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共享經濟的本質。 作者:未知 “你們覺得共享單車的贏利點在哪裏?”方黎並沒有直接否決掉這個項目。 孫華楠看了看程偉,其實他這次是被程偉拉來的,他對共享單車這個項目興趣並不大。 程偉雖然看出了方黎對這個項目並不感冒,不過他並不打算放棄。 “方總,我認爲共享單車的主要贏利點兩個,一個是後期的車身廣告,一個則是共享單車的租賃收費。” 方黎搖頭道:“自行車跟出租車、公交車不一樣,車身太小,廣告效應不夠明顯,而且自行車太過分散,要把每一輛自行車都噴上車身廣告,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除非是兩年以上的定期廣告,否則根本沒有做的必要。” “其次,共享單車的租賃收費一次1塊錢,就算一天有六個人騎也才6塊,一個月180塊,看似不少,但是不要忘了自行車的故障率原本就高,再加上人爲損壞以及平時的維護成本,很難收支平衡,就更別說盈利了。” 程偉張了張嘴,想要說些什麼,旁邊的孫華楠趕緊給他使了個眼色。 方黎不禁搖頭:“就事論事,有什麼就說什麼,沒必要在我面前搞國企那套。” “方總,我覺得這筆賬不能這麼算,不管是維護成本還是損壞成本都是可以利用數量來攤薄的,只要我們的用戶足夠多,這些就都不是問題。”程偉咬牙道。 這也是所有看好共享單車這個行業的人,達成的共識,在他們看來只要把市場做大,這些成本都會降低,市場越大,盈利也就越多,而且相比於網約車,共享單車的成本也要低得多,買一臺汽車可以買一百臺自行車,沒理由不賺錢。 方黎對程偉道:“你忽略了一點,並不是所有城市都像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對共享單車有那麼大的需求,大多數三四線城市並不禁止摩托車跟電動車,很多居民都有自己的交通工具,他們並不依賴與公共交通。” 這番話猶如一道閃電劃過程偉的腦海,他所設想的共享單車以數量攤薄成本的盈利模式,必須建立在擁有足夠多用戶的前提下,然而正如方黎所說,共享單車的使用場景高度依賴於公共交通。 一般來講,只有在行程超過一公里,又不到五公里的情況下,用戶纔會選擇使用共享單車,因爲超過五公里騎起來太費勁也太浪費時間,這種情況下用戶大多數會選擇打的或者是網約車,而小於一公里,用戶大多數會選擇步行。 普遍這段距離就是用戶住處到地鐵站,或者是公司到地鐵站的距離,這也是爲什麼共享單車在一線城市發展勢頭迅猛的主要原因。 然而像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有多少呢?就算是把一些發展比較好的二線城市算上,也只有二十多座,這樣的體量完全滿足不了共享單車的盈利,更何況還要面對激烈的行業競爭,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了近十家共享單車項目,未來肯定還會有更多創業者跟金融資本投身其中。 想到這裏,程偉臉色不禁有些灰暗,原本他是想靠這個項目重新證明自己的。 雖說滴滴跟大黃蜂合併之後他也算是成功上岸,實現了財務自由,然而程偉並不滿足於此,合併之後公司的主要領導團隊都是孫華楠的人,他作爲coo難免會感覺施展不開。 而對於孫華楠來說,程偉這個coo有點太能幹了,公司的具體事物都輪不到他插手,程偉就給解決了,時間久了難免有些忌憚,這次程偉提出要搞個新項目,他自然巴不得趕緊把程偉弄走,眼看這個項目沒戲了,孫華楠不禁有些失望。 然而,就在程偉準備告辭時,方黎卻又突然說了一句:“這個項目倒也不是不能做。” 程偉跟孫華楠聞言都驚喜的看向方黎。 “共享單車的確是對網約車市場很好的補充,我們沒理由放棄,不過要改變思路,貪大求全只有死路一條,不過如果是做精做細,或許還有一條生路。” 方黎說完看向程偉:“只是這麼做市場必然會變得很小,你真的想好了要做?” 程偉咬咬牙:“方總,我覺得自己還是比較適合創業型公司。” “那行吧,你做一份詳細的可行性報告上來,到時候就由天元投資來做你的天使投資人好了。” 黃蜂快滴的股份太雜,要是直接從這家公司撥款,到時候發展策略難免會受到股東的掣肘。 程偉自然聽出了方黎的畫外之音,感激得不行,然而孫華楠卻有些遺憾,如果共享單車項目是由黃蜂快滴投資,理論上程偉還是他的下屬,要是項目做成了他還能撈一份功勞。 回去之後,程偉立即邀請了數據調查公司,對市面上的共享單車項目進行數據調查,同時親自帶隊奔赴各個城市,對共享單車的實際使用情況進行走訪記錄。 程偉第一站就到了魔都,作爲華夏對新鮮事物接受程度最快的城市,魔都的共享單車數據也是所有城市當中最好的。 不過程偉發現,共享單車的實際情況不如自己想象中那麼好,摩拜的小橙車投放量雖然很多,但是實際的使用率並不高,上下班高峯期,一些地鐵口又會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顯然摩拜還沒有做到精準投放。 本章尚未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