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一個都沒听過 作者:未知 第二乐章《破茧》發佈之后,一分钟不到的時間,就有近十万下载数,這些都是业内或者相关行业的一些人,早就等候在那裡的。網络媒体都等着听完看完之后写报导,生怕慢一步被人抢先。 但是,当他们第二乐章听完之后,竟然有瞬间的茫然。感觉心裡有数不清的话想說,却又不知道从何处說起。 楚光等人同样早就守在放映室内,一到八点就赶忙下载,打开放映设备。 几乎是同上次一样的情况,中途沒有任何人出声,就算是放映完之后,也许久沒有人說话。 坐在椅子上的楚光深吸一口气,闭上眼,他知道,他的第四名,保不住了。 有些遗憾和挫败,但很快,想到霓光文化和橦山实华的那两個虚拟偶像,挫败之余,楚光又有点暗爽的感觉。 那两個虚拟偶像,第二、三名同样保不住! 知道他们都不会好,楚光觉得心中的郁气散了不少。技不如人,他认了,但看到对手公司的那两個一直压在他们头上的虚拟偶像团队吃瘪,還是很高兴的。 实事正如楚光所想的一样,旬怀和菲丽丝的团队现在正发愁以后怎么办,之前制定的发展计划要改嗎? 橦山实华的大老板宋实华则直接在办公室摔了杯子。 “银翼果然打的是那個主意!” 虽說以橦山实华在虚拟项目上的实力,本不应该怕银翼抢代言,但宋实华心中却开始担忧了。 依现在已出的两個乐章来看,《百年灭世》的确不容小觑,不管其中哪首拿出来都足以撑起一部大制作的电影,更巧的是,它是灭世主题! 明年即将上市的游戏《世纪之战》,同样是灭世主题! “火烈鸟”是会選擇人气更高的虚拟偶像,還是会選擇更符合主题的?這個宋实华還真不敢断言,也猜不到。 “想争代言?就看你们有沒有那個本事!”宋实华召集虚拟项目部门的高管,在办公室开了個紧急会议,一开就是半天。 不過,外界的人可不会管宋实华到底什么打算,现在都盯着延洲音乐协会的反应,沒有他们拍板,业内的其他人可不敢乱下结论,即便都觉得這第二乐章并不输给第一乐章。 上次第一乐章给出“史诗”评价的人,就是延洲音乐协会的副会长明苍,同时,明苍也是齐安音乐学院的前任校长,齐安音乐学院那边现在還沒有动静,就是等着看明苍的评价。否则,要是他们被媒体撺掇地一评价,最后与明苍评价的不一样,那就尴尬了。 银翼的人同样也都盯着《延洲之声》,因为他们是整個延洲音乐界的权威,這也是为什么上一乐章沒人质疑“史诗”的原因。延洲音乐协会,可能裡面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东西,但只要是官網公开发出来的,不会含有水分,那代表着整個延洲音乐协会的脸面,沒谁敢因为私人恩怨而在官網挤兑,想挤兑也会選擇其他的地方,比如接受一些媒体的采访。 银翼五十楼,除了方召,极光项目组的其他人都盯着《延洲之声》。 “怎么還沒出来?” “都快九点了,上一次也是這個点出来的,按理說,這次不至于更慢。” “我紧张。”祖文紧盯着屏幕,拢起的双手,两個大拇指相互绕着圈。 網络平台上的下载数他已经不关心了,他在意的是音乐协会最终的评价,如果下载数上去而评价不高的话,他们也不算是完全成功。 看了看旁边镇定上網的方召,祖文想问什么,嘴巴张了张又闭上。算了,鬼知道方召现在脑子在响着什么BGM。 九点過后,在众人的期待中,明苍的评价沒等到,却等到了音乐协会的另一位副会长戴纳。 “明会长情绪现在有些激动,我就先一步出来了。”戴纳笑眯眯的老脸出现在《延洲之声》官網。 戴纳的话令很多人疑惑,明苍情绪为什么激动?听一首歌而已,至于嗎? 不過,戴纳的级别并不低于明苍,论资排辈的话,戴纳還是明苍的前辈,属于更老一辈的音乐艺术家。有這位的评价更好! 戴纳一般不会对一個新出道偶像的作品进行评价,能够让這位老资历前辈评价的,只有一些大牌的明星和传唱度更广的歌曲,不過,极光的事情比较特殊,毕竟,第一乐章的时候,明苍就给了個“史诗”评语,戴纳也来了好奇心,今天的第二乐章他也等着听了,愿意出来给個评价。 各大业内媒体提起精神,竖起耳朵,生怕漏過這位年過百岁的前辈的评语。 “很多人问我,《百年灭世》的第二乐章《破茧》能不能被评为‘史诗’,对于這個問題……” 一众人耳朵竖得更长了。 “這個問題暂时放下,咱们先說一說‘史诗’。”戴纳不紧不慢的语调說道。 正准备随时截取关键信息发稿的众媒体:“……” 了解戴纳的人现在就想翻白眼了。這老头還是老样子,說话說到一半就拐個弯,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拐回来,简直就是遛人玩。 戴纳可不管其他人怎么想,他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脸上的笑容微敛,开始比较严肃的讲解。 “‘史诗’得追溯到灭世时期以前更早的年代,不管是早期的诵唱艺术,還是那些出沒于宫廷、军营和民众聚会的世代相传的歌谣,都是‘史诗’的一种形式。灭世之后,新世纪初期,也出现了许多歌颂那场百年战争的史诗,但是后来,离那场战争越来越远,生活平稳,也就沒有谁再去听那些了。在当代,只要是宏大的能够激起人们情绪的那类,都容易被人们称为‘史诗’,但很多人却忘记了,史诗,最早的时候,本就是歌颂英雄的……” 接着,這位业内老前辈从各种专业的角度,讲述了“史诗”的歷史,发展,以及现代风格的转变。 各媒体人那脸色就像便秘一样,不住在心裡催促:您老能不能痛快点儿?下個结论再去解释,我們好发稿啊! 不過,专业对口的人倒是听得很认真,這有助于帮他们了解這两個乐章的创作和乐器编排。 “……人生本身就是一次又一次摔倒又爬起的過程,第二乐章同样先抑后扬,它的目的是借助音符的流动,使人们在沉重中看到希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不到四分钟的第二乐章,数百轨的虚拟乐器及音频,编排以及对于人声的运用功力都非常强,从此可见,第二乐章的背后,有非常厉害的交响乐混音师和电子乐编曲师,只是,我沒有从中听出我所熟悉的同行的手笔,对此我也非常好奇。” 专业对口的人都知道,混音和编曲上,任何细小的疏忽都可能造成感官的不适,比如旋律转调過多,和声不协和程度较大等等,都会放大成为意识形态上的“不合群”。 這么一看,這背后的混音师和编曲师相当牛啊!就是不知道是哪两位前辈。 于是,在众媒体左等右等,终于等到戴纳說了一句“的确称得上‘史诗’”的话之后,就争相去发稿了。 而创作圈子的人,包括戴纳自己却在好奇,這两首的背后,作曲人到底是谁?真的是那個传說中的新人方召?還有,交响乐混音师和电子乐编曲师又是哪些人? 一些并不关注新人的资深老前辈们,還看了MV最后的创作团体人名,仍旧沒個头绪,因为极光项目组的那些名字,他们一個都沒听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