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人员問題
望着三井雅子和晴子小姑娘的背影,李忠信长出了一口气。
最近一段時間裡,虽然他每天身边围绕着三個小美女,可是,他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小美女都十岁左右,比他后世的女儿大不了多少,都黏人得很。
虽然她们很可爱,但是,拥有着四十多岁灵魂的李忠信,和她们无论如何也是玩不到一起去的。
特别是晴子把杨静和贾丽娜都带坏了,一高兴就亲李忠信,把李忠信惹得发脾气也不是,不发脾气也不是。
要說长大以后掉进女生堆裡面,被一群漂亮的小姑娘亲,那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可是,在這样一個时候掉进小女生的堆裡,那就是一件悲催的事情了。
哪怕是李忠信說要写作业,也摆脱不了她们的纠缠,她们一口一個信哥哥,你不跟我好了。
信哥哥,难道你不喜歡陪我玩了嗎?
一旦李忠信說不,她们的脸就好像六月天一般,三個人一起嚎啕大哭,就好像是李忠信欺负了她们三個人一样。
母亲王雅清因为自家是淘气男孩的缘故,特别喜歡女孩子,只要晴子她们三個人一哭,她就拎着笤帚疙瘩满屋子追打李忠信,根本连问对错都懒得问。
在王雅清根深蒂固的印象当中,李忠信是個很淘气的小家伙,而三個小女孩文文静静的,就是說话大声了都不好意思,怎么会有错。
最让李忠信郁闷的是,周围邻居的小伙伴和他的小学同学们都嘲笑他,小不大点,花花肠子不少,居然养了好几個童养媳。
虽然這些话李忠信也明白他们這是羡慕嫉妒恨,可是,在這样的一种情况下,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他的生活,整個六月份,他只抽出来時間去了一次竹板屯那边。
不過還好,打鱼的业务一直在有條不紊地铺开,在董国忠和梁国富两個人积极帮助管理下,倒沒有出现什么大的纰漏。
要說让李忠信最为满意的就是,三井雅子在李忠信的执意要求下,答应下来让三井集团出资,在竹板屯和江城之间的城郊路上铺设一條柏油路。
只不過這條路要经過江城市政府的批准测量,還要等修路队腾出時間,大概要到八月末才能开始动工。
饶是這样,也把董国忠和梁国富两個人乐得不要不要的,竹板屯直接受益,而福隆村毗邻竹板屯,间接的也受益。
只要是柏油路铺到了竹板屯那边,铺设到福隆那边就是早晚的事情了,远比长青乡其他挨近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好得多。
想致富,先修路,只要是路修好了,致富路上就已经卖出了第一步。
董国忠和梁国富坚信,只要他们两個村子能够继续這样走下去,一定会成为江城市附近最富裕的村子。
对于修路的這個事情,三井雅子一直也想不通。
這些钱如果给予李忠信,那么,李忠信一下子就会成为有钱人,可是,這個孩子根本就不要她的钱,只收下了她从其他地方调运過来的家用电器和照相机。
给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修路,這個孩子究竟图的是什么呢?
三井雅子在带着晴子和姐姐返回RB的时候,给李忠信留下了邮信地址和电话,告诉李忠信要多和晴子联系。
如果李忠信有什么困难或者需要钱,可以给直接给她打电话。
不光如此,三井雅子還把三井集团在黑省方正那边投资,正建设友好小学和友好中学负责人的电话也留给了李忠信,她告诉李忠信,那個负责人叫做波多梨花,是她的亲信人员,和省裡面负责投资的副省长关系很不错,如果需要用到官面的事情,李忠信只要打电话找到她,就能够轻松解决。
转眼间进入了七月,李忠信获得了重生之后的第一個暑假,還沒有等李忠信享受假期的快感,就被王波心急火燎地叫到了竹板屯。
渔網不断增加,人员也不断在增加,到了六月末的时候,算上摘鱼的,忠信打鱼队的总人数已经超過了六十人,忠信打鱼队在竹板屯和福隆村這边火了起来。
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工厂招聘,让原本超過六十個人的打鱼队伍一下子就少了一半,沒有签订合约,负责打零工摘鱼的人,都放弃了摘鱼這個零活,纷纷選擇进入工厂裡面当起了临时工。
中国的婚礼是五十年代一张床,六十年代一包糖,七十年代红宝书,八十年代三转一响。
在七十年代末期,物质基础开始有所好转以后,两性结合的基础开始由阶级成分(阶级成分是指根正苗红,黑五类、烈士家属等)转变成为物质條件,女青年结婚要求男方有城镇户口,要置办“三转一响”。
這個时候的三转一响是指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一响是指收音机。
在长青乡這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按照城市当中标准,来要求配偶来弄這個事情。
农民和城市人不一样,农民大多数都靠天吃饭,如果年景好,收入就会高上很多。
如果赶上年景不好,上缴完粮食之后,一年到头甚至什么都沒有剩下。
而通過招工进入国营工厂就不一样了,只要任学肯干,用不上几年的時間就能够转正,一旦转正了,赚的钱多了不說,而且是国营的正式工人,能够转成城市户口,找对象的时候都要好找很多。
打鱼是一门辛苦活,放網以及放风筝拽鱼很累,而鱼多的时候需要不停的摘,摘鱼的时候還要尽可能的不破坏渔網,所以,摘鱼是最辛苦,時間最长的。
摘鱼這個事情沒有技术含量,只要是上手很快就能学会。
竹板屯和福隆村的這些人,帮助李忠信他们摘鱼的是零工,就是临时到打鱼队工作的人。
国营厂子招临时工和摘鱼的零工活比起来,农民首选的還是当临时工。
這個时候去工厂上班和在农村干农活绝对是两個概念,一個是有机会进入国营单位上班,另外一個则是沒有啥出路的象征。
哪怕是梁国富和董国忠說這個忠信公司是集体的,他们也觉得不如国营工厂的临时工,一旦工厂能够转正,那他们可真就是鸟枪换炮了。
竹板屯和福隆村一直就是很贫困的屯子,能够在工厂当中当一個临时工都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正是因为這样的原因,打上来了鱼,摘下来的速度明显放慢,也是影响了很大的收益。
李忠信对于董国忠他们所說的這种情形并不感觉到意外,毕竟在這個年代,国营工厂的临时工也要比在农村强,只不過這些竹板屯的农民不会想到,他们到国营工厂当临时工也只能是临时工,城镇户口在這個时候开始卡死,根本就沒有成为正式工的可能。再過上一些时日,這些工厂基本上都会倒闭,工人都会下岗。
只不過這种事情李忠信是不会說出来的,而且他就是說出来了,也得有人信才行。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這是谁也挡不住的事情,而且李忠信一直不想因为這個事情让梁国富和董国忠在中间坐蜡,好容易在两個屯子的农民心中树立起来了威望,绝对不能因为這样的一件小事而影响到董国忠他们。
想到此时已经是放暑假的時間了,李忠信心念一动,立刻有了主意。
。