂去,
听不到一声鱼儿痛苦的叹息,
既然得不到一点温暖的阳光
又怎样迎送生命中绚烂的朝夕
……”
那神态可以說是踌躇满志,满怀梦想。
不光是這個人,旁边那些青年也都很振奋,很憧憬的样子。
這年头文艺青年還不是贬义词。
米兰扯了扯夏天衣角,小声问道:“這是什么诗?”
“是食指的《鱼群三部曲》。”
夏天的记忆力已经算是過目不忘了,所以他看過、听過的,都一瞬间就能想起来。
“哎,同志,你看過這首诗?!”旁边的人见夏天知道這诗,顿时就来劲了。
“啊,《今天》上看過。”
“可惜了,我沒能看到,只能到处传抄。”
這年头信息传递還需要纸媒,像是《今天》這种“小众”的“地下”刊物,還真就得抄录。
米兰好像特别喜歡夏天成为众人中心的样子,在一边道:“你不是也写诗,還发表了嗎?”
夏天一個激灵,“沒有沒有,别开玩笑!”
“我還有点事,得赶紧回家呢!”
夏天不等周围听到的人反应過来,抓着米兰就往外跑。跨上自行车:“风紧,扯呼~”一阵狂蹬。
后边大春他们還沒看懂裡头什么情况呢?
怎么一個男的在哪絮絮叨叨說什么,底下這么多人激动什么啊?
此时见夏天骑得這么快,立马就上车追。
不看了,這热闹沒意思!
本来叶靖就不爱這個,其他几個也不好這口——喜武不喜文!
要不是方言非得要看一会儿,早就走了。
此时见夏天他们颠了,他们也坐不住了,直接把方言拽上车,蹬上就跑。
叶靖一边蹬一边喊:“唉~慢点,难得碰上了,一起喝点啊!”
此时夏天背影都快消失了,“我曹!属驴的,跑這么快!”
就夏天那力量、那体能,要是自行车允许,能把车链子蹬冒烟喽。
幸亏于北蓓自行车骑的不好,大春他们還得等她,要不然還真追不上。
這边叶靖他们找夏天喝酒,夏天让大春买酒——新出炉的啤酒,散装,用暖壶装的!5毛一壶!
叶靖他们负责弄点下酒的花生米啥的。
冯裤子還嫌弃呢:“唉,怎么是散装的啊?”
眼镜就怼他:“瞧把你狂的!這散装的才好喝,刚出厂不超過三小时,最新的!懂不懂啊?”
夏天看着眼前一茶缸子啤酒,心裡开始打鼓:這帮孙子该不会是想灌我吧?!
叶靖方言几個孙子,一脸兴奋的围成一圈盯着夏天,一副要把他送桌子底下的样子。
就连米兰都一脸兴奋——他听大春說過,夏天是一杯就醉!
這可得见识见识
酒局三女的,那個家裡级别最高的李白玲很矜持,有点拘谨,不怎么喝。
于北蓓虽然叫的欢,但每次也就湿湿嘴唇。
米兰倒是酒到杯干,而且看样子非常有量的样子!
……
夏天這边還应对灌酒呢,他不知道的是,他要是在玉渊潭晚走一会儿,就能知道那個朗诵诗歌是《今天》編輯部组织的。
而聚集了一大批人,当众朗读的踌躇青年叫陈凯哥!
去年,在燕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考场上,他发挥极好,顺利被录取。
恢复高考之初,陈楷哥报考的是北大中文系,但到了考场才发现,即使是中文系也不只看文笔還考数理化。
于是,他退而求其次,選擇了燕电。
跟他一同参加考试的发小,不到30分钟就站起来交了卷。
搞得其他考生一阵窃喜,以为他弃考了。他叫田状状。
他提前交卷,不仅是因为他在燕京农业电影制片厂干了三年摄影,是所有同学中唯一扛過摄影机的人。
主要是考试题影片分析放的是《英雄儿女》。主演叫田方,是他的父亲,后来更是成了燕影厂首任厂长……
监考老师问他为什么不再检查检查,他說沒什么好检查的。
和陈凯哥、田状状一起入学的,還有张一谋、顾常卫和张离,他们仨考的是摄影系。后来都改行当了导演,曲线救国。
燕京电影学院這一年的招生,被法兰鸡电影杂志《电影手册》评为“世界电影史上100個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之一。
他们的老师,《大宅门》导演郭保昌,后来审田状状和张一谋的毕业作品《红象》时說:完了我就坐那儿看,我就傻了,我說咱们他妈的要出大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