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九章 进城

作者:弹剑听禅
亲,欢迎光临33言情! 古言 清早,李易书从瓷缸裡取出一個袋子,袋子裡面装着白白的圆圆的汤圆——他吃過汤圆,但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但汤圆甜蜜的味道让他记忆犹新。 “姐姐,這是汤圆吧?”李易书不确定地问李周乐,因为這些汤圆太白太漂亮了。 李周乐确定地嗯了一声,指着包装袋上的字道:“上面不是写着嗎?赖汤圆。” 别說古代人只认繁體字不认簡體字,简化汉字的歷史由来已久,北宋的时候,文学家书法家们就经常写简化的汉字,比如将“鸟”的四個点用“一”横代之。再追述更古前,汉朝史游《急就章》中就有“时、东、陈、孙、检、帐、项、楼、来、夹、颊、侠、箧、贝、学、见、为、伪、长、张、随、状、问、觉、乐、犊、读、断、变、郸”等简化汉字。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写的简化汉字不要太多。唐朝虞世南书《孔子庙堂碑》中用過“状、弥、将、于、来、随、尔、涌、麦、継。此外用過:来、问、礼、绝、维”等简化字;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中用過“盖、弥、净、箧、纲、随”等简化字。简化汉字的歷史悠久,李家书香世家,繁體字和简化字皆认识。那些歷史上沒有的简化字,两個人承上接下地猜一猜,也都认识了。 很快两個人就将包装上的說明看明白了。 “真的是汤圆,姐姐,今天早上我們吃汤圆吧?”李易书眼睛亮闪闪地开口。 李周乐沒有不同意,但是——這個包装的袋子好漂亮但是好难撕开啊!两姐弟费了半天的劲儿都沒有撕开包装袋,最终還是李周乐拿了剪刀把袋子剪开一個口,将裡面的汤圆倒了出来。 白胖胖的汤圆躺在勺子上,咬一口,甜甜的豆沙流了出来,好好吃……李易书幸福地眯起眼睛。女子和孩子本来就喜歡吃甜食,现代出产的汤圆比起古代的汤圆口感更细腻、味道更甜,让两個许久都沒有吃過甜食的人吃得幸福无比。 “姐姐,神仙对我們太好了!”李易书心裡面充满了感激。 李周乐何尝不是,她将装汤圆的包装纸慎重地收了起来。两姐弟美美地吃了一顿汤圆,剩下的汤圆,李周乐将它们压成了一個個的圆饼子,在锅裡抹上一层油,放上圆饼,用小火慢慢烤熟。烤好的汤圆饼散发着焦香,吃起来口感比煮的還要好。李易书虽然已经吃饱了,但忍不住又吃了一個烤的汤圆饼。 李周乐留了三個在外面,剩下的用布包起来,准备中午的时候填填肚子。两姐弟收拾了一番出门要带的东西,就听到院子外面响起了声音,不一会儿,温家三兄弟走了进来。 “好香啊!”小孩子温子珏忍不住,问道,“周乐姐姐,什么东西這么香啊?” 李周乐笑着将留出来的三個汤圆饼分给三兄弟,三人吃后眼睛都亮了。 “真好吃。”温子珏几口就将汤圆饼消灭光了,然后用大量時間回味刚才甜滋滋的味道。 温子夏吃了一半,将剩下的一半给给两個弟弟。李周乐沒有阻止他,布包裡還有好些汤圆饼,中午的时候可以让温子夏多吃一点儿。 温子夏以为汤圆饼也是李易书从酒楼拿回来的,沒有多问什么,只道:“准备好了嗎?好了我們就出发吧!” “好了。”李易书和温子瑜率先跑到院子裡,把放在墙角的独轮车。独轮车是李家大哥用废木料做出来的,一只硕大的轮子高高耸起,像昂扬的鸡冠;两翼是结实的木架,堆放货物;后面两只木柄,被推车人提起置于胯旁,很像张扬的鸡尾。因此李家大哥将此独轮车取名鸡公车,李家人和温家人都觉得很形象。甚至为鸡公车的发明找出来历:巴蜀古栈道为三国蜀相诸葛亮出师伐魏的必经主道,诸葛亮为解决在這“天梯石栈”道上人背畜驮的运输困难,研究制造了“木牛流马”以代人力畜力运饷。《陈後山集》载:“蜀中有小车,独推,载八石,前如牛头。又有大车,用四人推,载十石,盖木牛流马出”。村民们听了這個解释后被鸡公车的“高大上”折服,非常虔诚地向李家大哥学习鸡公车的制造方法。如今,每家都拥有一辆這种手推鸡公车,大大方便了村民们前往城镇赶集时一路上的运输,使得他们能够带更多的东西到城镇去卖,并买回更多的日用品。 温子瑜把温子珏放到鸡公车坐好,与李易书一人推着一边木柄,出了李家院子。温子夏和李周乐走在后边,沒有让温子珏从车上下来。温子珏年纪小,一路走到县城肯定是不行的,而且他人小体重轻,放在独轮车上不会让李易书两人推着累。 村子裡的人看到两家人的状况,纷纷跟他们打招呼。這段時間前往镇裡和县城找工的人很多,村民们也以为他们去镇上或者县城找活干。不過看着一行几人的小身板,村民们嘴上不說,心裡却是叹息,他们這么柔弱的身板哪能够找到活儿干?城裡人找短工都是找身强力壮的。哎,可怜這几個孩子了。這世道,什么时候才能安定下来啊? 走出村子有两條路,一條往东,通往镇上,只需走五裡路;一條往南,通往县城,要走二十裡路。因为要卖塑料瓶,温子夏和李周乐選擇了前往县城的路。县城比镇子大而繁华,在那裡,瓶子才能卖出大价钱。 走了一個多时辰,一行人终于到达了县城。县城比镇子热闹多了,县城名为旌阳县,下辖了六個镇,地理位置优越,四周农田广袤且交通方便,来往行商很多,因此特别繁华。一行人先不忙着卖塑料瓶,而是找了一家绣品铺子,将李周乐绣的手绢卖出去。一块帕子的成本要五個铜板,卖出去却只有八個铜板,人工真的一点儿也不值钱。 “這位大哥,請问县城上哪家当铺最公道?”温子夏见生意完成了,小二很高兴的样子,发声询问。 店伙计听得温子夏的问话非常礼貌,再看其虽然穿着一身打了补丁的短衣,但一身气度温文尔雅,更像是個读书人,于是态度也恭谨了两分。 “這位小哥要当东西?” 温子夏脸色一暗,叹息道:“這两年天灾*不断,家中本有一些余粮也不够一家子人吃,不得不当了祖上留下的传家宝,来换取一家子温饱。只求老天爷保佑,兵祸赶紧平定,再不要有天灾了。” 店伙计闻言叹了口气,颇为理解地道:“谁說不是呢!” 店伙计同情心一起,详细地给几人介绍了县城中的当铺资料:“县城*有八家当铺,其中李家当铺……总的来說,姜家的惟安当铺最为公道。” 温子夏谢過店伙计,从李周乐那裡拿了十個铜板塞进店伙计的手中:“谢谢大哥,這点儿小钱不成谢意,你拿着喝茶。” 店伙计急忙推迟:“怎么能够拿你的钱?” 温子夏微笑:“大哥详细给我讲了這么多有用的信息,让我不用损失太多的典当费。這些钱做为谢礼,已经够少了。大哥不收下,我心难安。” 店伙计听完不再拒绝,高兴地收了铜板。十個铜板可以买一斤肉,回去改善一下家裡人的伙食。 走出了绣品铺子,一行人前往店伙计指点的惟安当铺。惟安当铺位于县城中最繁华的地段,乃四水归堂风水宝地,老大一個繁體的“當”字,悬在门口,虽是招牌,却如衙门般气势夺人。大门上雕刻着五福临门的暗纹,两侧挂着对联:“未登龙虎地,先进发财门”。进入大门,最先看到的是宝葫芦的屏风,用来吸气纳吉。两米多高的柜台中间,留有两個小窗口,周围皆用铁栅栏钉死。那高高的柜台用坚固的榆木制成,外头還镶以富有韧性的竹條。给来典当的人一种心理压力。 “典当什么?”坐在柜台后面的朝奉木着脸问道。這個世道,来典当的人太多了,且都是一些不值钱的东西,朝奉收得都不耐烦了。 李周乐从包裡拿出塑料瓶交给温子夏,温子夏递了上去。 朝奉接過塑料瓶,眼睛立刻瞪大了:“這,這是琉璃?不,不对,琉璃沒有這么轻!” 朝奉将瓶子捧在手中仔细研看,半天依然得不出结论,对一名当铺后生道:“去,将掌柜的叫来。” 后生应了一声,飞快地从柜台后面的小门跑进了裡面院子裡,不一会儿,门再次打开,走进来一個中年人,中年人沒有朝朝奉那边走,而是手撑着门,恭敬地等待某人从门后走进来。果然,一個身穿锦衣的年轻公子走进了门,一眼看到朝奉手中的塑料瓶,大步走了過来。 “大少爷!”朝奉恭敬地给年轻人行礼。 年轻人的视线粘在塑料瓶上:“把你手中的瓶子给我!”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