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決定
他在殿門處站了一會兒,殿裏的內侍覺得奇怪,試探着上前:“郡王萬安。這是……有什麼事兒嗎?”
“沒什麼,忽然想來看看。”李齊慎記性好,記得當年上前的是平興皇帝身邊的掌案,如今卻是個面生的內侍,看着還不到二十歲。他隨口問,“鍾掌案呢?”
“您還認識鍾掌案?”內侍一愣,旋即低下頭,“鍾掌案年紀大了,今年天冷,冬天沒熬過去……就年前走的。”
李齊慎微微一怔,一時居然不知道能接什麼。
他和鍾慶滿其實沒什麼感情,硬扯起來也就是當年機緣巧合一面之緣,說了幾句話,以鍾慶滿的年紀,他都不能確定這位垂垂老矣的掌案還記不記得他。但李齊慎聽見消息的瞬間,驀地涌起一點微妙的心緒,像是憂傷又像是遺憾。
有些人似乎就是如此,沒什麼緣分,偶然見過而已,等再聽見對方的消息,卻已經隔了生死。
李齊慎沉默片刻:“下去吧。”
“是。”除了靈位和供奉的長明燈,玄元殿裏什麼也沒有,李齊慎顯然不是偷燈油的老鼠託生,內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應聲退下。
李齊慎徑直往殿裏走,在靈位前坐下來。當年他是端端正正地跪坐,如今隨意得多,雙腿舒展,不像是跪拜先祖,倒像是在自己寢殿裏閒坐。
對着一排不會說話的靈位,他徹底放鬆下來,開口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曾經深埋於心的怨恨:“聽見消息時,其實我很開心。棄我於長安城,又命人殺我,終歸活下來的是我。”
“我從沒想過要從他們手裏搶奪什麼,也從沒想過爬到那個位置去。皇帝只是機械而已,塞在那個殼子裏的,又有幾個有好下場呢?”李齊慎微微擡頭,視線一個個掃過靈位,上面用金粉書寫的名號在史書上能拉出一長串,史官洋洋灑灑地讚美,民間則懷着既崇敬又好奇的心思,揣測他們隱祕的舊事,最好能找出些和女人糾纏不清的蛛絲馬跡。
但沒有一個有好下場。說是壽終正寢,再不濟也是因病而亡,不至於夜半被人砍殺,但等到晚年,又有誰是舒服的呢?在太極宮和大明宮之間輾轉,大明宮的地勢那麼高,都不能緩解風溼和頭風,少時再是瀟灑恣肆,死前終究是困在一方小小的天地,放眼望去只有硃紅的宮牆。
李齊慎知道自己也逃不開,他做了這個決定,註定也是這樣的結局,“我曾想過離開這裏,哪怕去吐谷渾放馬,也比在這裏舒服。可惜他們不讓,總覺得我和他們想的一樣,不扒在皇座周圍就渾身不舒服。”
“有人總喜歡打壓我,生怕我知道些他不知道的事;有人暗地裏給我使絆子,生怕我能走遠……說起來都是恨我。可我又做錯什麼了?”他又想起慕容飛雀,那場滂沱的大雨再度在耳畔響起,風裏帶着濡溼的血腥氣。李齊慎的聲音還是壓得低低的,除了自己以外沒人聽得見,語氣卻忽然強烈起來,兇猛彷彿質問,“錯在我生來流着一半鮮卑人的血,還是錯在我生在隴西李氏?!”
他緊緊盯着靈位,深吸一口氣,把涌起來的怨恨吞回去,眉眼一鬆,剎那間又是風輕雲淡,神色平和,像是尊冷麗的玉雕。李齊慎輕聲開口,像是在說和自己不相干的事,“既然如此,那也怨不得我。我總歸還是想活着的。”
他最後看了靈位一眼,輕鬆地笑笑,起身往外走。
負責打掃玄元殿的內侍退出去後就一直候在外邊,看見李齊慎走出來,還愣了一下:“……郡王?”
“無事,該回去了。”
內侍莫名其妙,完全不知道李齊慎來這兒一趟是幹什麼,但他也沒那麼不會看眼色,不至於追問,只低頭行禮:“恭送郡王。”
李齊慎應聲,從內侍身邊走過,往長生殿的方向走。
等到他走遠,內侍回想起剛纔偷偷瞥到的那兩眼,總覺得有哪兒不對。
李齊慎來時神色肅穆,眉頭微微蹙着,眼神遙遙地落在玄元殿裏,像是有萬千憂思說不出口,但他走時一臉輕鬆,好像終於想通了什麼,又好像徹底不在乎。同樣一張臉,些微的神色變化,彷彿徹頭徹尾換了個人。
內侍想到些沒頭沒腦的異聞,打了個寒磣,抹抹臉,進殿去了。
長生殿。
畢竟是天子寢殿,先前亂軍壓城時進出是一回事,現下局勢平復,再進殿就是另一回事。崔適以爲李齊慎會移回清思殿或者乾脆回郡王府,沒想到他依舊在長生殿住着,還有點想不通,在他對面坐下時沒忍住:“你怎麼還在這兒住着?先前不是還和我抱怨不願睡你阿耶的榻,嫌惡心,只能在桌後邊打地鋪,硌得你渾身不舒服嗎?”
“會寫詔書嗎?”李齊慎沒理這茬,拋了個問題回去。
“詔書?”崔適莫名其妙,以爲自己是聽錯了,“中書省起草的那個?”
“對。”李齊慎瞥了他一眼,“中書省會寫,你會不會寫?”
“……當然會啊!”崔適一口氣差點上不來。他不會武,也不愛這個,能在長安城裏安身立命,靠的就是一支筆,詩詞大賦,沒有哪個是他不會的。
現下李齊慎這麼一句,還把中書省拉出來,崔適覺得李齊慎有點看不起他的意思,難免有點惱,“說是要過門下省和中書省,也只是該走的程序而已。若是隻說上邊寫的東西,無非是四六駢體,有什麼不會的?別說我,你也會啊。”
“我懶得寫。”李齊慎確實會,但他不愛寫這種花裏胡哨的東西,在軍中寫檄文都寫的是極盡簡略的散體。他把桌上的紙筆推過去,“來,寫。”
“寫什麼?”
“寫個詔書,能讓我把我阿耶榻上的被褥換成我自己的。”
崔適大驚,猛地擡頭去看李齊慎:“你……”
“紙筆都有,先在紙上擬個草稿?”李齊慎很平靜,語氣清清淡淡,順手把桌上卷好的帛也放到崔適面前,“或者崔郎君妙筆生花,直接在帛上寫?”
“……不是,郡王,你真……真打算要這樣?”話說到這份上,崔適再聽不懂就是傻,他渾身僵硬,舌頭都動不利索,磕磕巴巴地說,“陛下還在成都,你……若是他鬧起來,場面就……你想好該怎麼辦了嗎?”
“這卷詔書下不下,他都會鬧起來,與其等他回來,還不如搶佔個先機。”這麼多年下來,李齊慎大概琢磨透了李承儆的心思。
如今叛軍猶在,只不過是暫且退卻,本該對內休養生息,對外繼續追擊平叛。但以李承儆的狹隘心思,一旦回長安城,最先下的令恐怕是殺了李齊慎和守城時支持過他的節度使。等到了那一步,叛軍大可捲土重來,李齊慎沒那麼大的心,說不出自己是爲了天下萬民,但至少他不願讓在城外懷着必死之心一往無前的將士白白喪命。
“現在太子已死,直系只剩下我一個,你說我是自己來,還是去宗室裏找個好控制的幼童?”李齊慎問了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沒等崔適回答,“寫吧。”
“詔書得落印,現下玉璽不在,丹華大長公主印又太小了,落在上邊不像話。”崔適有點猶豫,“這又該怎麼辦?”
“落不落印的,還有什麼要緊?我不是要讓他們看上邊的玉璽,我是要讓他們知道。”李齊慎懶得管落什麼印,“反正都是謀權篡位,你還真想得這麼正經?”
崔適一愣,悟了。李齊慎壓根不是正兒八經繼位的,管他程序如何呢,先爬上去再說。
他想了想,看看桌上的紙筆,再看看李齊慎,又有點猶豫。
李齊慎沒懂崔適在猶豫什麼,懵了片刻,忽然想通了。雖說他能保證大致不會出什麼差錯,但萬一有了什麼變數,他當然是一死,寫這詔書的崔適也得跟着人頭落地。
他叫崔適入宮來寫這卷詔書,純粹是少時一同讀書的習慣,他不愛寫繁複鋪陳的駢體,一貫丟給崔適。崔適一向仿得惟妙惟肖,有幾回還讓許胥光誇獎過。
但如今不是當年,李齊慎知道這一支筆有多重,沉默片刻:“不想寫就回去吧,放心,我絕不會爲難你。我自己寫。”
眼看他要去拿筆,崔適趕緊一把奪過筆,他剛纔連腹稿都打了一半了,哪兒能不寫。他清清嗓子,看了李齊慎一眼,再看看還空着的硯臺,充滿暗示:“郡王,您看……”
李齊慎懂了,但事到臨頭,只能讓崔適佔這個便宜,他提起硯臺邊上的小壺,往裏邊倒了點水,拿起墨錠:“行,我研墨。”
作者有話要說:小崔:我難得翻身做主人啊(美滋滋)
唉,瘋狂掉收,感覺自己被拋棄_(:3)∠)_感謝在2019-11-2918:28:56~2019-11-3012:16:37期間爲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手榴彈的小天使:虞何何1個;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未歸期、西窗無燭、答昔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遲遲32瓶;我想改個名兒、薄煙清嵐、太平有象10瓶;340338376瓶;桃花雨紛紛、夏日一顆桃兒、答昔、聽鬧鐘的貓5瓶;南陌苑至3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