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養鴿千日,用鴿一時

作者:喫兩個檸檬
第273章養鴿千日,用鴿一時

  永樂年間。

  朱瞻基也聽說過這樣的作弊手段,對於那些投機取巧之輩,他深感不齒。

  “真可謂是養鴿千日,用鴿一時。”

  “爺爺,若再發現有人以此等手段作弊,就罰他終生爲大明養信鴿。”

  朱棣對科舉作弊之人也是深惡痛絕。

  他點頭說道:

  “可以,既然他對信鴿傳遞消息深有心得,爲他安排如此差事,也算是人盡其用。”

  嬴政輕輕撫過下巴,陷入沉思。

  他忽然意識到,將銀鹽顯影技術與飛鴿傳書結合使用,不僅能夠大幅提升消息的傳遞速度,還能避免信息泄露。

  若是在戰時,這樣傳遞消息,既保密又不會貽誤戰機。

  這個念頭讓嬴政爲之一振,他立刻轉向身邊的李斯,鄭重地吩咐道:

  “李斯,即刻告知墨家後人,命他們研究銀鹽變黑顯影術。”

  而此時,無數學子的內心如潮水般涌動。

  試問誰不懷揣着高中狀元的夢想,渴望以此改變門楣光宗耀祖?

  又有誰不憧憬跨越階層,從此扶搖直上?

  他們爲此夜以繼日、孜孜不倦地求學。

  但是十年寒窗太苦了啊!

  他們在苦學的間隙,有時候也會動搖。

  若是能用一些非常的手段助自己一步登天,又有何不可!

  而也有些學子嗤笑一聲,不屑於這些不入流的手段。

  沒有真材實料,即使高中狀元又如何?

  只有足夠的實力和才華,才能讓自己真正站在巔峯之上!

  【然而,要真正將小抄帶入考場絕非易事。】

  【考生必須接受詳盡無遺的搜查,包括頭髮、鼻孔、耳朵等各個細節。考生所穿衣物被要求不得有夾層,筆桿需經過鏤空處理,乾糧甚至需要掰碎才能被允許帶入考場。】

  【一旦搜出夾帶,作弊者會被戴上重達50斤的枷鎖,站在貢院門口示衆長達30天。身子要是單薄一點兒,估計性命難保。】

  【乾隆爲了嚴查作弊,還爲負責搜查的士兵提供了高額的賞金。】

  【每抓到一名作弊考生,士兵將獲得二兩銀子的獎勵,這在當時足以支撐一家老小兩個月的生活費用。】

  李世民突然靈光一閃。

  考生夾帶確實讓人防不勝防。

  不然直接讓考生脫光衣服,換上官方的考試服得了。

  再重點檢查耳朵、嘴巴、頭髮、鼻孔。

  嗯......還有屁股。

  【比“夾帶”高級一些的是“槍替”,也就是找人替考。】

  【晚唐的詩人溫庭筠,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槍手。】

  【他的大名在考官間廣爲流傳,因此每逢考試,考官們都會特意將他的座位安排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以便嚴密監視。】

  【結果,溫庭筠硬是在考官眼皮底下,幫八個人完成了試卷。】

  此時,彈幕彈出。

  “溫庭筠專業槍手,據說不管你的詩有多爛,只要讓他改上八個字,就是一篇考場佳作,故外號“溫八叉”。”

  “八叉是八叉成韻,不是改八個字。”

  “主要是溫庭筠幫八個人完成了,而且八個人都考上了,自己卻落榜了。”

  永樂年間。

  朱瞻基又感覺無語了。

  寫出那首細膩傳神的《菩薩蠻》之人,竟然是多次替考之人!

  既然考官們都知曉溫庭筠的過往事蹟,爲何還要讓他參加科舉呢?

  而溫庭筠“槍手”案最終東窗事發,破壞考試公平罪名成立,又被朝廷奚落,爾既德行無取,文章何以稱焉。

  一個才華橫溢的文人,被下放到地方勞動改造,最終竟流落而死。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啊!

  【爲了防止替考,宋朝開始實行浮票制。】

  【每個考生都有一張浮票,上面詳細記載了他的容貌特徵和身材特點,必須嚴格覈對後才能進場。】

  【後來宋太宗又實行了“鎖院制度”。每次科舉考試都會有多名正副考官參與,他們互相監察。】

  【當考官接到任命後,他們必須全體入住貢院,一直住到放榜那天。】

  【爲了防止有人走後門,貢院門口還設有官兵嚴密把守。】

  【康熙年間,在童生試中增加了審音制度,對考生進行覈對口音,以判斷是否本地人。】

  【另外,清代科舉考試製度還增加了複試制度,在鄉、會試發榜後再進行的考試,以對考生的資格進行重新認定。】

  【爲了保證閱卷的公平準確,清政府又實行了磨勘制度,就是對鄉、會試閱卷後進行復核。】

  【先複覈考官在出題和閱卷中是否有紕漏和錯誤,再複覈考生的考卷是否有文理悖謬、文體不全、俚言諧語等問題。】

  【這些舉措都是爲了防止冒名頂替,一旦發現替考,不但會革取功名,還會發配勞役。明清時期甚至會被處死。】

  “宋朝對作弊的預防還是有一套的啊!”

  李世民向長孫無忌努努嘴。

  長孫無忌立馬就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

  懂了!大唐也要學起來!

  【還有一種投機取巧的方式叫做“冒籍”。】

  【由於科舉制度在學額分配上存在地域差異,京城往往擁有極高的錄取名額,南北錄取有差異,而文風昌盛、人口與賦稅多的地方能分配到更多名額。】

  【這就導致了科舉移民現象,考生競爭激烈的地區“移民”到學額豐富的地區參加考試。】

  【唐朝詩人王維就是其中之一。他原本籍貫蒲州,卻去了錄取率最高的京兆府參加考試。】

  【19歲就以第一名的身份參加省試,而後一舉考中進士。】

  【宋朝時期,要求考生在戶籍所在地報名,且曾犯罪或正在守孝者不得應舉。】

  【這一規定使得一些曾犯刑責或正在守孝的考生選擇冒籍到其他地區應考,甚至直接前往京城開封,接受京城文風的洗禮。】

  【一些財力雄厚的學子還通過購買田產的方式在異地落戶,以合法化自己的冒籍行爲。】

  此時彈幕彈出。

  “哦豁,這不是高考移民嗎?!”

  “原來古代就有了!”

  “下輩子我也想當京城人。”

  “猜猜我是哪個省,錄取分數高且人數少!”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