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27章 武略将军

作者:未知
第27章武略将军 朱由检赶紧让徐应元大开中门,自己一边走一边思考:皇兄现在给我下旨,究竟是为什么?难道自己支持丁岚研制火箭的事被皇兄知道了?不可能,皇兄不可能這么快知道,就是知道也沒下旨训斥自己呀!自己最近做過其它什么违法的事嗎? 由于朱由检的大脑中充斥着对大明处境的担忧,所以平时所做的是事,基本上都是围绕大明的中兴,有时难免会做些违反大明体制的事。 比如,进入军营,就是违反自成祖以来的祖训。现在他是未成年人,打着锻炼身体的幌子,别人也沒怎么重视他,一旦成年后,如果還赖在军营,不去封地,难免会遭到言官的弹劾。 大明的言官,本来是为了监督各地的官员,从鸡蛋中挑骨头,专找官员的不法之事进行弹劾,目的是在都察院之外,增加一重保险,让官员廉洁自律,出发点固然是好的。 但任何一项制度,在极端的腐败面前,都不是万能的。随着大明政治的腐败,言官逐渐沦为党争的工具,言官们要么对贪腐之事熟视无睹,因为他们也是主角之一;要么在首脑↓,人物的带领下,对某一事件狂轰滥炸,连皇帝都忌惮三分。 但进入军营是皇兄同意的,還拨了一万两银子,应该不是为了這件事。到底是什么?朱由检实在想不明白,也就沒再去想,反正一会就会知道答案。 一名年近六旬、脸上皮肤皱得像黄牛脖子的老太监抖了抖宽大的宫裤,他看了朱由检一眼,发现朱由检已经端端正正地跪在自己的面前,于是拉开黄线,展开圣旨,朝南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信王朱由检,善统兵,富谋略。特奉京师五军营奋武营指挥同知,武略将军,负责奋武营的日常训练,钦此。” “吾皇万岁万万岁。”朱由检差点忘了谢恩,在宣旨太监的提醒下,才谢過恩,接過圣旨。 原来是好事,還亏自己琢磨了半天。既然皇上下旨让自己在奋武营担任指挥同知,那自己留在奋武营就是名正言顺的事了。 這和以前担任奋武营参谋有天壤之别,参谋只是秦永年的临时任命,随时可能取消,即使秦永年不主动取消,一旦遭到言官的弹劾,官小位低的他根本保不住自己。 有了皇帝的任命,一般人根本不敢弹劾,即使有言官弹劾,只要朱由检不做出谋反的事,朱由校以皇帝的身份,大可对弹劾的奏章留中不发。 “請问公公,皇帝为何奉我担任武略将军?”朱由检知道规矩,他虽然贵为王爷,也要给宣旨太监谢礼,送了十两银子后,才打听缘由,毕竟,每天和皇帝在一起的太监,对皇帝的心意了解得多一些。 “具体的原因咱家也不清楚,听說是兵部尚书李大人在皇上面前保举殿下的。”接過十两银子,宣旨太监的脸色稍稍缓和些,不過,他的声音太难听,比公鸭還公鸭。 虽然朱由检的身边不乏太监,比如徐应元就是他的贴身内侍,但传旨太监的声音太难听,要不是想探听一些信息,朱由检觉得看到這样的人,晚上睡觉都会做噩梦。 送走了宣旨太监,朱由检還在思考圣旨的事,原来是李春烨的推薦,显然,這是一件好事,有了正式的军官身份,便于自己训练和掌控部分军队。 “殿下是否在思考圣旨的事?”徐应元并沒有离开,见朱由检在沉思,估计是在想圣旨的事。 “应元,你說,這是好事還是坏事?”朱由检虽然心中有了答案,他還是想听听這位近侍的想法。 “是好事也是坏事。”徐应元给出一個令朱由检十分惊讶的答案。 “恩?应元,你說說看。”朱由检不太喜歡這种過于辩证法的答案,每件事情,如果分析起来,都有好和坏的一面,如果這么說,每一件事都沒有好坏之分了。 “先說好的一面。”徐应元沒有注意朱由检的脸色,他甚至都沒有看朱由检,长期的宫廷生活,使他比朱由检更善于分析事情背后的阴谋和阳谋,他不是轻视朱由检,毕竟朱由检還太年轻,他只是抓住一切机会让朱由检尽快成熟起来。“殿下喜歡呆在军营,做自己喜歡的事,有了奋武营的指挥同知,殿下的做起事来,可以更加得心应手。” “那你再說說坏的一面。”朱由检感觉這和自己的想法差不多,不知道徐应元所說的坏的一面,能坏到什么程度。 “坏的一面,就是殿下从此要处在风口浪尖了。”徐应元的话耸人听闻,“以前殿下在军营,知道的人并不多,有了這份圣旨,殿下定然会引起更多的人关注,殿下也就可能遭到言官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猜忌。” “這是皇兄下的圣旨,怕什么?”朱由检不以为然,既然皇帝都不急,别的太监急什么?好像万历皇帝打算传位于最喜歡的小儿子福王,遭到群臣的反对,就這么僵着,福王也一直沒有去封地,直到万历去世。 “殿下可知道大明不以言获罪?不管是不是捕风捉影,言官都可以以防患未然說出无数條理由,反正言者无罪。如果說的人多了,就是皇帝也架不住。殿下可知万历帝为何三十年不上朝?”徐应元的分析還真有点道理,再說,天启皇帝也不是成祖、万历、正德那样的牛人,真要发生言官大规模弹劾的事,他怕也不是能担待的人。 朱由检這才发现自己的白痴,好像大明朝是臣子最不怕皇帝的朝代,奥,加上江南工商业的发展,是不是中央王国真的要到了羽化的时代了?自己具有后世的经验,又能为中央王国在羽化时做些什么? 不過,這是以后的事,先解决好眼前再說,“恩,也是,那我平时注意点,尽量不做引人关注的事。”其实,朱由检自己都不相信,他现在所做的事,哪一件不是引人关注?奋武练兵、开发火器,以及自己正要打算做的事。 “殿下明白就好。”徐应元觉得朱由检是聪明人,话只要点到即可。 “应元,我要见皇上。”虽然有徐应元的提醒,朱由检不敢掉以轻心,但该做的事還是不能落下。朱由校一贯不太喜歡让繁琐的政务耽搁自己的木工活,既然现在重视军事,那就抓住机会,和他說說组建军校的事,让军官能批量生产,免得自己一個人练兵,累死不說,训练的速度也不够,毕竟女真建奴和农民起义都不等人。 “是,殿下。”徐应元口中答应,脚步却沒有动,“殿下可是去宫中谢恩?” “恩,這可是皇兄的天恩,我必须当面谢恩。”朱由检根本沒想到谢恩的事,不過,为了打消徐应元的担心,只好顺口回答,将话藏在心裡,已经是他的习惯,也许他注定要孤独地为大明的重生而奋斗了。不過,徐应元的话提醒了他,如果别人问起,就当是进宫谢恩。 徐应元很快准备好,二人直奔乾清宫而去。 朱由校還沒散朝,见是信王到了,早有太监将朱由检引到乾清宫等候。捧着散发热气的香茗,朱由检沒有心思品尝,他在乾清宫转悠起来。各种文件当然不能碰,谁知道是什么级别的机密?自己這個王爷只不過是個虚衔,实衔不過是奋武营指挥同知,而且還是刚封的。 在乾清宫中,让朱由检印象最深的是两件事。 一是乾清宫内摆满各种完工和沒有完工的木器,有木椅、木橱、木柜,甚是還有一個巨大的木床,如果申請吉尼斯纪录,或许有希望,不過,吉尼斯纪录现在還沒有诞生。 一個皇帝,不安心治国,不思考怎么打败兵临城下的建奴,不想着开源节流,却醉心于木工技术,真要喜歡木工,你造個战车、木牛流马、航母什么的也好,尽造這些日常的器具,抢百姓的饭碗。 在真实的歷史上,朱由检和朱由校的感情是很深的,但皇帝的误国行为,還是让朱由检非常痛心,虽然他现在還无法向朱由校进言。 难道宋徽宗因恋画而丢掉性命,還丢掉北宋王朝的故事,对他沒有任何启发作用嗎? 作为皇帝,你必须将主要的精力放到国家治理上,如果是能力不够,還可以理解,但要是无心理政,则是对国家对皇室的背叛,如果落得国破家灭、皇室被诛,受到牵连的有多少人? 如果不喜歡做皇帝,大可将皇位让出来,想当皇帝的怕是排队都能排出北京城。皇帝的称号,决定了你不能像常人那样随心所欲,如果喜歡赏赏花、钓钓鱼、吟吟诗什么的,也不是不可以,但不能醉心于此,更不能为了成为某一领域的行家大师而放弃本色工作,皇帝最好是通才,但绝不能是专才。 另一件让朱由检感兴趣的是墙上的一幅画。确切地說,是一副地圖,大明现在的疆域图。 西北,蒙古人直逼长城,甘肃镇、宁夏镇、延绥镇、大同、山西镇都处在蒙古骑兵的威胁之下,五镇的军民如同生活在火山口。 虽說鞑靼人早已臣服大明,那是成祖武力征讨的结果,一旦大明变得孱弱起来,這些只崇拜强大的草原狼族,必定会反過来咬你一口,蒙古有了成吉思汗這個伟大的偶像,注定难以让别人臣服。 东北,建奴已经在沈阳建都,辽东几乎全部在建奴的掌控之中,山海关外只剩下长城以东一條狭窄的辽西走廊,京师已经真正成了前线,成祖所說的“天子守国门”已经不幸成了现实,只是因为长城和渤海的阻挡,北京城才有了暂时的宁静,不知道這种宁静還能延续几时。 看来皇帝不是不了解大明的危机,只是因为醉心于木器的研究与制作而不能自拔。后世只听說過吸毒上瘾的,明明知道它的危害,却不能抗拒它的诱惑,难道当木匠也能上瘾?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