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婚事[15]
老夫人心裡有沒有记挂着钱家,是不是想拉扶钱家一把,谁都不知道。
前世文姒姒被困在太子府中,对外界的消息知道的不多。
她只清楚,董太后去世之后,文老夫人在镇南侯府說一不二,昌平郡主和文光远都被文老夫人各种拿捏,稍有不慎,文老夫人便是一顶“不孝”的帽子扣上来。
那個时候,对于钱家,文老夫人应当是帮扶了不少。不然也不会把文光远的妻子董氏往死路上逼,强迫文光远去娶她们钱家的女孩儿。
对于现在的大嫂,文姒姒自然喜歡。
董氏贤惠大气,对待文姒姒就像对待亲妹妹似的,从来沒有任何事情与她闹過嫌隙。
至于董氏生的一儿一女,文姒姒也是真心爱护。
佑佑现在才三岁,头上戴着一個帽子,看起来憨憨的,听說文姒姒要出嫁,他不舍的抓住文姒姒的衣服,让文姒姒不要走。
文姒姒刮了刮小家伙的鼻子:“姑姑不出嫁,你养姑姑一辈子啊?”
小家伙郑重的点了点头,還拿出随身携带的小荷包,荷包裡都是他過年时收到的金瓜子儿,沉甸甸的一大把,全抓出来给文姒姒。
文姒姒忍俊不禁:“姑姑不要這個,你把你的小马送给姑姑。”
佑佑咬着唇:“嘟嘟不出嫁,小马给你骑。”
文姒姒笑着揉揉他的头,让他去一边玩去了。
紧接着,文姒姒把几個丫鬟支开,又对昌平郡主道:“现在太后娘娘還在人世,老夫人对您有几分客气。可是,太后娘娘毕竟高寿,說不定哪天就西去了。到时候老夫人别說强逼着大哥纳钱氏女为妾,就算嫌大嫂碍眼,要大哥休了大嫂娶钱氏女,您也拿她沒办法。”
昌平郡主得了文姒姒的提醒,心裡越发觉得不安。
以前她总觉得,佑佑是镇南侯府的嫡长孙,是镇南侯的亲孙子,谁敢加害于他,那真是嫌活着腻歪了。
现在想想看,自从文光远娶了董家的女子进府,文老夫人就沒有给過他太多好脸色。
昌平郡主甚至听說文老夫人发過牢骚,說是整個镇南侯府,都被董家女掌控着,不如改姓董得了。
要是董太后去世,董家真衰落了,文老夫人为了夺回对侯府的控制权,說不定真会干出什么下作的事情。
昌平郡主越想越觉得将来不够太平。
她禁不住叹口气:“姒姒,倘若你嫁的人是太子,有太子這個大腿撑腰,家裡又能再添几十年的荣华富贵。”
文姒姒摇了摇头,沒再說些什么。
未来之事,她說出来也不会有人相信,假如告诉昌平郡主,昌平郡主說不定還会以为她疯了呢。
昌平郡主把文姒姒在做的嫁衣看了一遍,她越看越觉着稀罕:“姒姒,你的手艺什么时候变這么好了?”
真真比京城一些绣娘的手艺厉害。
“不過還是得注意自己的身子,”昌平郡主道,“嫁妆這些东西,家裡都会给你准备好,让你风风光光的出嫁。”
齐朝女子出嫁都会准备丰厚的嫁妆,尤其是出身高门的女子。
嫁妆越是丰厚,夫家越不敢欺压。
虽然文姒姒要嫁的是皇家,但依旧是這個道理。
昌平郡主都已经想好了:“成亲之后,就算靖江王不疼你,你有這么多嫁妆在,自個儿丰衣足食的,用不着求人。”
文姒姒点点头。
昌平郡主又道:“无论如何,你的嫁妆肯定要比巧丫头的丰厚。”
她才不甘心让自己的女儿被压一头呢。
昌平郡主嘴上是刻薄,疼女儿的心亦是真的。
晚些时候大嫂董氏抱着孩子過来了。
身为世子夫人,董氏倒不必日日看着孩子,孩子大多数时候都是让奶娘看着。
只是董氏想着文姒姒一旦出嫁,日后便很少再回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来看看侄女儿。
董氏既是文姒姒的大嫂,又是文姒姒的表姐,算是看着文姒姒长大的。
文姒姒和佑佑那么大的时候,董氏整天带着她一起玩儿。
俗话說长嫂如母,董氏当真把文姒姒看成半個女儿,听說文姒姒要出嫁的消息,她难受了半晌。
董氏心思细腻纤弱,平日裡寡言少语的,外人看着她心思重,文姒姒却知道這個嫂子真疼自己,很多时候比大哥对自己還好。
她一看董氏過来,赶紧招呼着董氏坐下,顺手抱過董氏怀裡的喜姐儿。
喜姐儿如今九個月大,睁着一双葡萄般的眼睛,平时很少哭闹,看见人就笑。
董氏嘱咐道:“王府不比咱们家裡,你在家裡犯了什么错沒人罚你,等到了王府,一切都不一样了,千万不要耍小姐脾气。”
前世文姒姒听到董氏說這些,她心裡全是不耐烦,觉着对方說的全是废话。
同样的场景相似的话语,听在心裡,文姒姒却有不同的感受。
文姒姒点点头:“大嫂,我知道。”
董氏叹口气:“姒姒,你也别嫌我烦,大嫂說句真心话,当姑娘和当媳妇儿完全不同,你婚后行事定当小心,宫裡的人不好得罪。大嫂知道家裡给你准备的嫁妆丰厚,這裡是三百两金子,从我嫁妆裡拿的,你收下来以后用,别同我客气。”
文姒姒這回沒再拒绝。
不過,董氏离开之后,文姒姒琢磨了一下她话语裡的意思。
昌平郡主与董氏两层亲戚关系,待董氏就像待女儿一般,自然不可能给她委屈。文光远是個正人君子,对妻子敬重爱护,也不会给她委屈。文姒姒這個小姑子更不会了。
那董氏近来为什么忧心忡忡的?
难不成是文老夫人给昌平郡主施压不成,私下裡给董氏施压?
前世沒有想過的事情,现如今却在文姒姒的脑海裡徘徊。
文姒姒转念又一想,想起宫裡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又想起靖江王府裡的侍妾,還有前世未报的仇恨,一時間有些失眠了,完全睡不着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