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风雨知多少(上) 作者:余命维新 都市 热门、、、、、、、、、、、 在宿舍聊了一会,窗外的小雨反而慢慢大起来,看看時間差不多到了上课的时候,何邦维出门去博北教学楼。 平时一惯好好学习的王伟居然表示不去了,他要继续研究乐曲的事情,這件事情的吸引力可比上课大多了。 随手拿了一把浅黄色的雨伞下楼,雨势渐急,何邦维撑伞步入大路,刚才眼看要下雨,他从衣柜中穿了一件棕色冲锋衣和黑色速干裤,這都是以前户外时的装备,正好适合這個天气。 雨一旦下来,空气就不像之前那么闷,雨帘之中,学生们都是匆匆忙忙的往教学楼赶,何邦维不紧不慢撑着一把小黄伞悠悠到了博北楼下。 這节课他要去听的是粒子物理简述,对于這方面的物理知识他迷惑了有些時間,今天過来准备听听杨教授的讲课,這位杨教授据說是位学术界大牛,经常在国外不同学校讲学,這两天正好来到徽大,有了兴致做一番讲座。 教授的讲座是大课形式,用多媒体大教室,何邦维一进去就往后钻,他是末排常客,被某些已经比较相熟的物理系学生称为“公交睡客何邦维”,說他在的课堂,各种物理课都能让他睡。 多媒体教室裡人山人海,几乎都是物理系的学生,不分年级的来听大教授讲课。 姚立也在教室裡,他也是习惯往后排坐的,对于物理他沒什么特别的热爱,但選擇了這门专业来看看教授,就好像是追星一样。 眼看何邦维過来,连忙招手让他来自己身边。姚立是最开始看何邦维上课的睡觉的人,后来也经常碰到他,对于他這种方式有自己的不解与猜测。但世界這么大,人口這么多,有奇人异事也正常。這么一想,他也就渐渐不以为奇了。 将近九十岁的大教授站在讲台上,旁边是他年轻的妻子,两人年纪相差五十多岁,常被世人非议,杨教授曾经在面对采访时說道,三四十年后,大家一定会认为這是罗曼史。也许,他们之间的故事是另一番常人不懂的浪漫。 杨教授开始讲课。虽然這节课的课题名为粒子物理的简述,但显然教授眼裡的简述与普通学生心裡的简述概念并不相同,在何邦维昏昏入睡的听课中,意识体的微微旋动让他依然难以对讲座內容有過深的理解。 “非对角长程序”、“弱作用宇称不守恒”…… 何邦维此刻对于讲座內容只有一個感觉,那就是听不懂但感觉很厉害的样子。 這是他物理知识的欠缺,纵使有意识体的加成,只是些许天的刷课還不足以让他理解這些最艰深的內容。 讲座時間很快就要到了,杨教授停下讲述,对着话筒說道:“大家提三個問題,然后我們就下课。”紧接着,挑了前排一個举手的青年。 何邦维对于他们提问的交流還是不太懂,但想想在听說這位教授时,记忆对他的描述,似乎是世界上最顶尖的一批物理学家,他也就在第一個問題结束后举起了手。 杨教授在从中间选了第二個的提问并解答后,把目光投向了后面,前中后分别一個問題嘛。 “最后排那位棕色上衣的同学,請问你的問題是?”杨教授指指何邦维,声音通過话筒在教室裡回荡。 何邦维从座位上站起来,接過从前面一排排递過来的话筒,教室太大,需要用话筒才能让所有人都能听到。 “請问杨教授,对于时空穿梭,宇宙穿梭有什么看法?”何邦维提出了他心中深藏已久的問題,声音微颤,有点迫不及待。 满堂学生哗然,這问的問題和整個讲座完全不搭,也不是杨教授的研究范围,有人认出何邦维是窜行在各個物理教室的“公交睡客,”不禁晒然,电影看多了吧。 杨教授在年轻妻子的搀扶下,对于最后一個問題的提出也有点惊讶,也许這個学生感兴趣的就是這方面,想了想,微笑道:“研究不深,有兴趣可以来美国攻读這方面。”自己累了,一個学生的兴趣之问,如果能坚持,让他以后自己探寻吧。 何邦维不顾杨教授的回答,接着问道:“教授,回答我,有可能嗎?”语气生硬直接,教室裡的学生有的开始指责起来。 杨教授有点不悦,但還是回答道:“有概率。”随后放下话筒,在妻子和学校领导的陪同下离开,领导裡有個中年人临出门前回头看了一眼何邦维,觉得他有点眼熟。 听完這個回答就呆住的何邦维浑身颤栗,這是他自地球上最顶尖科学家的嘴裡得出的回答,“有概率”,“有概率”,這是自己還有回家的希望,对不对。 学生们开始逐渐起身离场,见他還愣在原地,有人投来鄙夷不屑的目光。 旁边的姚立看他不动,拍拍他的肩膀,问道:“咋了這是?” 何邦维缓缓扭過头,眼睛裡尽是狂喜,咧开嘴龇牙道:“好的很!” 姚立被他的眼神吓了一吓,心裡嘀咕,像是犯病了……也就自己先走了。 半晌,教室裡几乎沒有人了,何邦维双手握拳,深呼一口气,拿起自己的小黄伞浑身都冒着喜悦,往宿舍走去。 一回到宿舍,三人都在,王伟与叶川都還围着电脑,李韵声因为下雨也沒出去。 “维哥,啥事這么高兴?”李韵声第一時間发现何邦维的情绪高涨。 “嗯?我有很高兴嗎?”何邦维问了一句。 “对啊,你笑的嘴角都快拉到耳边了。”李韵声指出他与平时最大的不同。 何邦维看了看镜子,果然看到镜子裡的人满脸笑意,试着止住,却怎么也止不住压抑了這么久的喜悦。 王伟接口:“眼看快把曲子卖出去了,高兴才正常啊。”說着,递给何邦维一份邮递信封,上面写着大大的EMS。 何邦维满怀笑意的接過来,问道:“這是什么?”說着就要撕开。 王伟赶忙拦住他,說道:“别开封,這是我自己寄過来的,裡面是你曲谱,你收好。能作为我們的版权证明。”原来,這是开始王伟录完曲又让何邦维写出乐谱,自寄回来做的版权保护。 算算時間,本市递到本市,足足用了十多天,当真是和它的名字相映衬。 EMS-邮政特快专递,嗯,特快。 PS:多谢新朋友056456、缘殇风邪、宸碧的票票,我发现非一般的男人投票喜歡分两次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