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马皇后:把蓝玉和李景隆送下去
马皇后此时只觉得虽然喉咙和肺部還有些痒,有咳嗽的冲动,但之前那种肺如针扎火烧的感觉却是沒了,而且也不再高热的浑身沒力气。
這也难怪,无论是消炎药還是抗生素、退烧药,对于大明這個时代的人来說,都是不可能存在的。
因此,细菌還不像是在现代人体内,有那种一代代遗传下来相应的耐药性,药效就可以百分之百地发挥出功效。
而马皇后這时候,虽然病得很厉害,但還在药物能控制的极限范围内,如果再高热几天,炎症蔓延到整個肺部,那就不是吃药能解决的了。
“這药既然是咱大孙弄来的,定然是有些神异的。”
朱元璋拿出那几板药片,认真看了看,之前半夜黑灯瞎火,朱元璋眼睛有点老花,再加上心急马皇后的病情,所以并沒有仔细看.而现在细细看来,发现板后面竟是有字的。
然而這些字虽然看起来都是汉字,但有些笔画却被简化了,至于连起来是什么意思,他更是根本看不懂。
“或许這是那头的字?”
马皇后是有学识的,她看了看分析道:“有可能,先秦有大篆、小篆,秦汉有隶书,而后南北朝至隋唐,楷书大行其道,笔画都是逐渐简明的,而那头的字体,想来确实有可能比咱這头要简明。”
朱元璋若有所思:“如此說来,咱大明现在的字体,也有简化的空间。”
马皇后委婉劝道:“不過這件事事关天下读书人,倒也不好贸然而为之。”
朱元璋微微颔首,這是必然的,字体的演变,一般都需要数百年的漫长发展,以现在大明的通讯條件来說,如果想要在短短几年内贸然推行新的字体,且不說天下读书人需要多久才能把自己的习惯推倒重来,从而在写文章和考试的时候正确运用新字体,就是那些堆积如山的官府文书,按照朱元璋对基层官吏的了解,估计都得混乱好多年,反而因此生出更多麻烦。
而且最重要的是,在這個时代,读书识字是少部分人的特权,因此這個“门槛”,反而是越高越好的,如果字体易于学习和书写,那么就会降低這個进入士绅阶层的“门槛”,引起既得利益阶层的强烈反对和铺天盖地的舆论风潮。
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王莽改制之时,就搞過這些类似的花裡胡哨东西,最后惨淡收场.对于一個理智的统治者来說,相比于字体简化所带来的便利,其带来的麻烦要多得多,因此也就很少有动力来进行這种改革了,除非字体简化能跟其他重要事情形成必然因果联系。
随后,朱元璋又看向接下来的几板药的背后。
不過虽然其他都看不懂,可倒是有一种药的名字,他是能够顺利读出来的。
“——万古霉素?”
马皇后拿過来一看,嗯,還好不是万古毒素。
“如此霸气的名字,想来是那头的神药。”马皇后如是猜度道。
“不错,药效通神,不愧为‘万古’之号!咱大孙出手,果然非同凡响!”
朱元璋由衷地感叹道:“妹子,這次能救下你,多亏了咱的好大孙!”
“是啊,谁能想到,人间之医束手无策,竟是大孙在那头救了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大孙才好。”
“還是咱大孙本事大!”朱元璋无不骄傲地說道。
马皇后点点头,有些心有余悸,她在鬼门关上走了個来回,恍惚间连郭子兴都见到了。
直到此时此刻,马皇后的内心,都充满了不真实感。
而她忽然又想到一個刚才就想问的問題。
“对了,這神药,英儿是从哪取来的?”
“不知道,但是标儿当时留在那裡问了英儿一句,這药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英儿怎么說的?”马皇后关切地问道。
“他說,他会還的。”
马皇后的心裡,有点不是滋味。
【果然,這救命药不是白拿的,英儿一定付出了某种代价,恐怕代价還不小。】
难以言喻的感激之情,从马皇后的心头浮现,可一想到自己的大孙,那么小的孩子,此时正在那头独自奋战,马皇后心裡又实在不是滋味。
“知道英儿那句‘死马当活马医’是什么意思嗎?真是活人造孽,亡人挡灾!要不是英儿出手,怕是這时候我都過奈何桥了。”
马皇后嗔怪地瞪了一眼朱元璋:“你送下去那么多人,這不都成了英儿的死对头?天可怜见,咱的大孙有多艰难,又要招兵买马给你擦屁股,又要付出巨大代价给咱们找药,這過的是什么日子?伱可不能亏待了大孙,有什么好东西,都送過去!”
朱元璋也叹了口气,他哪能想到,自己兴起大案,反而给那头造成了压力,怪不得英儿要反复提醒自己,自己還以为是“打俺”,沒想到是“大案”。
“咱知道了,下次咱问问大孙缺不缺人手。”
马皇后這时候烧退了,肺也清爽了不少,也有心情开玩笑了:“我看蓝玉那小子就不错,李景隆也還行。”
马皇后看這两個飞鹰走马的二代勋贵早就不顺眼了,不過這也只是开玩笑,蓝玉是常遇春妻弟,常遇春的女儿常氏便是朱标此前的太子妃,朱雄英的生母;李景隆是李文忠的儿子,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這些勋贵都是跟皇室沾着亲带着故的,哪能說杀就杀。
朱元璋反倒认真地思考起了這件事的可行性
“重八,這是玩笑话,可千万莫当了真。”
“咱知道,只是這阴阳炁海的事情,咱实在是還沒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又有何规律。”
现在阴阳炁海的作用已经初现端倪,朱元璋很敏锐地察觉到,阴阳炁海可能真的如丘玄清所說,乃是了不得的福缘凡世之人,可从中得到古怪的物品与近乎于“泄露天机”的信息,那么這些东西,到底对大明,究竟会有何等裨益呢?
一想到這裡,朱元璋不禁心中怦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